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 ,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 ,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 ,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 ;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 ,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 :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 ,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包括道教 ) ,宗教属于精神信仰 ,反对诽谤“龙”图腾等观点中 ,看出鲁迅对中国道教的认识是有其宗教观作理论基础的 ,是十分深刻的。因此 ,我们不应贬低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略论道教的信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以解决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着的种种苦难。道教作为中国民族的宗教,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宗教信仰,宗教救世的理论及方法都有着与佛教等其他宗教不同的显明的特点。 一 宗教是民族的梦,是一个民族埋藏在心灵深处和无意识中的理想与愿望。个人的长寿永生与社会的和谐安乐正是中国先贤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梦,而中国道教对生命存在的崇拜与不死的执着探求正是重人贵生的中国文化的极端表现。  相似文献   

3.
《江汉论坛》2006,(5):144
卿希泰,道教学家,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28年5月出生于四川三台县。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当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4年毕业。先后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宗教学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无神论史话》、《刍荛集》、《道教文化新…  相似文献   

4.
赵玉玲 《兰州学刊》2009,(10):12-14
“承负”是道教关于因果报应的学说。道教认为,善恶报应不仅仅体现在做善事或恶事的人本身,更重要的是会株连其子孙。没有一个连续一致的受报主体,是道教赏善罚恶宗教理论的重要特点。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承负”说的产生受中国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重现世、不重来生的观念和宗法文化背景下对血亲的重视是“承负”说的主要成因;在传统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承负”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而和其他宗教一样能起到慑恶扬善的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5.
宗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一种带普遍性的世界历史文化现象,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抽象的哲学到人伦日常,无一不打上宗教的烙印。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既有传统的宗法性宗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又有中国化了的外来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它们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图对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借鉴佛道宗教文化的历史必然性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在各民族中,原始宗教与世界宗教同时存在,本土宗教同外来宗教并行不悖。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体现在寺庙教堂和神像宝塔上,而且渗透于伦理准则和社会习俗中;不仅制约着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动机和行为,而且引导着善男信女和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漫长历史时期和广袤地城内,宗教历尽沧桑而依然存在,并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过不可否认的深广影响。今天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民族信奉多种宗教,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最为深广,佛教由印度传入,道教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然而,国内对道教的研究却很薄弱,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改变,近年来在学术文化领域更是出现了一股研究道教和道教文化的热潮。笔者曾出版《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就道教与中国各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中国民众的文艺生活与宗教生活的联系作了较为系统的清理。后又在这项研究工作积累材料的基础上选编了一本《道教的传说》。这是一部有关中国民间道教信仰的传说故事集。我们只有联系道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胡振东 《船山学刊》2008,(1):123-126
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被视为异端,而中国道教则是显学,并与儒教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基督教和道教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和文化的不同,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旨在比较他们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宗教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几种主要宗教,各自都有大量的信教群众。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不可忽视和回避的课题。回顾并总结新中国建国五十年来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对于21世纪如何对待宗教问题无疑仍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经验之一: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处理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对于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传说的文化价值刘守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道教的传说》,是作为中国民间信仰传说丛书之一选编的。中国各民族信奉多种宗教,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最为深广,佛教由印度传人,道教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然而国内对道教的研究却很薄弱,直到进入80年...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书信集》上卷,第18页),其言甚为精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对道教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历  相似文献   

13.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宗教与文学历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不了解基督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学;不了解佛教,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中国古典文学,而文学同样也对宗教的传播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与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关联。近年来宗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相当的重视,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道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基督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等,都成为学者们所热衷的有价值的学术论题。然而,对宗教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作理论上细致深入探讨的专著却寥寥,蔡毅、尹相如的《幻想的太阳——民族宗教与文学》就是难得的一部深入探索宗教与文学间的隐秘关联的、有理论深度和建树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宗教与文学历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不了解基督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学;如果不了解佛教,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中国古典文学,而文学同样也对宗教的传播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与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关联。近年来宗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相当的重视,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道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基督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等,都成为学者们所热衷的有价值的学术论题。然而,对宗教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作理论上细致深入探讨的专著却寥寥。蔡毅、尹相如的《幻想的太阳——民族宗教与文学》就是一部深入探索宗教与文学间的隐秘关联的、有相当理论深度和建树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几经曲折,时隐时显,但它仍然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同儒教、佛教一道,汇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道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医药、民俗、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肯定,如果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就决不能忽略对道教的研究.但是,由于传统的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道教缺乏重视,同汗牛充栋的儒、佛两家的研究论著相比,研究道教的著作可谓廖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莫大遗憾.  相似文献   

17.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道教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是我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全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离不开对道教的研究。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从道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从它的思想渊源方面,看它吸收了哪些传统文化?二是从它的作用方面,看它在历史上对社会和其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长期并存,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对道教历史作用的真实评价。因此,研究道教的历史,对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脉搏以及继承发扬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关于道教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思想和观点,在道教思想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对道教经济思想的研究,目前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无论是道教学界,还是中国经济思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系统中的道家学说、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信仰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早期道教孕育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吸纳西南诸族民间信仰因子。早期道教神灵体系中不乏西南少数民族神灵,少数民族民间巫术亦深刻地形塑了道教斋醮科仪。唐以来,源自西域地区的民族音乐亦在唐王朝推重道教的时代背景下,渗透到道教仪式中。道教是各少数民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汉文化的桥梁,并积极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汉族地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传闽较早,在历代都各有重大发展时期。对海外的联系较广,交往较多。史迹丰富,救度传俗。宗教间的文化宽容度较大,和大量的民间信仰杂处,形成较大的社会信仰体系。特别在沿海地区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996年,课题组曾参与全省性宗教调研。根据资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90万,佛教信众196万,道教信众98万,基督教慕道友14万。还有莆田地区的“三一教”及其他未登记教徒和信众未计在内。会估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