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四个民族乡的调研发现,中部地区民族乡政府在经济治理和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在政治治理、社会治理和文化治理方面群众反应还比较强烈,问题较为突出。治理环境、治理主体队伍以及治理体系都是影响民族乡政府治理的重要因素。科学界定民族乡政府治理内容、建构民族乡政府现代治理体系、创新民族乡政府治理手段、壮大民族乡政府治理主体以及营造民族乡政府治理氛围是提升中部地区民族乡政府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立 《民族论坛》2014,(8):9-10
正《民族论坛》: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民族乡举办逢十庆典活动,您觉得对我们的民族乡和民族地区意义何在?李林: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民族乡举办逢十周年庆典活动,积极展示民族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关心和照顾,也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我市建有15个民族乡,其中桑植县7个白族乡,慈利县7个土家族乡,  相似文献   

3.
民族乡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 1993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民族乡在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目前,我国拥有1200多个民族乡,大多数分布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比较落后.民族乡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民族乡所辖范围内的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关系着我围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是我国民族工作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除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你知道我国还有民族乡吗?  民族乡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全国1200多个民族乡,帮助和支持民族乡的发展,共同建设民族乡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我省已经相继建立了三十七个民族乡,还有一部分适合建立民族乡条件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筹建。在建立民族乡期间,一些同志曾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建不建民族乡无用;建立以后,也有些同志感到民族乡与一般乡没有区别。这些认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还限制着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纵观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研究文章,涉及民族乡问题的不多。笔者在本文中所谈有关民族乡问题的几点拙见,望专家、学者及民族工作者给予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6.
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是国家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无论是在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还是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宁等方面,民族乡政府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民族乡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完善.本文在分析民族乡政府行政环境和管理职能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乡的实际以及当前国内外政府管理改革的趋势,对民族乡政府管理职能的改革和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族乡是我们党运用政治的形式,结合我国散杂地区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分布的实际情况,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创立的,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宜都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县市,以土家族为主的13个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600人。2000年10月18日,宜都市惟一的民族乡——潘家湾土家族乡成立,这是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生动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成果。民族乡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制定了《宜都市贯彻(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在省市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和宜昌及我市各对口支援单位的帮助扶持下,全市民族乡工作搭乘  相似文献   

8.
方可  陈湘运 《民族论坛》2013,(10):17-19
我国有1173个(2011年数)民族乡,其中湖南为99个。推动民族乡发展对于做好基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调研显示,由于我国民族乡大多地处边远山区、牧区、高寒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不足,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收入较低。组,《民族乡发展,亟待更多政策支持》,2012年4月27日中国民族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调研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50多万,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福建省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尽快缩小福建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福建省于1998年10月出台了如下政策措施:一、切实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入省财政要以地市县财政为主,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能够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的项目,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在确定民族乡财政体制时,要充分体现对民族乡的支持和照顾。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民族补助经费…  相似文献   

10.
宋健 《民族论坛》2008,(5):61-61
<正>怀化民族地区包括通道、新晃、芷江、靖州、麻阳5个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并享受自治县待遇的会同、沅陵2县,以及散居的2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0%。我们近期对怀化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东北民族地区因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的大量"空巢家庭"现象的分析,全面阐述了其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农村家庭的传统分工模式、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对如何理解和看待民族地区出现的"空巢家庭"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族群认同的血缘性重建--以海村京族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49年以来海村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客观文化特征的不断消退,族际交流与族群互动的日益频繁,族群认同上功利性取向的不断增加以及“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京族认同的冲击,使海村京族人的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海村京族人不得不重新利用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来重新构建其族群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复兴京族传统文化,强化族群成员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新农村建设拒绝"盆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必须坚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疆天山北坡绿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回族村落作为田野个案,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探析回族生计方式的变迁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文章将从"多元生态环境及其特征"、"多元生态环境与回族生计方式"、"生态环境与民族生计方式的理论探索"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绿洲生态与回族生计方式之间"二维互动关系"。同时,本文将以人类学"文化适应"理论分析绿洲上回族在文化的调适下其生计方式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云南大学对裕固族大草滩村做的调查资料,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裕固族大草滩村的现有行政体系入手,探讨文化网络内部的历史、民族因素,及其更细微的象征符号。以此,进一步分析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方涛  顾玲  许乐  罗平 《民族学刊》2010,1(2):149-152,168
从文化的视野诠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问题是女童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尝试。笔者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深入羌族地区一个村寨进行了田野考察,尝试从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辍学问题,并从经济贫困、文化变迁、文化心理等层面解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的原因。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期,我们有必要对包括女童辍学在内的多种教育问题做文化分析,这也是从根本上认识乃至解决当前诸多教育问题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樊晓丹 《西部蒙古论坛》2020,(1):99-106,128
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在经济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经济生活变化引起的小庄村土族语言使用现状的改变,至今还无人进行专门的实地调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依据实地调研资料,对小庄村土族语言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客观的描写,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当地土族语言掌握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当地土族语言的使用状况,以及他们的语言态度,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龙王信仰是传承较为久远、分布非常广泛的民间信仰。历来为广大学者所关注,但大都是从文献典籍出发,探讨龙王的有关传说及龙王与佛、道二教的关系。本文通过实地田野作业,对当地民间龙王信仰的内容及相关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唐日台村龙王信仰作为地方及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活态民俗事项,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活)而展开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复活的记忆——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的应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米嘉顶之韵——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是由人类学者发起的一项旨在复活当地传统体育游戏、歌舞和其他古老传统的应用人类学项目。本文描述了面对传统文化的衰落,人类学者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一个名为却西德哇的藏族村落与村民对话和共同行动的过程。此外,本文还就本次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