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雨辰 《河北学刊》2004,24(2):61-67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引进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以及对科尔施、佩里·安德森西方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误读与错误引申,分析了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生活哲学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整个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审视、指导生活世界的世界观,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要在三个方面揭示了生活哲学的意蕴:生活本体论,生活哲学价值论,生活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表现为:从生活哲学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把握其最本原的含义,直面现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的源泉,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价值对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真实与现实凝炼了当代哲学讨论的焦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现实社会生活层面阐释本真规律面临的新挑战,西方学者分别从文化、经济和政治三条逻辑理路进行了探索,但都只是走向片面的深刻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在当下的语境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在当代应加以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初以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理论自觉。我们看到,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助不同的理论资源,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大大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构建。那么,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有何作为?这个问题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也事关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这里,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做一点思考,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大众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们可以从多重视野来理解它、解释它。在存在论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生活的本性;在主体性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揭示的是一种新的主体性理论即大众主体性理论的建立;在方法论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确立了一种新的解释学即大众化解释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是哲学范式的一个研究取向和重要内容。问题范式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和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首先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问答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表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在问题范式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视野。  相似文献   

7.
理论自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近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进展.理论自觉蕴含两个维度:世界视野和中国语境.就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批判;第二,立足中国语境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之路”和“以西解马”之路的深度反思,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改变世界,必须坚持思想趋向现实的基本立场,而不是相反.理论自觉的发展必然导向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旨趣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中国;基本路径在于改造和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新马克思主义在“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存在着“既取消马克思主义又要保留马克思”这个悖论。从这一基本教训出发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时 ,必须正确理解“当代性”的实质 ,把握当代语境和加强知识分子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9.
陈芸芳 《兰州学刊》2008,(Z1):11-12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当今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哲学命题,其思想的理论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追根溯源,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的语境中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杨海征 《社会科学》2005,1(7):79-8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学面临着双重问题,不仅要在全新语境中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教学世界也面临着挑战。正是在对教学时尚形式的追求、外在技术的压力下,现代教学世界①的价值被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被束缚。其失误就是将世界观中的意义与事实割裂。因此,必须创建一个新的世界观,使意义与事实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意义与事实的思想互动中,体现教学世界的价值,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