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必须读     
读书之声今又洋洋盈耳了。报纸亦加报道,究竟读什么书,又如何读呢?似乎还没有人说得清楚。现在因为印刷方便,书出得很杂,如不加选择,恐妄费精力,费钱财,而收获无多。 我本书迂,闭门读书,虽不是冬烘学究,但也远谢前哲,所得不过虫鱼耳。好在脑力尚有,幼年所读之书未忘,新知虽不算富,但仍奋秉烛之余光,冀幸一得。间披览《光明》及《新民》两报,其中评论之文不乏警策,但多述西儒之言或西方小说,始悟近年学校教育,罕涉吾国古书。文中所引西儒说,皆得之于译籍,非必出之西文原书也。因叹学风儇薄,以剽窃鸣高,只能说明近10年来文化水平有点滑坡,严重来说就  相似文献   

2.
读列子     
刘向校録列子已谓不似一家之书柳子厚亦言其书多增竄然又称其质厚少(亻为)作。荘子多本之。好文者不可废也。洪景卢宋景濂王元美诸公皆能文之士。而皆称列子书简劲宏妙。至谓出荘子之右。则过矣。高似孙子略。以太史公不传列子。而荘子天下篇历叙当世有道术者不及列子。疑所谓列禦寇、特鸿蒙列缺之伦耳。卓哉所见也。近代梅伯言氏。乃断言列子剽荘子耳。其书非荘子及诸子书所有者。文气  相似文献   

3.
博物志     
古人多有随意钞录之作,此书亦其一也。其题署何人,全不足据。书亦绝无体例,盖乡曲陋儒之所为,古类书弘博者维俎二四三甚多,皆不传,而此等书独有传于后者?卷帙少则迻录易;且不知体例之人所为,正为不知体例之人所说,通知著述体例之士少,不知著述体例之人多;而此等书遂传之寖广,不易湮灭矣。然其为物既古,则作者虽陋,而仍时有可采。以其与他古籍间有异同,足资参证,又或足补他书之所不备也。如云:「泰  相似文献   

4.
老子书问世以后,注家众多,各以其观点来注解《老子》。据焦竑《老子翼·考异》说:“古书传世,为人所窜易者多矣。而《老子》尤甚。”因而,对经文真伪之考订,实为一极难解决复杂的问题。 谨对经文进行力求符合实际的考订如下。 (1) 章段调整 老子书原刻在竹简上,由于脱简错简或任意改  相似文献   

5.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次序 清·王筠在《说文释例·六书总说》中说:“六书次第,自唐以来,易其先后者,凡数十家,要以班书为是。 “象形指事,皆独体也,而有物然后有事,故宜以象形居首。会意形声,皆合体也,而会意两体皆义,形声则声中大半无义,且俗书多形声,其会意者,千百之一二耳,即此足知其先后矣。转注假借在四者之中,而先后亦不可淆者。转注合数字为一义,假借分一字为数义也。故以六书为三耦论之:象形实,指事虚;物有形,事  相似文献   

6.
清末今文学家廖平早年喜好宋学,曾言“予幼笃好宋五子书八家文。”(《经学初程》)但不久由于对宋学的空疏不满,兴趣开始转向。自述“丙子(1876)从事训诂文字之学,用功甚勤,博览考据诸书。冬闲偶读宋人文,不觉嫌其空滑无实,不如训诂书字字有意,盖聪明心思于此一变矣。”(同上)廖平早年对小学确实花费不少精力。张之洞在蜀任职时,廖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人性论,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要为他的道德法则——礼——提供一个人性的根据。这包括两个方面:1.“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2.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见《荀子·性恶》,以下引《荀子》书,只注篇名)。前者是要通过人性说明礼义的重要性,后者则是要说明礼义道德  相似文献   

8.
四海无家一腐儒用薑斋诗賸稿成句此生长住五经郛时雍虞夏忽没矣屡空渊骞其庶乎悟道不谈齐物论思问录内篇云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至诚无息阖与辟皆动也废然之静委其身心则息而心死矣人莫悲於心死庄生其自道矣乎随身只有勘书图知先行後难征信又云佛老之初皆立体而废用君子则致曲有诚诚立而用自行逮其用也左右逢原而皆其真体故知先行后之说非所敢信也正学途原佛老殊其一  相似文献   

9.
胡渐逵 《船山学刊》1995,(2):215-221
二、校勘讹误 (一)、纠正讹字: 中华本有不少讹字,我校勘时,力求据各本及前人校勘记予以纠正。例如该本10页倒5行: 悉知其情而皆有以裁用之,大以体天地之化,微以备禽鱼草木之几,而泥草虫之忧乐乎? 我校勘时,据各本改末句的“泥”为“况”,作“而况草虫之忧乐乎?”(见岳麓本310页末行)// 又如中华本19页末行: 不才而忮,其忮也忍;不才而求,其求也淫。幸而济者有矣,而天下贱之。才而忮,忮而终有不忘;……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作为一位胸怀抱负的政治思想家,具有相当的管理素质与从政才能.对此他十分自信:"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据《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日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日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他51岁任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后来又"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一书,在先秦及西汉流布极其广泛,《韩非子·五蠹》:“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亦云管子之书“:世多有之。”据叶适《习学记言》,汉初研究“管子之学”的也大有其人。汉武独尊儒学之后,其书渐趋湮没,其学亦渐陵夷,学者已罕能知其书、鲜能言其学。数百年间,阙文错简,遗言漏字,当不可尽悉。李善注陆机《猛虎行》所引《管子》言语,乃转引自他人,已不见于当世之本,知唐初《管子》已非完本。宋晁公武《读书志》曰“:刘向所校本八十六篇,今亡十篇。”则宋时残缺更甚。至明梅士享所刊又颠倒其篇次,弥为窜乱失真。…  相似文献   

