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鸣 《山西老年》2011,(12):29-29
李维义是山西省水利厅的退休干部,多年来,他钟情于红色收藏,他收藏了规格、形状、材质各异的毛主席像章达数百枚,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数册等。  相似文献   

2.
人物     
《社区》2004,(1)
●陈新记收藏毛泽东像章居世界之最8岁时,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的陈新记带着一股好奇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39年过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目前全世界收藏毛泽东像章品种最齐全、数量最多的人。据统计,陈新记目前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多达24万余枚13000多种。“如果把我  相似文献   

3.
童秀萍 《社区》2012,(27):52-52
“这是1955年的粮票,离现在都半个多世纪了看看,这儿还有板凳票、番薯票,这些全是头一回看到。”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伙迫不及待翻开一探究竟。粮票、油票、饲料票、彩票、火花、香烟商标……各式各样的收藏小物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拥有这些“草根收藏”物品的主人就是家住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美景新村的七旬老人寿元洪。他在得知社区创办“草根文化传播室”之后,特地到社区晒晒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  相似文献   

4.
周礼 《社区》2011,(14):52-52
父亲从年轻时起就有收藏的习惯.尤其喜欢收藏“红色”物品,在我家的储存柜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共一千余件“红色”藏品。诸如,抗战时期的各大报刊,与毛泽东相关的报刊、连环画、邮票、宣传画、像章、瓷器、著作、《共产党宣言》,文革期间发行的各种票证,袖珍留声机等。  相似文献   

5.
江水鹰 《社区》2014,(13):52-52
辽宁省大连市海军广场社区有位李士武大爷,今年81岁,老伴过世早,儿子担心老人寂寞,就让孩子跟爷爷住在一起。那天傍晚,我到李大爷家探望,看见他家房子不大,但是垃圾桶挺多,不仅厨房里放了两个垃圾桶,在卧室里,还放着一个红色的垃圾桶。李大爷说,厨房里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厨余垃圾,另一个放其他垃圾。卧室里红色的垃圾桶,用来装有害垃圾。在他家里,有害垃圾就是一些电池、不用的灯管儿等物品。对于可回收垃圾,像废报纸等,他又专门设了一个柜子,把这些垃圾收集起来,再卖给废品回收站。  相似文献   

6.
白素菊 《老友》2010,(6):51-51
毛泽东像章是指以毛泽东像为表现主体的像章,也简称"像章"、"红宝章"、"纪念章"。毛泽东像章是一种当代文物,可以为研究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毛泽东像章有什么样的收藏价值·毛泽东像章是"文革"中面世最多的纪念品。在所有的"文革"收藏品里,  相似文献   

7.
红色收藏     
在众多的收藏门类中,红色收藏已成为人们收藏的亮点。其实,红色收藏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涵盖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物品。因为红色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门类,它们往往与著名人物或事件有着某种渊源,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文史资料、文书档案、书报刊、连环画、字画、塑像、摆件、宣传画、电影海报,以及邮币卡、票证等。红色收藏成为收藏的亮点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国纪念钞(币)、建国纪念邮票等红色题材藏品升温;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文革物品,由于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群众基础也就相对深厚。三是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怀旧心理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市场助推红色收藏升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像章(以下简称“像章”)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独树一帜的艺术品,如今它作为工艺品和历史文物,其经济价值已日趋明显:一枚“葵花向着红太阳”的像章。售价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00元);一位收藏家有一万多枚像章,美国人开价竞高达50万元美金!况且,当年像章产量之大、品种之繁、佩者之多均堪称世界之最!因此,收藏或为国家收集像章,确实是最佳的致富选择! 我处长年可供约有3000种像章的彩色图册,每种像章均附有比例尺,文字说明和市场价格等,它对收藏收集像章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全册图书及提供公开交易市场与收购单位地址之信息服务费、邮资包装费共84元(如急需另加10元快件邮寄费)。需者从邮局汇款至:江苏海安曲塘车站东路17号姜朝文(收)邮编;226661电话:0513—8602470传真:8604195单位名称:江苏海安通达新科技推广中心,技术贸证书号:苏技证字第(60)号。如有不实,愿负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8,(7)
我在加拿大渥太华时,租住在劳伦斯家里。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偌大一套房子,只有劳伦斯一个人住,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第一次见面,劳伦斯让我很吃惊,年近七旬的老人居然仍能保持身材挺拔、精神矍铄,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老气横秋。他满面笑容地伸出一双有力  相似文献   

