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纪》(主要是《高祖本纪》)中写了有关刘邦种种神异的传说,似乎给刘邦抹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史纪》作者是有意把刘邦描写成不同凡俗的超人——一个“受命于天”的帝王。如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认为,《史纪》把刘邦“写成是‘受命而帝’的神圣人物。”其它一些著作在涉及到这一问题时,也大都持这一类的观点。这种看法,不仅有悖于《史纪》“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不符合有关记载的实际情况。下面拟对有关的一些荒诞传说作一些具体剖析。《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厌之。高祖即  相似文献   

2.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刘福根就詈词而言,读《史记》和《汉书》时,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箕踞而骂”了:《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胥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汉书·张耳陈馀传》作“高...  相似文献   

3.
《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是刘邦和他二哥比产业的一段话。后人据此认定刘邦原是一个“无赖”。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无赖”呢?《史记会注考证》说:“应劭曰:赖者,恃也。周寿昌曰:亡赖,无所恃以资生,如今游手白徒也。《张释之传》:尉亡赖。张晏注:材无可恃也。应说是。”原来这个“无赖”,是没有产业可以依仗的意  相似文献   

4.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关中,军至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于是召见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并发表了如下一段讲话:“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軍而定约束耳。”以上这段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祖纪》记载全同。刘邦这段话非常重要,表明他已从农民起义领  相似文献   

5.
《陈书·高祖纪》载:“帝崩,遗诏追临川王入纂。”同书《世祖纪》、《章皇后传》、《南史·武帝纪》、《文帝纪》、《章皇后传》、《建康实录》卷19皆有类似记载。《陈书》采自国史,它书系抄袭《陈书》而来,而国史又经过世祖文帝的篡改,后人遂以讹传讹。实际上,陈高祖从来也并未让世祖继承皇位。世祖陈茜为高祖兄陈道谭之子,高祖贵显后,受封为临川王。高祖子陈昌在高祖为梁长城公时即已受封为世子,高祖即位后又被册立为太子。这一点,似乎连世祖本人也不否认,世祖登祚后在尊皇太后诏中即称陈昌为皇嗣,而世祖的主要拥立者之一侯安都传中记载着世祖的一次谈话,直截称陈昌为“太子”。然而,陈昌在北周攻陷江陵时被俘。高祖一直努力让北周遣返陈昌,高祖临终前已遣“二臣奉迎”,所  相似文献   

6.
《宋史·太祖本纪》首云:“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高祖眺,是为僖祖,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令。眺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为宣祖。”复云:“太祖,宣祖仲子也。”(中华书局标点本77年版第1、第2页) 《宋史》标点本在上引“高祖眺”之“高祖”左旁加了专名号,按标点体例,则此处之“高祖”无疑被视作赵眺之庙号。其实不然,此处之“高祖”并非庙号。引文纪述赵宋先世甚为详明:太祖赵匡胤父弘殷,弘殷父敬,敬父珽,珽父眺。则赵匡胤祖为敬,曾祖为珽,眺当为高祖。可见引文中所  相似文献   

7.
一、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初五册《触龙说赵太后》)其中“哀”字,课本未注释,一般讲作“哀怜”、“悲哀”、“哀痛”。如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译为:“实在使人感到哀痛。”阙勋吾等合编《古文观止译注》译为:“也确实够悲哀的了。”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册)注云:“哀之,哀怜她。”  相似文献   

8.
析《触龙说赵太后》之"徐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 ,至而自谢。”对其中的“徐趋”的注释 ,在目前的一些文献中都是注释为 :“徐 ,慢慢地 ;趋 ,快步走”。如杨金鼎主编的《古文观止全译》注 :“趋 ,快步走。古代臣见君应快步走 ,表示恭敬 ,触龙托言有足疾 ,不能急行 ,只能作出‘徐趋’的姿势表示礼节 ,以取得太后的好感”。又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 :“徐 ,慢慢地 ;趋 :快步走。当时臣见君 ,按礼节当快步走 ,只因触龙脚上有毛病 ,所以只能徐趋 ,其实只不过作出‘趋’的姿势罢了。”我们认为 :上述对“趋”…  相似文献   

9.
梅园,子姓,商王之后,封为梅伯。纣王时,因忠谏而被纣王杀死后,剁成肉酱。一、梅国的来源《楚辞·天问》云:“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柳宗元《天问》云:“醢梅奴箕,忠咸以丑厚。”洪兴祖《楚辞补注》:“《淮南子》曰;,醢鬼侯之女,直梅伯之骸。”朱惠《楚辞补注》:“言梅伯忠直,而数谏纣,纣怒,乃杀之,菹醢其身。箕子见之,则被评发狂也.”刘梦鹏《屈子竟句》:“圣人即梅伯、算子。梅伯以死谏,甘受范前;箕子以奴谏,佯枉受辱。其忠爱之忱,虽无不同,而用谏之道,则未尝一复也。”丁晏《楚辞天问筹》:“《春秋繁露》,封…  相似文献   

