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现代语法学已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通过系统地引进西方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汉语语法学掌握了一套与西方语言学相同的范畴和术语,搭建了一个与西方语言学相仿的...  相似文献   

2.
《新著国语文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书中提出了句本位语法观和以句法控制词类的理论,创建了图解法。该书虽然离开了《马氏文通》的藩篱,但却囿于西方语法普遍理论的束缚。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语法理论和体系基本是对纳斯菲尔德的《现代英语语法》的机械模仿,存在语法理论和汉语事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建构了自己的元语言系统,充分体现了马建忠对建立汉语语法学和开创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马氏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部分地继承了中国古代语法学说,结合汉语的实际,将西方的语法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现象的分析;突显了汉语的“字”不同于英语的“词”,用“字类”替代了西方语法学中的“词类”;马建忠的“实字虚用”和“虚字实用”,直指“汉语实词不可分类”的事实;在字类中专设“助字”,体现了汉语助词与英语虚词的不同功能;“句读”及省、顿、次、式等概念,“为华文所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章学与现代“篇章学”的有机结合.马建忠较为成功地建构了汉语的语法体系,体现了“体用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对汉语语法进行系统研究当从《马氏文通》刊行问世算起 ,在一百余年的研究历程中 ,汉语语法学主要经历了马建忠的以词类为纲的体系、黎锦熙的“句本位”、朱德熙的“词组本位”几个研究体系 ,得出了一些合理、正确的分析。但在这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 ,自汉语语法体系建立之初 ,就戴上了一个印欧语语法的帽子。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开宗明义地说 :“西文本难也而易学如彼 ,华文本易也而难学如此者 ,则以西文有一定之规矩 ,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经籍虽亦有规矩隐寓其中 ,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他便开创了这项“比拟而揭示之…  相似文献   

5.
句法结构的分析是现代语法学的中心。前几年我国语法学界在析句方法上的讨论,说明我国语法学者试图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改进传统的语法学体系,以求汉语语法研究上有新的突破。而分清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分析这三个不同的平面,是解决析句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法学的创建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转型最重要的一环,留学生群体就是实现这一环节的领军人物和主力。他们引借西方语法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草创了汉语语法学科的框架;在汉语语法的个性研究和汉语语法体系的修正、革新中,创造出了汉语语法学科的奠基性成果;在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担当引领者和示范者,从学科教学的维度促成了汉语语法学的真正创建。从留学生角度看汉语语法史,不仅可以看到汉语语法学的创立、演进轨迹,更重要的可以看出异域学术范式影响中国近现代新学科创立、发展的过程,从而体悟本土新学科创立、发展,乃至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自上一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语法学已走过了八十多个年头。八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在西方语言理论指导下孜孜不倦探求汉语语法规律的历史。在《马氏文通》以前,古人并没有发展系统的语法科学,仅有朦胧的语法意识。为探究经义而呕心沥血的文字、训诂学家们发现,汉语的词  相似文献   

8.
张延俊 《殷都学刊》2011,32(1):114-116
《文学书官话》问世于1869年,比《马氏文通》早出30年,是我国最早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现代汉语官话研究著作,对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创立了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范式,提出了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反语等修辞格理论,根据汉语特点将现代官话词类划分为十五种,开展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宁皖平 《学术论坛》2003,(5):109-112
中国古代有语法学,古代训诂学家在随文释义和许多论著中都有丰富的语法内容的阐述。在《公羊传》《梁传》注释中已出现了语法研究的萌芽。语法学产生于两汉注释书,到西晋时,《左传》杜预注对语法的分析、研究已相当成熟。总之,中国古代训诂学家语法研究的成就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法修辞能否结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①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法观"和"语法学观"、"词类观"、"句法观"及语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法论》进行了语法评析,认为该论著既多有独到之见又不乏模仿之论,既锐意改革又傍人藩篱,同时探讨了形成这种二律背反建构的语言学、语法学原因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12.
郭建芳 《学术论坛》2012,35(2):174-177,220
语言学研究过程始终贯穿着语法学的研究,而词类研究又贯穿着整个语法学的研究,因此,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词类理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文章结合词类理论的演化发展对汉语词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最终挖掘出词类理论研究带给汉语词类问题研究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是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的理论热点之一。该理论由胡裕树、张斌两先生于80年代初提出,而在建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复旦大学中文系范晓教授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和胡裕树先生合作完成的《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和《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的两篇专论,成为"三个平面"理论正式形成和趋于成熟的标志。新近出版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更是他孜孜着力于"三个平面"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汉语语法的一部力作。他对"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贡献.有以下值得称道的创见:1、区别句法、语义、语用三种不同的语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三音节词是一个特殊的集合体,从数量上看,汉语里三音节词有增长的趋势.它既具有与占汉语词汇绝大多数的双音节词所共有的某些属性、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区别于双音节词以及其他词汇成分的特殊之处.从三音节词的语法功能入手,对其词类分布进行比较系统地、全方位地考察,可使我们对三音节词的词类划分及每个词类的功能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16.
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是伴随着汉语语法学的构建而开展起来的,特别是自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和《比较文法》问世之后,这种研究就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构建各家汉语语法学体系的一项基础研究。可以这么说。没有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便没有汉语语法学的今天。然而,汉语语法学史上的汉英句子比较研究,一般说来,并不是一种“对等”式的比较研究而是一种“从属”式的比较研究,即从不问汉语句子的模式是怎么样的,从不以汉语句子自身固有的模式来与英语句子的模式作比较,只一味地将汉语句子往英语句子模式里填塞,以求用他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汉语句子,或以汉语句子来附会他人的理论和方法。这与其说是比较研究还不如说是比附研究。毫无疑问,这样的研究只能掩盖  相似文献   

17.
汉语意合语法争鸣──中国现代语言学百年纪念编者按:到1998年,中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将整整一百年。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语法学到底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呢?语言学界的先辈前贤们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些...  相似文献   

18.
王佳琴 《北方论丛》2020,(1):107-113
语法是现代民族共同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描述、解释、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律,可以为运用此语言的共同体成员树立依循的标准。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精华,从胡适对国语文法学的呼唤,到第一部现代国语文法专著《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现,再到全部以新文学作品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生产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文学通过文学书写试验、锤炼白话,有助于民族共同语的提升,同时,国语语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通过语法教育为更多的人熟知、模仿。通过勾勒现代文学在国语文法著作中的面影,可以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呈现现代文学对国语建构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年代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说的是用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一项新进展,它会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自这一新的研究课题提出后,引起了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不少学者相继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使这一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家们预测,这一理论将是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位论的使出及形成的问丽施关注在《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中对于“三个平面”理论的…  相似文献   

20.
析句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中心。在句子分析中,目前人们常用的析句方法有: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析句法(《提要》析句法是在改进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吸取了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因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有其自身特点的析句法。关于《提要》析句法,拙文《谈谈<教学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