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柳彦 《淮海文汇》2003,(6):33-35
一、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的设立。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国民政府把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苏北、山东为第五战区,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按照延安发出的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1937年11月迁入徐州,在徐州北关统一街税局设立了公开办事机构,秘密办事机构设在坝子街民众教育馆。  相似文献   

2.
中共成立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反映和代表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逐步提出了以全面抗战路线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内容、以持久抗战和抗日游击战为军事方针的对日战略。中共对日战略的形成,反映了中共对国际关系的认识,受到共产国际、苏联的一定影响。中共对目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立足于依靠人民群众,适应形势发展,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员刘澜波(东北籍)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的委派,将东北流亡同胞团结组织起来,创建了东北救亡总会。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将会址迁到武汉。在周恩来的指示与关怀下,他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动员社会力量,使东北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融入全国抗战洪流之中,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5.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中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以不影响革命力量发展为原则;共产国际从维护苏联利益出发,主张建立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拖住日本;国民党则从维护它的统治地位出发,取得苏联的援助而“溶共”。中共在这种三角关系中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国的抗战,并使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为陪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开展文化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公演这一为社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抗战工作。由于国民党的限制,南方局只能开展秘密工作,通过“第三厅”、“文工会”、“文协”及“中艺”等机构开展公演活动。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类型多样,以话剧、电影、音乐等形式为主,在社会动员、抗战救亡及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面抗战前后中共在海外宣传的主要喉舌<救国时报>,在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该报有关妇女抗战救国的宣传内容非常之多,这是同期其他中共刊物所不能比拟的.为更好地领导妇女运动和宣传妇女政策,中共<救国时报>在宣传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策略上是独具匠心的: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对妇女运动加以引导和支撑;重视突出知识女性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示范作用;积极渲染普通女性同胞的抗战热情.为更好地提高中国妇女抗战的积极性,<救国时报>刻意增加了不少国外妇女运动的报道.为更直观地宣传妇女运动,<救国时报>在编排上较之同类报刊罕见地采用了大量的照片和图片.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海外统战工作的重大贡献王忠事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炎黄子孙的1100多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纷纷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为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议题,涉及报刊的相关议题设置及时局变动下报道框架的调适。抗战语境下,中共党报的"七七"报道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为主线,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其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与评论,着力呈现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边区的模范形象,向世人展示中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力量。同时,《新中华报》与《解放日报》亦体现鲜明的党报特性,其"七七"纪念报道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了战时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1.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中间党派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全面抗战、力促全民族抗战的发动;他们以多形式、全方位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坚持民主、维护团结、开展民主宪政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征及其在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充分表达“我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更好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的中间势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1 4年间 ,在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 ,广大中间势力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抗日民主运动 ,其主体走过了一个崛起、发展 ,逐渐成熟 ,直至建立民主政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和抗争而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支援.今天,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坚持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民族的团结,同时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和南路抗日游击纵队.后来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在祖国的南疆树起了一面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帜,抗击着华南地区百分之六十的日军,“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配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对日作战,抢救了大批爱国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列举、比较的方法,追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境内中共直接领导的期刊出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期刊出版、阎锡山政府的期刊出版,以及日伪的期刊出版,比较全面、客观地勾勒了抗战时期山西期刊的概貌,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后期,根据时局变化,响应党中央的精神,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方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谈判、动员了游击队下山改编,为南方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界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紧密团结、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政府为适应新形势发动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抗战建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既支持、肯定运动的积极面又不失时机对其消极面进行斗争,灵活运用统战政策维护了裂而不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思考,可以为我们党在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