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是"与"应当"是一对重要范畴,法学中表达"是"与"应当"的诸概念容易混淆,而且法学中"是"与"应当"问题具有特殊性,因为法律同时是"是"与"应当";法学中"是"与"应当"的内涵需要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情事变更原则对生效合同的毁弃效力,受注重形式理性的概念法学影响,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对情事变更采取了几近排斥的态度,多不直接规定情事变更原则。学界证明情事变更的理论根据的努力主要在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两个进路上进行。对有关这两种进路的各种学说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种学说本质上仍然囿于概念法学的窠臼。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根据应当导源于与法律的社会统制目的相关联的实质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3.
一当我们深入考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时就会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应当被确定为是社会基础矛盾,它只是社会基础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我认为,人与外部存在(他在)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础矛盾。在这里,“人”是指作为哲学对象的人,它是在生物学、医学、政治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各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研究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实现法学观念的更新,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法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争论中,各种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但大体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为核心的法学理论模式是一个“陈旧僵化”的模式,必须彻底“打破”,才能发展我国法学理论。这种意见一般被称为“更新论”法学。另一种是,对传统的法学理论体系持分析的、肯  相似文献   

5.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真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文"一词的理解有古今之异和中外之别。古之《易传》中的"人文"与"天文"相对,指人世间的各种表象;而今之"人文"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概念,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以及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主、平等、法制、和谐、关爱等观念和由此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古之"人文"与西方"人文主义"之"人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之"人文"亦不能等同于"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7.
蓝冰 《家庭科技》2005,(6):47-48
窗帘选得好,可以作为房子的"眼睛"点缀家居,给主人带来好心情,一窗之隔,两个世界都因那方窗帘而精彩;可要是选得不好,则会令整个居室黯然失色。正所谓"成也窗帘败也窗帘"。所以,选择窗帘应当非常谨慎。风格的选择一般而言,窗帘的风格可以分成以下六大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8.
"知识增量"作为一个有瑕疵的概念,没有反映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实质,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误导性,应当正名为"知识升质"。"知识升质"就是研究者对学术材料赋予新的组合形式,从而实现知识在"质"上的突破和创新。只有学术原创作品才配称得上"知识升质",它在本质上是天赋形式和经验内容的统一。我国法学研究的现状是"增量"胜于"升质",重"数量"而轻"质量"",体积"大而"密度"小,法学研究量多质差,大而不强,肥胖臃肿呈现病态。实现法学研究由"知识增量"向"知识升质"的转变,关键是改变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9.
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基本调整对象,因此法律必须首先对现实中的人进行多方位解读,对其行为的动机加以解释,以便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和引导.建构一个合理的"人的模式"实质上是创造了一种分析和预测人的行为的有力工具.因此法学"人的模式"便成为理论架构和制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预设.本文以法学基础理论为支撑,论证了传统法学"人的模式"在环境时代的滞后性以及"生态人"模式对于法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钧  王燚 《晋阳学刊》2014,(4):137-143
生态补偿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国内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领域的拓展经历了自然科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重要阶段。文章认为当前生态补偿法学研究的核心应当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和目的,进而探讨了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文章结论指出国内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当进行二元架构,在立法实践中同时设立"基础型"和"延展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满足社会主体不同层次的生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荣 《船山学刊》2018,(3):42-52
"人道"是王夫之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但长期以来学界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王夫之视人道为中国历史的本质,历史即是人道之历史。人道为立人之道,即挺立人之为人的根本标识。人道的内容由文明人类之道、中夏之道和君子之道三个部分构成,它们分别将禽类与人类、夷狄与中夏、小人与君子的本质区别开来。人道的本质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它们皆属于儒家思想的范围:一是各种治国理政之典制,二是各类人伦、道德法则。人道内涵贯穿于人道内容当中,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正是由于这些人道的内涵,才依次挺立起了文明人类之道、中夏之道与君子之道。王夫之认为,只有君子儒者才是传承人道的主要力量,是他们对人道的坚守才让人道在历史中绵绵不绝、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江天岳 《学术研究》2012,(6):98-104,160
卢瓦尔河谷城堡建筑群是法国最大面积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拥有"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土地"而誉满天下。在其中的舍农索城堡和维朗德里城堡几百年来的历史中,敬畏自然、珍惜自然、融入自然的观念和态度自始至终贯穿其间。以上述两座城堡为典型,透过"翻修"和"重建"的两种不同方式,绎出几个世纪以来自然美和人文美和谐统一、相映生辉的流变历程,可以加深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各种交互关系的认识厚度,也有助于学习借鉴包括"历史之宅"协会在内的有益经验,提高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类本性之所需,无论是宗教性道德还是世俗性道德都赋予"爱"以伦理合理性。"爱"的伦理合理性主要来源于它能够把人从分离状态中重新聚合起来,使个体由个别性的存在成为普遍性的伦理存在。据此,我们应当重申"爱"的伦理合理性,恢复"爱"在伦理世界中的地位,并挖掘"爱"的现实价值,重建人类"爱"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帮助人类走出人类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相分离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环境时代生态危机的凸显,宣示法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使得传统法学"人的模式"突然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作为抽象形态,无不以人类自身作为着眼点,从未涉及人之外的任何元素,对于人类的"生态环境行为"便无从解释,也无从预测。于是对"生活在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对人的"生态环境行为"的动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便成为环境时代法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为核心,择取人的理性水平、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追求利益的本能、人类的环境伦理水平、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理念这五个要素,以分析并概括"生态人"模式的具体内涵,继而考察"生态人"社会现实中的表现形态,从而建构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基本形象。  相似文献   

15.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髙。作为当代护士,要做好人类的健康使者,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然而,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呢?笔者认为:一要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立场出发,看待健康,履行护理工作的使命。二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协调好各种医疗关系。三要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邓红蕾 《兰州学刊》2005,(2):271-273
从法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合格且优秀的法律人应抓住素质教育的两个环节,即"外部灌输"与"内心培养",并通过其发挥法学教育的"层次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法学之重构杜飞进我国法学作为建立在以往产品经济社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即应当怎样重构我国的法学呢?笔一一gU.为,必须大胆地在法学的旗帜上写上“权利”二字,并理直气壮地确立“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延续发展,人类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分支越来越细,社会分工也越来越具体。作为服务于社会时代的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一)本文在肯定作为科学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前提下,将着重分析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所面对的材料,大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前,即1846年以前的一些著作.这样讲,并不意味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而是说,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对待马克思的早期法律思想,而尽可能避免混淆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某些具有不同含义的观点.研究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是怎样从一个激进的民主青年成为一个创建科学世界观和革命理论并从事革命实践的导师的.本体论和价值论历来是西方法学思想的两个关键问题,任何一种法学思想或流派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正是这两个问题在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中第一次得到了科学回答的可能,这就是哲学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