12.
作书难,读书也不易。不然曹雪芹又何必发“谁解其中味”的慨叹呢?《红楼梦》博大精宏,加之作者患人知又患人之不知,《梦》便与朦胧结了不解之缘。梦,实即朦胧,证以之语音学:朦胧急言合成为梦,梦缓言分切之音是为朦胧。《红楼梦》幽微深旨,朦胧实难索解,尝愿善解者醒我朦胧。胡文彬同志《红边脞语》问世,捧读之下,大喜过望:“昧然罔觉者”明矣,“昏然莫辨者”昭然。  相似文献   

13.
自祖龙焚书而古籍几不能存于后世。其幸而获存者。则以有孔壁之藏故也。然则是藏也。岂非天人相感。圣道存亡一大关键哉。何以不藏易也。知其以为卜筮之书。现医药之书所必不焚也。何以不藏诗也。知其为民间歌谣所习。而无庸藏也。且三十六郡之分。独留卫辉不与卫为天下之中。而国风独多于卫。人尚中声而传习之徒独众是以三百篇之言。早留于天下。其在百家之言存于私室。焚之或有不能尽其为天下公言。煌煌如尚书春秋礼乐论语孝经者。概为灰烬矣。尚书春秋礼记论语孝经之晚出。则全以藏于扎壁故也。知孔壁一藏为存六经特典。而其不焚者。则亦不藏。此间天人相感之故匪易易也。而后世之陋儒犹欲破坏孔壁中书。噫其逆  相似文献   

14.
一  世有评画者曰 :“妙于生意能不失真 ,如此矣 ,是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 ?曰 :“殆谓自然。”其问自然 ,则曰 :“不能异真者 ,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 ,特一气运化尔 ,其功用秘移 ,与物有宜 ,莫知为之者 ,故能成于自然。今画有信妙矣 ,方且晕形布色 ,求物比之 ,似而效之 ,口序以成者 ,皆人力之后先也。岂能合以自然者哉 ?(宋·董 《广川画跋》卷三《书徐熙牡丹图》)朱自清先生解释说 :“‘生意’ ,是真 ,是自然 ,‘是一气运化’。‘晕形布色’ ,比物求似 ,只是人工 ,不合自然。”[1 ]盖“自然” ,在中国古典绘画 (尤其是山…  相似文献   

15.
尚书大义     
第一叙言有可发明尚书者。特选录二篇。以资研玩。(一)汉孔安国尚书正义序。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著录词云。『旧本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安国传、虽梅颐所依讬。然去古未还。训诂皆有所受。颖达五经疏。朱子谓易书为下。然书疏名物典制。终为考证家所取资。不似易疏之敷衍也。』弦录孔原序于后。古者伏义氏之王天下也。始事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义神农黄常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吴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画论中,有一段话很著名,却很不好解: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此处疑缺“体”字)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之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打算就孟子的“仁政”思想作一点分析批判,而把对于这种思想历史影响的考察,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范围以内。管窥蠡测,聊供讨论。(一) 孟子在论及推行“仁政”的效用时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以下引《孟子》只列篇名)又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推行“仁政”,就能使民众归心于王,  相似文献   

18.
读杨子法言     
东坡谓杨雄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明道谓其无所得朱子直目之为腐儒斯皆杨子之定论也。而世或赞其文辞。与为文人之雄。余(?)以为不然。文辞之败坏自雄始也。夫文以传意。故孔子云辞达而已矣。易文言日。修辞立其诚。书日。辞尚体要文章之妙用尽于此三言矣。外此而言。工于文非工也至雄始以怪诞(?)僻为工而文辞之败坏自雄始重黎篇称伍员之死。旦卒眼之准是而言。然则比干之忠也可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余九岁时,北洋军阀恢复读经,高小一年级增设《孟子》一课,当时老师马虎教,学生胡乱学,犹记将石印《孟子》放置老师台前,背过身去,就象甘肃对“花儿”一般地高唱起来,到底唱的什么,学生固然不在乎,老师也不管。这就是六十余年前学习《孟子》的大略。可是,问题在于,六十余年前固已如此,难道六十余年后之今日,就能学习得非常清楚明白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清初的黄梨洲(宗羲)早已接触到过,他说,按道理讲,“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一时穷之而未尽,千百年穷之而无不尽矣”;况且  相似文献   

20.
五伦     
墨子言兼爱而孟子斥为无父世虽或疑其辞之过甚而终以其说为不刊此由溺于小康以降之俗以为亲疏远近,出于理势之自然,无可变革,而不知其皆由于人群之组织也。世言人群之伦纪以为自然不可变革者,莫如五伦。其实无论诸子书,即儒书之言伦纪者,其说亦不一律五伦之名,特见于中庸,最为人所习熟,遂奉为不刊之典耳。经子言伦纪,全与中庸合者,惟吕览之十际。壹行:「先王所恶,无恶于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乳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