10.
陆贾是秦汉之交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他在刘邦角逐中原,兴建汉朝的过程中,曾以自己的“口辩”,相随左右,出使诸候。建国之后,在高祖和文帝时代先后两次出使割据岭南的南越国,劝说南越王赵陀归汉。刘吕之争中,他又紧紧地站在汉室一边,串联游说,出谋划策,为诛灭诸吕,稳定刘汉政权作出新的贡献。但陆贾的主要功绩,并不是他的政治活动,而是以自己“文武并用”的政治理论,为高祖刘邦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治国道路。刘邦建国之初,自以为“马上”得天下,对治国之道,不予重视。《史记》在陆贾本传中对此有一段生动的记述:“陆生时时前说称《诗》、  相似文献   

11.
发同谷县 回首虎崖石 《杜臆》云:“虎崖石,按:《志》有虎穴在成县之西。岂《寄赞上人》诗之“徘徊虎穴上”者耶?”按:《寄赞上人》子美在秦州时作。秦州去成州二百六、七十里,彼时子美安能徘徊于成州虎穴之上?此事已在七卷驳《卢注》时辩明,不拟重复。  相似文献   

12.
吕后是我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阴谋家、野心家。汉高祖刘邦临终前就已经看出她阴谋篡权叛国的野心。刘邦死后,她更肆无忌惮,摒王陵,罢周勃,架空陈平,大封吕姓兄弟子侄,废黜幼帝,“临朝称制”,实现其篡权叛国的狼子野心。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吕后的篡权活动是早在刘邦在世时就已经开始的,而谋杀汉初功臣宿将,就是这种阴谋活动的大暴露。吕后名雉,字娥姁,山东单县人。她父亲客居沛县时,看中了还在当亭长的刘邦“隆準龙颜”,状貌不凡,“因重敬之”,硬把吕雉嫁给了他。但刘邦和吕雉感情并不好。  相似文献   

13.
吕后(公元前二四一年——公元前一八○年),名雉(音质)字娥姁(音许),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南)人,是西汉开国皇帝、大法家刘邦的妻子。刘邦担任沛县乡村小吏“泗水亭长”时,与吕雉结婚。史书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这说明他们都是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秦末,刘邦以亭长身份率领一批沛县农民去关中服徭役,半路上领了愿意跟随他的十几个农民,逃到芒、砀山泽之间准备起义。而吕雉则长途跋涉,时常去探望他,大力支持他的造反行动。当刘邦响应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而转战南北时,吕雉与两个孩子仍留在沛县家中种地。她与刘邦的父母在楚汉彭城之战中,曾被项羽抓去作为人质达两年之久,后来,项羽打算与刘邦平分天下,才把他们交还刘邦。  相似文献   

14.
肠乃脐带 ,所化之“十神”与木母扶桑上之十日 (儿 )同。《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 ,十日 (儿 )所浴 ,在黑齿北。居水中 ,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 ,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此十日即木母空桑所化生的第一代人子。此后木母即不再化生了 ,故此第一代人子就成了第一代人母 ,死后其灵还归扶桑神木上成为故去之故灵或古灵 ,而自第二代人子起 ,每代人子皆为此古灵转世 ,故云 :“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 ?。“一日居上枝 ,九日居下枝” ,即轮流转世 ,所以殷以日名 ,即由甲乙至壬癸的十干之名为名。…  相似文献   

15.
刘邦数项羽“十罪”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记·高祖本记》记载,在楚汉之争相持阶段,刘、项隔广武涧对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刘邦不仅不应战,而且一连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后人论刘、项争雄,大都褒刘贬项,且往往以这“十罪”为依据。其实,所谓项羽“十罪”乃政敌责难之辞,其中难免有诬陷虚夸的成分,不可盲目地信以为据。现逐条考辨评析如下: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人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按:《史记》曾多处提到怀王之约,合而观之,大体情况是,怀王命宋义、项羽等人北上救赵,同时又遣刘邦领兵西征,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先入关灭秦者王关中。刘邦抢先入关,“当王关中”,而项羽却把他封干巴、蜀、汉中,所以有  相似文献   

16.
《诗·王风·黍离》(小序》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力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因诗中未有“大夫行役”之言,未见“宗庙宫室”之语,故今人对《小序》之说颇有疑辞。笔者与萧泰芳师论及此事,他认为《小序》还是可信的,并引《史记·宋微子世家》为证:“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  相似文献   

17.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18.
廪君在清江流域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书·南蛮传》云:“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就是说,廪君族最早生活在“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是古代巴人和今土家族的祖先——廪君的发祥地,它与清江流域远古氏族的活动直接相关联。 但是,武落钟离山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9.
《万层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明秀水沈德符景倩著。清桐乡钱枋尔载辑。此书在张之洞《书目答问》云:有明刻本。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外编》亦云:据说旧有明刻本。但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惜其书未刊行于世。”德符五世孙振《补遗序》云:“惜未及梓。”姚祖恩《棱刊弁言》亦云:“当时藏诸枕秘、弗以问世。……传钞既久,讹脱滋多。”这好像姚刻以前,都系传钞,是没有刻本的。两说未知孰是。自道光七年,即一八二七年,姚祖恩刻于扶荔山房,同治八年,即一八六九年,祖恩之子德恒重校刊补。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重印出版。其说明云:“参考了若干种清代抄  相似文献   

20.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系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中引有《诗经·召南·草虫》诗,与两千年来对《草虫》的解说很不相同。考之于《诗经》和《左传》,《古佚书》之说是可信的。先看《草虫》全诗: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序》云;“《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的《诗集传》云:“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至今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