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组织人事等方面越来越强调民主化和公开化,公示制度得以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对公示性公文进行评改、研究的文章也日益增多.笔者在认真阅读近几年关于公示性公文(习惯上大都以公示为文种,并已形成写作套路)的研究文章后获益匪浅,但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拟对一篇形式上存在较多共性问题的公示进行分析,并提出愚见,供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不可忽视任前公示举报『降温』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任前公示,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推行干部任前公示,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失真、失察、失实.然而近些年,干部任前公示中却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笔者对某市实行干部任前公示以来的举报受理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干部任前公示举报有"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3.
公示催告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种特别程序,制度设立之初简化了诉讼程序,提高了票据相关问题解决的效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票据公示催告制度显现出了一些不足,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适用困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可能的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是举标准审查之旗。"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审查、三公示、一谈话、一承诺"资格审查制度。其中,"三审查"即村选举委员会初审、街道换届领导小组复审、管委会职能部门联审;"三公示"即候选人审查前公示和审查后公示、候选人承诺书公示;"一谈话"即街道纪工委与正式候选人谈话;"一承诺"即由正式候选人  相似文献   

5.
正公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事先告诉群众周知,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一种方法。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公示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比如,重大事项、干部任用、评先评优、招投标、人才选拔和招聘等都会在正式确定前进行公示,体现公开、透明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但作为一种应用文新文体,公示并不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种公文之中,目前各类写作书中也均未涉及公示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具  相似文献   

6.
袁亚平 《决策探索》2010,(23):64-65
嘉兴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尚无先例。将后备干部家属的身份、职业等信息,纳入干部任前公示的范畴,堪称一个进步,既有利于推动任前公示制度本身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增加干部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市已声名远播。市委、市政府曾相继推出过任前公示、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做法。去年7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又实施了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如果说以前的改革是解决干部的“入口”问题,而这次推行的“勤政廉政公示”制度,则是解决干部的“出口”途径,对领导干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凡在勤廉方面不合格者将被坚决淘汰出局。勤廉公示的实质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拓宽监督渠道,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制度实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有人称之为“廉政风暴”。  相似文献   

8.
潘玉兰 《领导科学》2012,(33):27-29
"为政之道,唯在用人.用舍之间定兴亡".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选人?这些组织关切、群众关注、干部关心的问题,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全面推进中得到有效解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变革,它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制度,通过公开职位、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公开考察、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任前公示等程序,选拔在各个环节拔尖的优秀领导干部,提升了用人的公信度、干部的美誉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因此被称为"拔尖层次的考试".公选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对此,有志参与公选的各级领导干部应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9.
完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证券法"三公"原则中"公开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证券监管的重要方式.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却有很多违规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所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作为预防腐败的“终极利器”,历来是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回顾我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发展历程和部分地区领导干部财产申报与公示的实践后,分析了影响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动力与阻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规矩不同 征税便利 房地产登记是美国房地产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多数地方实行的是契约登记制度,主要用于公示和地方政府征税。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咨询》2004,(9):15-17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再次提出了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一是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包括集体决策的制度,专家咨询的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二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今,建设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工作在各地蓬勃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上,既得利益者普遍反对,才是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最大阻力。"阿勒泰在水面投掷下石子,渐成卷袭全国舆论的巨浪,其象征意义大于制度设计本身。"3月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如此评价阿勒泰"试水"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鸿贵 《领导科学》2012,(34):43-44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行干部实绩公示制度,把干部的工作实绩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实绩公示制度对于激励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践来看,实绩公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健全和完善。实绩公示对象要突出重点。当前,不少地方实绩公示已经正常化、制度化,但是做法不一。从实绩公示实施的主体看,有的是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实施,有的是本地、本部门党委实施;从实绩公示运用的时段看,有的是在对本部门(单位)干部年度考核时运用,有的是在党委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时运用,有的是在干部任前公示时运用;从实绩公示适用的具体对象上看,有的是对领导班子进行实绩公示,有的是对部分或全体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5.
张宇  徐菲 《秘书之友》2009,(9):26-2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示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与拓展性,而作为其载体形式的“公示”却时常遭遇尴尬的局面,因为名不正,没有人将其或者准备将其作为党政机关的规范文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因此,有必要为公示正名,使其有一个与自身功能与作用相匹配的“名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不动产物权公示效力为例,试从登记本身的性质出发,区分在不同性质条件下登记的效力如何,并就我国物权法登记制度中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途径.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干部交流制、考察预告制、任职回避制、试用期制等相关制度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地市创新率     
长沙城管首创罚没物资公示制今年,长沙市芙蓉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实施"罚没—送出—公示"制度,将罚没物资送到固定的福利机构和特困户,并将入库单和收据每月向社会公示。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9.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公开公职人员财产,能将官员的行为置于国家监督、民众监督、社会监督之下,达到有效地监督和惩治腐败的目的.能否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实施财产申报法,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许多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制度设计的漏洞和没有刚性要求公示,一直未形成完全意义上的财产申报制度.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是否必要?本文将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成果,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那些自身素质不过硬、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将很难过公示关,少数公示对象因群众反映强烈而落榜也就在所难免。对于公示落榜者,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分清对象,区别对待。经过调查核实,如果公示对象存在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落榜,即得不到提拔重用,但这并非是最终处理结果。一般而言,公示对象只有在其存在问题的性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会被否决,因此,除了不能得到提拔使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