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任志安 《学术探索》2001,(Z1):104-107
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个彻底的翻转.此前,人们普遍的共识是真正健康的政治生活的目的在于引导公民向善,追求德性.此后,人们则认为这样的目标是虚幻的.霍布斯是如何实现这场转变的呢?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霍布斯的宗教思想当中给出一个答案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现代政治哲学史上之所以一直饱受批判,是因为他赋予国家或主权者一种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最高权力或绝对权威。本文试图纠正对霍布斯主权学说的这一误解,并且同时指出,它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强调主权的绝对主义,而是在于对主权与契约之关系的表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陷入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主权建立的具体过程,重新检讨霍布斯主权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得失,并试图揭示出它对我们思考某些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是近代国家政治哲学理论的奠基人.“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霍布斯的国家政治哲学在人性、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自然状态”下,国家的政治存在和国家间关系的处理原则.霍布斯国家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理论使得霍布斯主张自然理性法则应当被视为国家政治的基础.霍布斯的自然法观点和国际“自然状态”观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贵红 《理论界》2014,(7):114-116
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利维坦》也是一部科学史著作。霍布斯从唯物主义一元论出发,利用自然哲学的方法分析了社会秩序或政治现象,提出了关涉科学、宗教和政治等多领域的普满论,对宗教的无形实体和实验科学家的真空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目的并非质疑科学,而是为了避免双重意见的产生,进而最终避免内战。可见,霍布斯的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是一体的,因此,霍布斯是科学政治哲学的创始人,这些思想对当代科学哲学和政治学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与洛克之不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如下八个方面展现了各自的不同点:霍布斯没有区分,而洛克区分了“社会”和“国家”这两个政治学概念;在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霍布斯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狼的关系,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处于和平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的价值目标问题上,霍布斯关心的是人的生存,而洛克关心的是人的自由;在国家建立的目的问题上,霍布斯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和平的生活,而洛克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国家建立时,霍布斯认为,人们转让了自己的全部权力,而洛克认为,人们只是转让了惩罚罪犯和要求赔偿的权力,而仍然保留了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在拥有人们转让的自然权力的国王或主权者是否是社会契约的签约人,是否需要遵守社会契约的规定问题上,霍布斯持否定态度,而洛克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否认而洛克肯定人民拥有反抗和革命的权力;在理性王国的政治形式上,霍布斯主张君主专制制度,而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作用于公共领域,宗教已成为私人信仰问题。然而,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则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图景,其中有一种将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路向,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从历史的线索来看,从马基雅维利到卢梭有一条渐进的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思路:马基雅维利深刻领悟了宗教对于政治的重要作用,并从罗马社会汲取思想资源来加以解决;霍布斯和洛克分别对《旧约》和《新约》进行了政治化的解读,以使《圣经》思想符合并服务于现代政治哲学;卢梭最终提出"公民宗教"的概念,汇集了之前各个线索,显示出宗教对于政治社会的全面价值。这些思想揭示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基督教的政治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西方社会中政治与宗教、政治稳定与价值形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洪琼 《理论界》2014,(1):16-19
本文以"激情与政治"为主题,用激情说来重构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激情是人性理论中最本源也是最强大的因素。自然状态就是激情"自在自为"的状态。激情凭借内在的张力"过渡"到理性的一般法则(自然法),激情在理性的指导下得到约束,人们相互转让权利订立契约(进入国家),在国家状态中人的激情被秩序化,所有人都统一于单一人格———国家之中,最终实现理性、意志、激情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宗教的种子是内在地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特别是在基督教国家中宗教与激情、政治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8.
高秀昌 《中州学刊》2006,(2):143-146
政治思想是墨子学说的中心。墨子身处社会大转变的时代,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墨子深深地关注着人世间的利害、福祸、贫富、安危,特别是国家的治乱和兴亡。他以其艰苦卓绝的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探索治国安天下之道,提出了一套政治学说。这一套政治学说,因其建立在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的基础上,从而使他的政治学说有了一个宗教的基础。墨子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论说,对于今人解决政治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向度。  相似文献   

9.
