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君子于役》的主题是一般的思妇怀人 ,还是借思妇怀人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 ,这两种观点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君子”身份的理解。本文考察了《诗经》雅、颂、风诗中的“君子” ,认为《诗经》中的“君子”属统统阶级上层 ,故《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不可能是劳动者 ,再加上对该诗个别诗句的分析 ,可知该诗的主题是一般的思妇怀人  相似文献   

2.
《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鹿鸣》;“我有嘉宾,德吉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恌,愉也。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传意不甚明白,似谓君子可为人法效,则君子即嘉宾,实与诗意不符。然陈奂正是这样理解。他说:“(君子是则是效),言君子可为人法效。笺谓君子所法效,非传义。昭七年左传:‘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此引诗亦谓君子可为人则效,传义所本也。”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六册《太阳的光辉》一文引《论语·子张》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亻币)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学习手册》解释:“过,名词,过错.”这是可研究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比喻词“如”把本体“君子之过”和喻体“日月之食”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君子之过”与“日月之食”之间存在着可比性,喻体“日月之食”意即“日月被蚀”,陈述的是事;本体“君子之过”陈述的也应是事,意应为:“君子错”,或“君子有错误”,“君子犯错误”等.不难看出,这里的“过”具有“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左传》“君子曰”是表示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评论,但全书属于“君子曰”这样的称谓有几种。 (一) 在《左传》中,“君子曰”共四十八见,如首例隐公元年“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原来是郑庄公因为他的母亲偏爱其弟叔段,就向他的母亲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颖考叔为了谏诫庄公,先是有计划地“有献于(庄)公”,使得“公赐之食”,才“食舍肉,公  相似文献   

5.
孔老二在宣扬所谓“德治”、“仁政”的时候,一再吹捧郑国的子产,说子产能以礼治国,是“君子之道”的样板,说他具备了“君子”的四种美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子产死时,他痛哭流涕,称子产是“古之遗爱”。(《左传·昭公二十年》)。在孔丘的心目中,子产就是“仁”的化身,子产治郑国就是“仁政”的标本! 叛徒、卖国贼林彪对子产也推崇备至。他把孔丘称赞子产所谓“君子之道”的一段话,视为《论语》的“精华”,亲笔抄录下来,当作座右铭。他的死党还把孔丘称赞子产“宽猛相济”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船山六十六岁时作品《俟解》的诠释,探讨船山对君子、庶民与小人此三者之间的看法。《俟解》一书近于日记式的心得体悟,是依于《孟子》“人之所以异”章的內容而抒发。“人之所以异”章谈论人、禽之辨,认为人与禽兽之异者,系“君子存之”而“庶民去之”,船山此文即以君子与庶民对举,而非君子与小人对举。船山藉此兴发个人感想,认为庶民看似无病,而其实为害更大,故要引导人之志向,勿流于平庸与凡俗;小人之恶,人人见及,且得而诛之,至于庶民之平庸则陷于流俗,病无可病,有其祸害,而诛不胜诛,因此为害更大。故对于《孟子》“人之所以异”章中君子与庶民图像以及船山的诠释作一解说。  相似文献   

7.
君子观:《论语》与《周易》之比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以下想说明从君子观所引发出来的有关《论语》和《周易》的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君子”古义和“新型君子”的问题我们在第一部分阐述《论语》的君子观时,分析出孔子有三方面的“君子”指意,即职位君子、德位君子和政能君子,其中职位君子的用法仅为5例,与全书出现在81节之多的“君子”相比较显得非常稀少,故而得出结论说职位君子的用法在孔子的君子观思想中已经处于逐渐淘汰之列。在讨论《周易》的君子观时,我们曾明确地说书中君子之指意既有职位君子又有德位君子。在此,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周易》所提及的职位君子,往往兼有德…  相似文献   

8.
《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仇,匹也。”匹就是配偶,意谓淑女可以作为君子的配偶。“逑”又作“仇”。陆德明《经典释文》:“逑,本亦作仇。”《汉书·匡衡传》引诗即作“君子好仇”。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即用《关睢》“君子好仇”句。“好仇”这个词竟与《周南·兔(?)》“赳赳武夫,公侯好仇”的“好仇”全同。淑女可以作君子的配偶,武夫难道也可以作公候的配偶吗?可以的,只是内容不同就是了。《关睢》指的是夫妻关系,《兔(?)》指的是君臣关系。所谓仇匹,它的基本含义就是配合得上。淑女能和君子配合得上,故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10.
王芝琛 《社区》2008,(20):41-42
《大公报》首任总编辑张季鸾上庐山不只是三次。下面记叙他三上庐山,因为事涉中国近代史三次重大事件。 一上庐山,说服蒋介石结束“七君子”案 人称“热思维”的“七君子”之首沈钧儒。和人称“冷思维”的张季鸾是故交挚友。早在1919年,张季鸾在上海《中华时报》任总编辑时,沈钧儒也是这家报纸的主笔,  相似文献   

