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财政收支的因果关系研究--Linear Feedback Approach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理论将一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区分为“量入为出(Tax-and-spend)”、“量出为入(Spend-and-Tax)”和“财政同步(Fiscal Synchronization)”三种关系。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和指导原则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接受了主流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公共金融学的理论与政策。本文以我国1978年~2003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时间序列为样本,结合我国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条件线性回归(conditional linear regression)方法来定量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而言,我国的财政运行机制的财政同步特性最为明显,一定程度上的“量入为出”的财政因果关系也得到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研究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而财政社保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科技拨款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90-2008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对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90-2008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对GDP的长期弹性为0.778356,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明显构成财政科技拨款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有关于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之间关系的研究往往仅关注贸易收支与REER之间关系而忽视贸易结构与REER之间关系研究的现状,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简称B-S效应)为理论基础,利用我国1980~2004年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贸易结构与REE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与REER都是I(1)序列,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口贸易结构是I(0)序列,与REER不存在协整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互为因果关系。因此,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REER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热和对外贸易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而消费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可能是其中之一。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是居民消费需求的Granger因,而居民消费不是社会保障支出的Granger因;(2)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投资过热,同时社会保障支出也在逐年增加.通过单位根(ADF)检验、Granger检验和协整检验对社会保障支出和投资之间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支出和投资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引起了投资的变化;从长期看,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和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看,社会保障支出和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且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投资将会以0.76%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微观结构理论,运用5分钟高频数据对我国上海期铜、大连豆粕、郑州强麦期货市场的收益率波动性、交易量和未平仓合约数代表的市场深度的变动模式进行研究.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且就此给出了相关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78-2006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的增长也是单向的能源消费的Granger因,但第二、第三产业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即节能政策在中国是可行的,在长期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利用1987—2008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北京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在短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但短期内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对外贸易与FDI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84-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与农产品贸易依存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每增加1%,会带来农民收入0.1890%的增加。同时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是引起农民收入变动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颂东 《西部论坛》2012,(1):102-108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调整,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财政自给能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占全省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之比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与河南省市县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实行的"保存量、调增量"这一维护市县既得利益的改革策略有关。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应比照省市财政关系重新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建立省对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出法建构: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广泛介入现代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与权力性,因而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在有关支出的法律谱系中,预算法关注财政支出的决策,财政支出法规范财政支出的实施。鉴于实施中的广泛裁量空间,财政支出法不应被视为仅有工具价值的行政手续,而应成为具有内在价值的财政过程。财政支出法赋予的程序理性和预算提供的实质理性,共同构成支出的正当性基础。因此,财政支出法制度建构的关键在于通过理性的程序设计来减少恣意,具体表现为以参与性为核心、以公开性为前提、以救济性为保障。我国的财政支出法较不完善,演进动力也不充分,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先制定统一程序的行政法规,或"借力"在《行政程序法》中设立专章,条件成熟后再择机制定《财政支出法》。  相似文献   

13.
财政作为现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个方面。其核心要义在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体系;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体系;遵循划分事权、以支定收的思路,构建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克忠  夏策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8):25-33,155,156
本文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算内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预算内财政支出既定时,预算外收入与转移支付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一方面在于弥补其财政支出的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和支没有完全脱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彻底性,地方政府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预算外收入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 1 979年以来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国家对农业的调控和保护日趋重视 ,特别是在农业公共物品的建设中 ,财政投入已经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应当逐步按照WTO农业条款的要求进行调整。本文着重分析新时期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 ,建议将农业财政支出划分为农业公共性支出、农业调控性支出和农业保护性支出三个部分 ,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决策方式和支付政策 ,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间财政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洁 《河北学刊》2007,27(5):193-196
本文分析了中国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间财政责任分担现状及其产生的问题,揭示了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确立公共卫生支出的政府主导地位,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完善公共卫生支出的转移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强 《兰州学刊》2009,(3):93-94,121
文章根据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一般理论,指出了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揭示了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根据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应该大力增加社会性支出。压缩经济建设支出,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同时兼顾宏观经济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丽  成莎 《学术探索》2014,(2):62-66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的过程,且随着城乡一体化实施进程的深入,城乡融合的要求越高,资金的投入就越大。西部地区以县域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政府推动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由于国家级贫困县较多,财政赤字严重,财政农业支出可持续问题成为西部大多数地区城乡一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云南是国家级贫困县最多的省份,本文以云南为例,利用超越对数生产模型对城乡经济一体化与财政农业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西部地区解决城乡一体化财政农业支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Case等(1992)提出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4年到2006年各省财政支出的互动效应。笔者构造了地理相邻权重、GDP权重以及人口流动权重反映不同省份的相互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我国省级财政支出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而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则是产生互动效应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型的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支出的互动效应主要源于各省经济建设支出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同时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基于研究中的发现,文章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