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七省区城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揭示了农村网络家庭中养老支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子女家庭给予父母的养老支持水平较低,且重视经济支持,日常事务性支持与情感支持欠缺。因子女外出就业、结婚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显著高于因儿子分家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老年人;亲代与子代配偶相处得越好,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越多。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亲代家庭与子代家庭在代际支持上“分而不离”,但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加之家庭子女数减少,未来网络家庭的养老功能将趋于弱化。在居家养老仍为农村主要养老方式的现实下,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水平,改变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实现农村养老资源多元化的同时,重视农村现代养老文化建设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的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采用OLS以及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发现上述结果仍然成立;低龄、 女性、中部和东部地区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子女代际支持的影响;存在着“子女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传导机制。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老龄化的进程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代际支持与制度供给角度出发,利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代际陪同、对政府生活保障供给满意度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以及生活在农村与中部地区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认为政府应发挥养老保障作用,而子女经济支持、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以及年龄对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不显著。代际陪同与政府在生活上的保障能有效促进家庭养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丰富了农村产业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缓和城市养老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影响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代际冲突、健康程度、自然环境、硬件及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均能对老年人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结合研究结论,为推动重庆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参与意愿,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资源,在农村居家养老的支持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社区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建设,有助于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改善子女的养老态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为农村老年人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调节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矛盾.因此,继承中国优秀孝文化,宣扬新孝道,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支持,对于农村居家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WHOQOL—BREF,ADL,MUNSH,SDS,SSRS量表对入住临沂市城区四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自理能力、幸福度、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变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四个领域(生活自理能力对心理领域影响除外)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参保、家庭收入、过去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娱乐、医疗、心理及疾病康复的设施和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家庭、社会、政府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分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2003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劳动力迁移对农村家庭养老性别分工的影响.发现,子女外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性别分工模式,但是子女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女儿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提高.外出女儿对老年父母增加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更大,使子女对父母经济支持的性别分工差异缩小;外出儿子对老年父母增加生活照料的可能性更小,促使子女生活照料的性别分工差异缩小;而外出使女儿对老年父母增加情感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情感交流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将老年人个体经济行为嵌入家庭代际关系中,构建一个“代际共居—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IV Pr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共居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供给;代际共居的不同细分维度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与经济不独立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最大;家庭代际关系在代际共居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促进效应”,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严峻,文化生活单调,情感慰藉难以满足。以青岛市137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频数(N)、百分比(%)、平均值(M)、标准差(SD)、相关(r)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对生活较为满意,且生活满意度与孝文化、文化生活态度呈正相关;农村老年人孝文化观念较为传统,文化生活态度积极;农村老年人更多愿参与休闲消遣和社会交往类活动,但文化生活存在需要干预的困境。据此,本研究提出要改善文化养老环境,转变全社会传统的养老观念;子女应尊重和认同老年人,支持其从事文化养老活动;政府应该增加农村文化生活设施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符合农村老年人特点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提高,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当老人生病时,子女依然是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今后,在农村,除了要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外,还需要解决老年社会化照料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在养老福利供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和动机理论,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人家庭经济支持的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中有53.5%的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的家庭经济支持,农村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但其获得的经济支持额度低于城镇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否能收到家庭经济支持受老年人需要结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环境结构以及代际支持交换等因素的影响,且养老金、家庭居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城乡有所不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维持家庭福利稳定供给,政府和社会可以从个体和家庭等不同层面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理湾桥镇农村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简短健康调查量表SF-12v2对云南大理湾桥镇农村白族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应用单因素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大理湾桥镇农村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生理机能(PF)(50.24±9.36)分、生理职能(RP)(50.37±8.41)分、躯体疼痛(BP)(52.24±7.89)分、活力(VT)(51.84±10.23)分、社会功能(SF)(49.19±10.11)分、情感职能(RE)(48.13±9.34)分、一般健康状况(GH)(34.93±9.08)分、精神健康(MH)(49.99±8.13)分;生理健康领域(PCS)(47.58±6.43)分、心理健康领域(MCS)(49.99±11.97)分。八个维度及PCS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检测水平(P0.05)。社会支持、自理能力(ADL/IADL)、患病与共病、焦虑、抑郁病情、健康体检行为、医疗费用支出的大理湾桥镇农村白族老年人PCS、MCS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IADL、患病与共病、抑郁病情、健康体检行为、医疗费用支出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大理湾桥镇农村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受医疗保健、自理能力与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可通过加强医疗保健、争取社会支持、改善自理能力及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当地农村白族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是实现农村老年家庭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安徽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分析传统家庭保障、社会网络保障和社区保障环境对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较低,分为生存型风险感知和情感型风险感知两个子维度,老年人对于生存型风险的感知水平高于情感型风险;在传统家庭保障因素中,子代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均能有效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会网络保障因素中,亲戚支持网络能显著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区保障环境因素中,国家级贫困村和有村级正式养老机构会显著提高养老风险感知,而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自我管理量表、SF-36量表,按照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五个区10家养老院老人22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为127.81±19.96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02.66±22.2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健康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越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 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序次Probit模型研究隔代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估计缓解内生性,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孙子女能够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但较强的隔代照料强度会降低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大,有子女代际支持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小;隔代照料会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生活幸福感,其中通过心理健康改善幸福感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村代际流动背景,从理论角度分析农村子代人口流动对父辈土地流转影响的作用机理;借助2015年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两部分模型(Two Part Model):Probit模型探究子代人口流动能否推动父辈土地流转行为发生,Tobit模型分析其对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子女受教育水平、非农户口、流入城市等级和收入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其父辈土地流转;并通过分组回归发现,农村代际流动对父辈年龄差异群体、子女数量以及居住养老方式差异群体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为此,应当根据农村地区差异和实际发展水平,加强教育建设,推动社会公平,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增强代际流动性,进而推动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面临慢性疾病、孤独、抑郁甚至自杀等系列健康问题,国家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以在厦门市开展的实证研究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等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居家社区养老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老年人健康分为客观生理健康、客观心理健康和主观自评健康三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有配偶及与子女合居,能够促进老年人健康;子女数、经济支持、劳务及照料、感情亲近度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不同;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对老年人主、客观健康影响有差别。对此,本研究提出拓宽老年人收入来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体系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类数据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性别、健康水平和是否参加社会活动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经济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此外,本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CHARLS数据中同一家庭样本不独立的问题,可以为其他基于CHARLS数据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统计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