11.
《礼记》展现出的是儒家相互依赖的关联性宇宙论与世界观。“在场的他者”和“缺席的他者”分别是《礼记》两个重要的伦理逻辑节点。以精神领域的永恒在场为前提,缺席的“他者”形象影响着君子的入世行为。经由对于他人在场的合法性确认,在场的“他者”撑开了儒家生命化了的空间直觉。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一部统领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著作 ,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一直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语言发展到今天 ,“君子”这一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论语》有关君子的论述入手 ,力求探究君子的本来“面目”。文章认为 ,《论语》对君子这一角色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即必须做到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3.
历代对诗经《郑风·风雨》一诗的题旨解释,大致有三种:《毛传》传统认为,此诗旨在“乱世则思君子”;朱子解为“男女淫奔”之诗,现代人则舍去朱子之道德偏见,认为此诗表达了寻常正当的男女相悦之情;方玉润解为怀念朋友之诗.三种解释的差异取决于如何理解诗中的“君子”.透过对“君子”的辨析,可以得出对此诗主旨的三种不同理解,但这三种理解未尝不可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左传》叙事,往往夹叙夹议,并经常用“君子曰”与“君子谓”等形式直接议论.由于“君子谓”与“君子曰”在评论模式上很相似,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君子曰”的变格,并且与“君子曰”不加区别,一概而论.实际上,“君子曰”与“君子谓”在格式和语气及评价角度上有明显不同,二者在评价人物事件时有明确分工,不宜将二者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是孔子易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孔子并由.此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德义”为析言,在帛书《易传》中有多层含义.孔子“观其德义”的目的,是在“巫史《易》”之上建立起“君子《易》”的传统.这个“君子《易》”,在追求道德性认知和成就的同时,还积极地吸纳了阴阳哲学的观念;而阴阳哲学反过来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宇宙论背景和深度.在《要》篇中,卦爻辞是孔子“观其德义”的出发点及阐释的重心,由此亦与“巫史《易》”的解说进路区别开来.此外,君子“观其德义”还包含了“成德于己”和“施教于民”两个方面,前者以“君子”为理想人格,后者需要统治者保持谦谨之德.  相似文献   

16.
一提“治学三境界”,不少人都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表述了他的“治学三境界”之说。这便是《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理解这“三境界”,须先弄清几个关键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论语·学而》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学而》中有很多思想议题,各思想议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君子”之“学”把各章的思想串联起来。“君子”是在人伦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学”成长的,通过“学”成就的“君子”不仅具有人格的独立性,还保持了趋向于自我完善的超越性。“君子”是人伦的典范,促进了人伦关系的优化。人伦是人的现实的生存场域。“学”丰富了这一场域的意义内涵,从而以君子的人格撑开人伦而成圆道。“君子”在自我成道成德中促进他人成道成德,个体通过“崇德”深化人伦关系的伦理意义,并以个体成道成德为价值归宿。圆满的人伦场域与圆满的个体人生在这种伦理关系中达成一致,则可以说此为最高境界的圆满的善。  相似文献   

18.
“君子”一词出现得非常早,一开始特指国君的儿子,后来又指身居高位的人.到了孔子,他赋予了君子新的涵义,即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论语》的诸多篇章都谈及君子,并着重论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对立.儒家的君子修养是一个三维目标,它以个人修养为起点,扎根于家国情怀,以克己复礼为根基,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实践原则,从而谋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目标.儒家规定了君子的一系列言行标准,并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礼教,从而具有了正反二重意蕴.当今中国,经济建设成效举世公认,道德问题却日益突出.进入新世纪后,复兴国学,回归传统成为一股可观的人文思潮.儒家的君子人格也重新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对这一人格做全面的辩证分析,能够引导我们形成适合当代社会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9.
孔子之前的“君子”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孔子所创儒家全称应是“君子儒”,“君子”是孔儒的思想核心,应予充分重视。所以,文中从“君子”一词的产生开始,精确统计并仔细分析了《易经》、《尚书》、《诗经》和《老子》中该词出现的次数和内涵,从而寻觅出该词内涵逐渐演变的踪迹,指出该词内涵从阶级观念为主向道德评判为主转变早已萌芽,产生于《诗经》,完成于孔子  相似文献   

20.
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胸怀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有了这种气度、这种胸怀,就会气宇轩昂、大气磅礴,就会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pi无能),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