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民增收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政策目标之一,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以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1991-2010年中国相关经济变量的分析,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实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向拉动关系。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转移性及财产性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支农结构,优化财政支农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幅度。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其在增长中还存在工资水平低、增长缓慢、工资被拖欠克扣等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是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的新生源泉和增收的主要动力,在迅速增长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如工资性收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有反复,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趋向提高,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区域之间和不同农民群体之间极不平衡等。工资性收入的变动与经济规律作用相一致,且未来一个时期还将处于比较快的增长区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顺应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着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财产性收入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虽然增速快,但水平低,且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农民内部差距较大。从直观上看,我国农民似乎拥有丰富的财产资源。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司的数据,我国农民的宅基地、园地、林地再加上农村乡镇企业用地,共有两亿多亩,差不多占到我国建设用地规划总量的一半。但是由于受到产权制度的制约以及区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这些财产很难转变为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从事农村工作的朋友感到最头痛的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这件事关系到国内消费的增长,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关系到改善农民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但尽管用了不少办法,增长并不快。有的地方虽然还在增长,但主要来源于农业以外的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如何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农村集体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新时代立论”。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是通过形成或壮大农村新型集体合作经济,将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联结起来,进而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等方式对农民的收入及其内在成分产生影响。利用试点地区四川省广元市572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农民增收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民个体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会影响农民通过改革促进收入增加的程度,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拥有较多土地等自然资源并自愿投入改革项目,且选择留在家乡务农、工作和生活的农民,短期内存在总收入的增加不及进城打工收入的情况,但其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有增加;综合保障、区位差异和精准扶贫等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变化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获得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产性收入作为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探究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农民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促农民增收、基于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保护农民产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培养农民投资理财意识,确保农民资产增值的制度性供给,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收入来源视角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居民收入是由多项收入来源构成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通常是各项收入来源变动的综合反映。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2000-2011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小及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作为农村居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同时保持家庭经营收入的优势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虽然尚不是农民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却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水平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增收的效果。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变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特征及波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巩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增长:机理、方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持续增收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基于上述考虑,研究结论表明:整体而言,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增长呈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但积极影响表现不充分且影响程度不同;从不同区域来看,城镇化率区域差异导致区域农民收入差异。因此,中国应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欲保持和增强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各收入和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对策创新中着力点和扶持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粮食主销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因子回归分析法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施用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粮食单产对主产区粮食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均财政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财政支农总量,成灾面积则是两个模型中的抑制变量。基于此,提出促进主产区农民粮食生产和收入增加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于大川 《兰州学刊》2013,(3):125-130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文章估计了中国农村地区农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对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健康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农民的健康收益率有较大的差别。热量摄入代表的短期健康状况与农民农业收入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更高的热量摄入是农业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身高、BMI指数和四周发病率代表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健康状况对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并不显著,这与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指标的有效性有关。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宁夏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运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农民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必须从提高农民收入着手。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力量,但其在增长中还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歧视、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切实提高农民工素质,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中国农民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率基本上稳定在6%左右,家庭经营实际纯收入基本上稳定在2%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农民增收已处于索洛增长模型的稳态,或者说已陷入"温饱陷阱".结合索洛增长模型和人力资本增长模型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短期内增加中国农民实际收入必须依靠提高实际储蓄率(投资率)和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速度;在长期内必须依靠加大对"三农"的教育和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6.
以1985-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选取5个相关解释变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家庭经营费用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对其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村家庭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家庭经营费用呈正向影响,农用机械总动力由于投入后回报时滞呈负向影响。针对这一结果,总结了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宇露 《兰州学刊》2007,(10):80-82
当前,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关键应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而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来自乡镇企业务工的收入和来自城市企业务工的收入.增加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应从这两个来源入手.文章分析了影响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务工收入和来自于城市企业的务工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这两部分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方法很多,而其中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1)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收;(3)小城镇化建设通过促进乡村工业企业发展可以使农民提高收入;(4)小城镇化建设通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收入.  相似文献   

19.
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具有中长期性.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该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理论的五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民增收难问题,大多经济学专家学者是用马克思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恩格尔定律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和城乡居民收入梯度理论进行解释的.按照这些人对这五大理论的理解及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解释,目前我国农民增收难、农民收入增幅低有其必然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也有其合理性.一些人甚至还得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即认为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农民根本就不能增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