雷恒军 《人文杂志》2006,45(4):110-115
国家权力或主权者的权力是霍布斯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否存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权力的强弱则是霍布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标准。按照国家权力的存在或不存在,霍布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按照国家主权的强弱程度,霍布斯又将文明时代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国家政治权力在文明时代所经历的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笔者认为,霍布斯的历史理论是其政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对霍布斯的历史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霍布斯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社会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回避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4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长期存在的。既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就必须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使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政治思维的起点,追求合理的人类生存秩序则是人类政治思维的最终目标.在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马克思的国家起源理论中,由于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解不同,他们有关国家起源的理论建构也存在不同.他们的政治思考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人类合理的生存秩序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浅析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起源问题是契约论思想家构建理论大厦的逻辑基础,作为契约论思想家的重要代表,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霍布斯从个人安全出发,构建起整套理论体系,最后得出了专制的结论。其社会契约学说改变了政治哲学的思维逻辑,探讨了一个应然的国家何以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其理论也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相对获益与绝对获益是国际政治学界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认为,两种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存在一个共识,即都认为霍布斯状态下追求相对获益的国家间难以合作.那么霍布斯状态下能否存在合作机制?文章认为对于重视相对获益的国家,如果加入第三方通信,那么国家间的合作也将是可能的,而这也恰恰是霍布斯本人对脱离自然状态开出的药方.  相似文献   

14.
宗教工作既是群众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把宗教问题转换为社会问题,这个转换的动力与方法就是法治化。法治中国是新时期中国深入改革的主要使命之一,而宗教工作的法治化则是法治中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宗教工作法治化,或者是面对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主要意义就是要在政治、社会、宗教、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与界限中,经由国家法律而相应地体现为现代社会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其基本要求就是中国宗教发展中国化与宗教工作法治化两大原则的相辅相成。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宗教的未来与特点,同时也在宗教工作群众性与社会性的层面上,决定着法治中国的普遍功能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磨合确立、繁荣发展和盛极而竭三个阶段;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挑战的地缘政治因素为两国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军事和经济及安全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以美特殊关系和伊美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伊以关系;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也制约了伊以关系向外交上公开承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相当复杂,也相当重要,因为它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内外政策。然而,我们多年对宗教与政治关系存在一些简单化的看法。面对当今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世界,了解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宗教的本质,改进我们的宗教政策和国内外关系。政教统一与政教分离传统的理论认为,宗教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具有政治、法律所具有,哲学、艺术和伦理却没有的特点,它既是观念性上层建筑,又是体制性上层建筑。宗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往往表现在国教统治和政教合一上。比如上古时代的许多国家,占统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宗教政治化与政治宗教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宗教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政教关系问题引起海内外政界、学界和宗教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主要围绕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宗教事务管理及宗教立法、宗教与公共安全、宗教与国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产生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相关成果对政治与宗教的同构性、同质性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影响了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对策建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对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机械物理学的分析,霍布斯由人类本性中的最普遍激情——对暴死的恐惧,而推论出以维护和平为目标的绝对主权国家存在的必然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可行的国家建构方案作为参考。但当考虑到主权权力与运用之间的分离,也就是考虑到主权者兼具政治身份与自然人身份,其在运用绝对权力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身激情的影响,如此一来可能将臣民置于更危险的境地,违背国家建立的初衷。因此,霍布斯的绝对主权理论并非完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民国后期的杭州地区为例,揭示这一时期国家对宗教的控制与管理方式,探讨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家战后的宗教政策,国家对宗教团体的控制,国家对宗教事务的控制与管理,国家对会道门与民间秘密宗教的打击与取缔.战后国民政府对宗教的控制与管理,打击与取缔,也是国家政权向基层政权渗透,建立全能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