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渐渐发生了变化,婆媳这一家庭关系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婆媳矛盾也逐渐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从社会学角度看,婆媳矛盾的根源是由于争夺家庭地位与资源,婆媳双方心理预期与实际差距,对对方角色理解的偏差,以及传统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婆媳间的冲突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本文将就如何缓和婆媳冲突,解决婆媳之争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婆媳关系便是其中之一。婆媳冲突影响了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婆媳冲突是由于婪媳双方对对方角色理解的偏差,利益、权力的争夺,婆婆、儿子、媳妇三者的互动不良.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循着这些原因,笔者就如何缓和婆媳冲突,解决婆媳之争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铁成 《新天地》2016,(9):20-21
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因非法代孕而引发的监护权纠纷案件,并作出终审判决——无血缘关系“抚养母亲”获得孩子监护权. 一触即发的婆媳之争 2014年2月7日,上海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刘康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去世.看着哭成泪人的儿媳陈燕,婆婆王一梅泪眼婆娑地告诉儿媳:“你放心吧,我们会和你一起,把孙子孙女培养成人.”但很快两位老人就与儿媳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婆媳不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婆媳不和是当代农村的常见的社会现象,经济纠纷、观念差异和外人挑拨是引发当代农村婆媳不和的重要原因.婆媳不和给家庭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调处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从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素质、婆媳相互理解以及发挥儿子(丈夫)的中介作用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目前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的重视,但作为冲突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婆媳冲突话语的语用研究尚属空白.现有文献中对婆媳冲突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等非语用学视角.本研究将选取婆媳类电视剧《双面胶》《麻辣婆媳》中出现的婆媳冲突性话语作为分析的语料,从语言形式、修辞手法、语用功能等多个角度对婆媳冲突性话语中所采用反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据对面子威胁程度的强弱将其概括归纳为四大类:缓和策略、折中策略、强硬策略和攻击策略.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策略进行分角色、分类型地定量分析,以期揭示造成这些策略使用差异的语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面子意味着自身在他人心智中占据的形象和分量,是个人判断其被他人接纳和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婆媳关系不仅是面子互动的活跃场所,也是面子问题层出不穷的敏感地带。通过分析热播剧《双面胶》中的情节和人物对话,可以窥见面子心理的本质内涵及其在婆媳关系管理中的重要性。固然,婆媳在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无疑是矛盾冲突的原因所在,但面子互动的失败在放大婆媳差异、激发婆媳矛盾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能否理解面子的符号意义;能否迎合对方的面子需求;能否换位思考,避免伤人面子;能否公正客观,平衡婆媳面子是影响婆媳间面子互动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6,(3)
《麻辣婆媳》20集电视剧《麻辣婆媳》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几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麻烦和问题、快乐和幸福,通过“麻辣”的感觉视角演绎出来,通过夫妻生活、婆媳生活和一家人过日子的家长里短,进行了对“饮食男女”中价值观念、情感方式和  相似文献   

8.
蒋秋岚 《社区》2012,(21):49-49
俗话说:“十对婆媳九不和”,很多人认为婆媳关系最难处。但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庙前街社区的吴玉珍和沈利琴这对婆媳却让街坊邻居们见证了胜似母女的亲情。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1997年第4期的“家庭之友”栏目登载的《半个多世纪的婆媳情》一文实在感人。文章启示人们:只要各自找准位置,尽到责任,调整观念,注重修养,婆媳间不愁结不下母女情。 第一、双方都多一点责任意识。婆媳关系实际上是包含道义与情感两方面的综合关系。其道义上的关系,决定了婆媳两代人各自的位置与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电视剧《麻辣婆媳》、《我的野蛮婆婆》在银屏上火热上演,我很爱看。一时间,婆媳关系成了我和老友们茶余饭后聊天的热门话题。我这个80岁的老婆婆现身说法谈谈我们家的和谐婆媳情。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理论中私法与公法是截然对立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私法理念包括平等理念、公平理念、自由意志理念、诚信理念以及义务、责任理念。这些理念在行政法中的引入会使行政法更加符合人性 ,会促进行政相对人参与意识的提高 ,会充分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知识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深刻联系,传统知识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正当性。对传统知识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公平原则的要求,是尊重人格权的需要,是促进传统知识使用和提高其在发展中的重要性的措施,对传统知识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符合平衡激励机制,是社会契约理论在国际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罗马法律制度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律制度的连续性不仅由其理性本质所决定,而且深受罗马人传统观念的影响。罗马人的传统观念主要包括服从观念、平等观念、自由精神、民主观念、妥协理念等几方面,这些观念经过原始起源和理性培育的过程,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复合性的整体。我们在罗马法律制度构建及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罗马人传统观念的脉络,罗马人的传统观念与其理性法律制度就象“上帝精神”与“基督教”一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法律制度的构建理应关注观念之间的理性沟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利大于弊。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必须解决以下三方面的矛盾 :侦查资源的紧缺与高犯罪率的矛盾 ;传统的人证调查制度与对抗审判程序的矛盾 ;沉默权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由法律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分析入手 ,考察了法律发展与伦理类型的有机联系 ,引申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伦理变迁的互动关系 ,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传统宗法伦理向现代契约伦理转型的结论。最后 ,着重从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运作环境和实施效益三个层面阐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与建构契约伦理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作为法学的研究对象,仅仅在立法政策学的意义上是可行的。对公法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立法机关进行科学的立法规划和建立起系统化的立法体系,但前提是必须以宪法作为立法机关享有立法职权的法律依据,因此,宪法作为根本法,本身是公法的理论和制度前提,它既包括了公法的正当性,又涉及到私法的正当性.基于宪法与公法的不同法律特性,宪法学应当尽量地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宪法问题为主线,尽量减少宪法学自身的抽象性,避免使宪法学的范畴与公法学的范畴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法治理论的影响,目前理论界、实践界有夸大法的作用的倾向,并设计、实施了许多适用于法治理想国的理论、技术。但在现实世界,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促成并维系秩序的并非法律,而是自发形成的社会规范;此外,私力救济也仍然大量存在。而无论是社会规范还是私力救济都有其存在的法社会学、法经济学基础。所以,我们应当正视法治理想国与真实法治世界的差异,建构符合法治现实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传统医学、传统伦理、传统法律的一种挑战。笔者认为,安乐死是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医疗权就是处理人体与生命的权利,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在有利期望的前提下进行;安乐死法律关系区别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主要在于:通常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指物、行为和智力成果;安乐死的法律关系的客体却是特指患者的生命或健康权。  相似文献   

19.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当今世界法学教育的一种趋势。虽然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师生关系、法学核心职业技能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诊所式法律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法学教育模式,而是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形成我国法学院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法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对现代法治的实现具有深刻影响,而且主要是消极影响这点是不言而喻的。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我国社会生活的法治状态,而不解决好传统文化对现代法治的影响这个关键问题,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文章试图从分析我国传统法文化形成原因入手,来阐述我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治整合对我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治整合的途径及意义,目的在于为我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建立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