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春梅 《南方论刊》2013,(2):97-98,90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女性这一主题,两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分析了女性形象。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造成了两部作品在女性审美上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曹禺的《雷雨》《日出》等早期话剧中,女性形象大都以性格独特、个性鲜明著称,但她们同时又都是受害且值得怜悯同情的一类,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迫害几乎使她们丧失了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她们或失却自我但行为举止很是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要求;或具有雷雨性格,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最后还是落得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悲惨结局,等等。曹禺在戏剧中没有简单地对女性作天使和妖孽的二元对立之分,女性形象大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因而呈现出了个性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都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女子遭遇及女性对爱情幸福追求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两个文言小说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形象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分别被称为中国和El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中都有“魂灵”形象的出现,试图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发掘“魂灵”形象并加以比较。据此,总结出佛教对中日两国“魂灵”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影响。佛教在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干预,在日本则带有浓重的神道教色彩,这是两部作品中“魂灵”形象出现差异的主原因。  相似文献   

6.
原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文章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认为小说从主题到人物及各种意象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主人公老画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了一幅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拯救了年轻女画家的生命,表现了《圣经》中的拯救主题;老画家的光辉形象正是基督耶稣的形象;小说中的常青藤象征《圣经》中伊甸园的生命树;肺结核蔓延的小镇象征《圣经》中的地狱。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1-86
《林氏》是《聊斋志异》中一篇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位极具"贤德"的理想女性。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高频率地使用否定副词,其中包孕着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隐藏着作者巨大的心理张力和情理冲突。  相似文献   

8.
雷蒙德·卡佛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美国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时.因而,他的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女性视角的选取和诸多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而这些女性主义倾向在过去的卡佛研究中乏人问津.如以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中的短篇小说《发烧》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可见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也可进一步理解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卡佛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时代女性”的提法出自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他说:“那时正是大革命的前夜,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女学生或女性知识分子颇以为不进革命党便枉读了几本书……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其实在此之前,“时代女性”已作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形象出现在《蚀》、《虹》中,这是特定时代的一些特异女子的探索、发现和艺术上的概括显现,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和生活,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本文将就《蚀》、《虹》中的“时代女性”展开分析,力图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寻找出“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10.
郑艳玲 《兰州学刊》2008,(6):159-162
汤显祖的《邯郸记》中的女性形象崔氏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独特的性格内涵和形象魅力,充满时代特色。作品通过崔氏这个女性形象,放大了卢生的贪婪和欲望、突出了人性的灰暗和扭曲、凸现了士人的道德沦丧。作为汤显祖在《邯郸记》中所构筑的一个支点,崔氏既是剧本构成的关键所在,也是充满丰富内涵的剧场角色。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禹是一位造福于民的治水英雄和人间君王。在纬书中,禹由凡人转变成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受命圣王,从受命治水到受天赐、受天书,再到受舜,禅都是出自天命。纬书中的禹形象对后世史著和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吴越春秋》中禹出生、得天书、遇九尾白狐等情节都源自纬书,《博物志》等志怪小说多采用纬书中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爱情婚姻题材历来是女性作者永恒的创作题材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就形成了不同时代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差异 ,本文以封建社会、”五四”时期、新时期为楔入点 ,试图说明女性作者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为文本语料,对比探讨两部寓言作品中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的评价意义及其实现评价功能语言资源的异同和理据,领悟庄子和伊索对现实社会人与事的态度评价,从而启迪人类思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4.
翟文铖 《齐鲁学刊》2006,9(4):89-91
对于茅盾流亡日本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往的阐释往往强调其阶级意识而遮蔽了其主题的多重性。事实上,这些作品内涵深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对封建文化、国民性、个性解放等命题做出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反思;一方面,以形而上的思索超越现实羁绊,对虚无主义的哲学问题予以探索。正确地评价这些作品,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估定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慧芳 《云梦学刊》2014,(6):105-112
女侠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传奇、话本还是戏曲,女侠在各类文体中都有着经典形象和文本故事。从20世纪初以来,对于女侠故事的研究,基本上从女侠形象、性格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角度展开,以古典文学常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切入,论述女侠形象及其文本意义、历史意义。而女性研究要想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开拓,要从三个方面急需探索:一是打通分类和既有的研究范式;二是引入新资料、新证据,在史料、文献、文学作品中挖掘新内容,以及依托考古新成果及最新出土文献;三是理论的创新、提炼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李洪武 《齐鲁学刊》2001,(5):136-138
金庸小说表现了丰富的禅宗文化。作品不仅涉及了禅宗的公案、典籍、话头、机锋、宗派、教义,还涉及了禅宗的神通妙用和证悟知解。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探索人生要义,创立武学境界,使作品呈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7.
雷祖威、梁志英与伍惠明是继汤亭亭和赵健秀之后步上华裔美国文坛的一代重要作家.从此三人的代表作品短篇故事<生日>、短篇故事<何所不死?>、小说<骨>中一些带有标志性的形式策略和一主题特征可见:尽管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创作在多元与复调的前提下已经越来越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但是该文学想像的感人之处和生命力只能来自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华裔美国社会和华裔美国历史,以及华人在此过程中生活、奋斗和憧憬的物质经历.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大致有《孔子与浣女》、《孔子与采桑娘》及《孔子遇路妇》等三种;近年完成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记录了多种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这些传说讲述了发生于孔子与智慧女性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女性主人公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为孔子钦佩、赞许。孔子传说中的"巧女"故事,由于传播的时间久、范围广,所以积淀着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文化观念。就其表现的主题看,上层社会思想家通过其宣扬礼教思想;社会中下层则借以肯定或赞扬女性的智慧;进入现代社会后,普通群众讲述的该类故事则在肯定女性智慧和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同时,还有了批评或贬抑孔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场特殊而复杂的文学大变革,它以其背离传统、鼎新革旧的艺术形式以及荒唐奇异的扭曲形象来折射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百态。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作家的短篇小说为例,探寻20世纪美国短篇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旨在体现这一时期美国短篇小说在形式、结构、表现形式及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新奇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留给现代读者更深广和回味空间。  相似文献   

20.
宋懋澄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言小说作家,所作《珠衫》、《负情侬传》等屡被改编为通俗小说和戏曲。贯穿宋懋澄全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纪实性强,主要表现在两类作品中:时事类纪实作品和人物传记类纪实作品。宋懋澄文言小说的纪实风格在明后期小说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