10.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三藏,淮海农场却有个“葛三藏”。他就是射阳县政协代表、江苏省农垦国营淮海农场退休干部葛永康同志。由于他热衷于收藏书籍、毛主席像章和邮票,被同志们谐称为“葛三藏”。 葛永康同志1949年参军,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别看他年逾花甲,却身板硬朗,性格旷达,兴趣广泛,爱好颇丰。  相似文献   

11.
征集启事     
《北京纪事》2011,(5):112-11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纪事》将在7月号杂志推出以红色文物故事为主题的“建党90周年纪念”专栏。 在建党建国的历史中,遗留下来大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遗物,这些文物包括书刊资料、革命漫画、革命油画、雕塑作品、革命实践物品遗存等,这些红色文物本身的故事以及收藏经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伟大而光辉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2.
陶继文 《老友》2011,(7):58-59
我认识的一位曾经温文尔雅的老翻译家,他晚年突然迷上了"捡破烂",以至家里堆满了来历不明的垃圾。如果你想要扔掉他的"收藏",他就会怒气冲天。另有报导说,重庆一名老年痴呆患者,老是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对家里人说:"又来客人了。"  相似文献   

13.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讴歌毛泽东功绩的歌曲《东方红》中的歌词。自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国人民就把他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紧密连结在一起。尽管毛泽东所担任的职务很多,但对他的称呼最流行的主要有3种,即"毛党代表"、"毛委员"、"毛主席"。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藏家     
有人赞美他是一棵年久的大树,古老而又奇特。其实,他只不过是个唱着《东方红》之歌挺直了腰杆的诚实、厚道、执著的农民。他的名字也很普通———郭十五。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特能为改革开放的花朵增色,不过三秋五夏,已由一个不足三百户人家的山村,变为一个马路宽广、宾馆林立、居民住宅新颖美观的城镇。郭十五的住宅还是土改中分得的老式农家小院,像他的名字一样普通。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获得了不普通的“农民收藏家”的荣称。郭十五收藏了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种纪念物:大小不一的毛泽东瓷雕像近百,形状各异的毛泽东像章近…  相似文献   

15.
连环画(小人书)收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流收藏,很多老年人加入这个队伍中而成为"连友"。家住辽南地区的七旬老人冯宝贵就是老年"连友"中的一员。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老冯探索总结出了独特的连环画收藏"套路",这些"套路"独出机杼,对老年"连友"不无借鉴和启迪。套路之一:不"求全"。有些老年"连友"受电视讲座、相关书籍介绍的影响,把品相作为连环画收藏  相似文献   

16.
现年94岁高龄的武光,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在“文革”前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新疆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职。“文革”后先后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至今还像宝贝似地珍藏着延安时期创刊的64开本的18期《共产党人》。刊物是用毛边纸铅印的,每期38页。它已伴随老人走过66个春秋。刊物的纸张现在虽已发黄,但字迹清晰,完好无损。老人说,他最喜爱创刊号,特别是毛主席题写的刊名,还有毛主席1939年10月4日撰写的发刊词。毛主席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著…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抗战时期从上海开始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进而到延安采访中共领导人并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多次访华并出色地报导"今日红色中国",为最终帮助促成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进而在沪发表指导中美关系的"上海公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重新追溯抗战时期斯诺从上海到延安再于解放后到北京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的历史轨迹,对正确处理当前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光 《百姓生活》2014,(9):36-37
妻子的前夫罹患绝症,晚景凄凉,心地善良的七旬老汉毅然把他接回家中,并说服一直对前夫心怀怨恨的老伴一起照料他。自从接纳妻子前夫后,本来清贫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然而,无论境况如何不堪,老汉始终抱有一种朴素的想法:"人在困境,我得搭把手,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体体面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看了《“让座”,对道德底线的拷问》一文(见2006年第5期《山西老年》),深受教育,感触良多。该文在陈述了七旬老人朱祥林在上海820路公交车上手持癌症病历苦苦哀求乘客让座10多分钟,售票员4次动员,乘客却无人回应的情景后,忍不住向该车的乘客发问“:给老人让一个座位到底有多难?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3月初,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一七旬独居老人突然病重,邻居们得知消息后将他送到医院,并接力为他熬粥、陪护等,直至老人病愈。"我看到他坐在床头,脸色煞白,不断地呕吐……"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居民姜志仁说,3月3日晚7点多,他得知邻居七旬独居老人王作忠病重,赶紧上门看望。见到王老呕吐不止,他赶忙联系邻居聂兆银,两人开车将老人送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在医院,姜志仁等邻居陪护老人做CT、化验、输液等。"经医生诊断,王作忠老人是由于感冒和脑供血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