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汪昭 《市民》2006,(3):30-35
“我们赢了!” 2005年十月下旬一个周末的早上,9点钟还不到。广州市番禺区丽江花园居民小区内,一个叫做“华林居”的小区大门前空地上已经聚集起上百人。人越聚越多,到9点整,门前不大的一块地方整整聚起了三四百人。  相似文献   

2.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化调制而成的马提尼鸡尾酒,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0,(9):50-50
美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打官司的了,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美国人要在民事诉讼上花费825美元。由此也产生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公诉”。近日美国揭晓了一年一度的“雷”人公诉奖——斯特拉奖。  相似文献   

4.
胡玉琦 《社区》2012,(35):13-13
关于财富的聚与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哲学命题。一方面,正如孔子所说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只要是人,谁都希望拥有财富,并占有财富,这是对于财富的聚;另一方面,古人又“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自不至太富,富则更散之”,讲究有了财富之后。要乐于散财,以保长久之富。  相似文献   

5.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小序现今美国西南部数州,在1821年前为西班牙属地。墨西哥独立后,其地为墨西哥国土。1848年美国击败墨西哥,得此大片土地。当地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移民,就成了美国公民。他们的后裔仍说西班牙语。嗣后一个世纪,又有众多墨西哥移民到美国,他们与其后代也说西班牙语,并保持他们的文化风俗,备受美国人的歧视,称他们为“墨西哥的美国人”。如称“美国的中国人”等,都有排斥外族的含意。自六七十年代人权反抗运动勃兴以来,他们自称为“奇卡诺人”,虽仍是西班牙语“墨西哥美国人”的减缩,但他们以这个新名称,来表达自尊,并企望洗涮…  相似文献   

7.
于连 《社区》2009,(31):58-58
在过去,不少美国人依靠借贷提前享受房子、车子和其他奢侈品。然而次贷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逼迫美国银行收紧“钱袋”,超前消费者难免从“阔佬”沦为“债奴”。习惯大手大脚花钱的美国人终于开始反省,花钱也逐渐量入为出了。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曾经把他的《彻底的奉献》一诗称为是“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在他看来,美国人要想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并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完全放弃自我,彻底地奉献。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我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没有像神圣的爱情那样,做到双方在灵魂与肉体上的完全结合。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于是,他们发现他们的“软弱”来自自我的“捆绑”。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9.
韩旭 《北京纪事》2015,(9):78-81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梦想”二字便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常常挂在嘴边,譬如当今中国人口中的中国梦和一百年前美国人口中的美国梦。人们把希望与欲望统统寄托于梦想,梦想成了奋斗的图腾、成功的灯塔,抑或是云上的楼阁。美国人专门有一个词语形容成功的追梦者--Self-made man--即以一己之力获得成功者。美国人非常推崇这样的人物,把他们作为美国梦的标志。在中国这样的人通常称为“创一代”。同样的,这个新名词显然也要比“富二代”“官二代”“土豪”等高大上很多。  相似文献   

10.
环球扫描     
《新天地》2007,(5)
美国“虚拟家宴”安慰老人想聚几次就几次美国埃森哲技术咨询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正在加紧开发一个名叫“虚拟家庭聚餐”的系统,这项技术可使分处两地的家人随时在虚拟环境中聚餐,想聚多少次就聚多少次,从而增进家人之间的交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寒流袭来,华尔街瑟瑟发抖。许多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勤俭、节约,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至少在最近一段日子,正成为不少美国家庭的必修课。现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反思“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的消费模式。一位著名的专栏记者在批评美国人的消费理念时形容:是在“花后天甚至大后天的钱来过今天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肯尼迪当上美国总统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军方和政府中的一些人要求“惩罚那些俄国人”。由于担心出现未经允许就下达核打击命令等情况,肯尼迪想到开发“核按钮”,也就是后来的“核手提箱”。这样,美国总统可以把核打击的权力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3.
杂院的特色当然是杂。四面八方的人聚在一处,光说口味,就南甜北成东辣尚酸,各有所妤。可杂院人都是过日了的高手,重点征“省”的宗旨·敛。俭省引领口味,也圈定卫生标准:没干没净,吃了没病。饼烙煳了,面条煮烂了:“煳饼烂面不伤人。”至于营养,推崇小米:小米粥,养人!“要不坐月产部喝小米粥呢。”“一米度三关嘛!”  相似文献   

14.
古代商人经     
《阅读与作文》2007,(11):51-53
中国人有经商的传统和风习。神农氏时,就已“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了。说明乡村交易很早就产生了。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  相似文献   

15.
股市本来只有牛市与熊市之分,可是前些年,经过现代人的调侃,突然跑出来了一个上蹿下跳的“猴市”。这还远远不够,近期美国人又发明了“狼市”。  相似文献   

16.
一日重生     
一位美国早期的作家柯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曾说:“美国人对音乐艺术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的无知。”如果这话曾经是事实,今日你绝不会这么认为了。大部份的美国人,甚至包括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型态。许多人喜欢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然而美国其它的流行音乐则是“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四川“诗人”最近告诉大家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转天津《老年时报》)“诗人”到底是“诗人”,竟然用了一个回环的修辞格反复强调美国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足见“美国人”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如果“诗人”仅仅对某些“中国人”说,我们由他说去;如果对全体中国人说,那就是强奸民意了。“美国人”是个大概念,其中确有好人,不可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那么,“诗人”文中列举的“最好的朋友”是何种“美国人”呢?仅仅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为一个“消费者社会”,虽然对举办盛大的工业展览有些厌恶,但仍会有很多专家、学者、记者、史学家等人前来祝贺。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把美国描述为一个“消费者共和国”,他的意思就是美国的每一位消费者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在18世纪初,消费者作为一个“阶层”已经出现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至少从20世纪初开始,消费者权益成了美国“政治自由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2008,(4):93-93
对美国人而言,竖起大拇指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人执着于抓住机遇,实现“Great American dream”(伟大的美国梦)--“我是我自己的老板”。在当今美国人眼里,“20多岁的人什么都敢做:从创建自己的梦幻王国到管理成功的公司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美国企业总数中,11%是25岁以下的青年人创办的。仅1997年新开张的就有130万家,遍布名行各业,其中不乏只有老板一人的小小公司。著名的美国Berkley出版集团推出了新书《一代有限公司》,书中列举了美国青年企业家所从事的100种最好的职业,举例如下:●寻根服务公司(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