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历史背景的探讨,离不开对陕北地区农业生态的系统分析,离不开对该地区粮食供需状况的历史考察。对影响陕甘宁地区农业生产诸多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趋于衰败的陕甘宁地区粮食负载能力极为有限,其承载人口的能力也因之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粮食危机的出现和生产运动的战略选择并非偶然。大生产运动触动了凝固的陕北农村社会,改变着破败的陕北乡村的面貌,其整体发展出现转机,陕甘宁地区的人口发展、经济组织、社会结构均开始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边区农民传统的社会观念、思想意识也因之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2.
农业垦殖是封建社会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统治者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焦点。环北部湾地区作为清朝前期广东的主要垦殖区,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本省主要的产粮区和输粮区。但盲目性的垦殖又给当地生态等带来一定破坏性影响。研究清代前期该地区的农业垦殖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浙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根据发达地区的特点改进已有的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普及应用、农村信息化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对江浙两省之间以及江浙两省各地区之间农村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同属我国长三角区域,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处在全国前列,但是江浙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发展状况也不同,尤其是江浙两省内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在探讨影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为加快两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两省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提高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水平,是当前进一步推动江浙两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农村信息化平衡、快速、协同发展的关键.特别要指出的是,苏南、浙东北等发达地区的重点是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增长,而苏北、浙西南等地区的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效益、农业可持续性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于粮食主产区;而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或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或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明显。因此,建议大力推进耕地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的有序、高效流转,如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挖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与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实现区域间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江浙、闽粤赣、桂、台等地区的古越人,从商周至秦汉的几百年间基本上是过着农业经济生活的。研究这一地区古越人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对认识南方百越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政治功能是指农业具有为社会实现有序运转提供基础条件的功能。农业发展为政治稳定提供了前提、保证,并直接成为政治稳定的内容。如果农业的政治功能受损,则会通过粮食供给和农民收入出现危机而影响到社会稳定有序的运转。文章在分析中国农业政治功能所存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农业政治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兴则经济兴 ,农村稳则社会稳 ,农民富则国家富 ,这是被社会经济发展反复证明了的一条历史经验。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的首要条件是粮食生产发展与供给安全 ,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 ,人民的粮食供给安全有保障 ,国家的富强发达和人民的安定团结才有希望和可能。为此 ,不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与发展问题。  一、粮食安全与生产发展问题的提出  当前 ,我国的粮食连年丰收 ,总产稳定在 4 9亿吨左右 ,人均占有量稳定在 40 0公斤左右 ,市场上普遍出现“卖难” ,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过剩现象 ,似乎不存在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一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始终是各级政府领导特别关心的大事.长期以来,由于粮食不足而心里发慌.但是近几年来,持续出现的"卖粮难"不断困扰着决策者,粮食部门反映,"现在是克服困难收粮食,收了粮食更困难."产粮区的父母官说:"过去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现在手中粮多心里发愁."生产粮食的农民说:"打出来的粮食卖不掉,上面为啥一个劲地要我们种粮食".全国到处都在叫涨库,但是没人敢在粮食生产上改口,究竟如何判断粮食供需现状,如何达到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必须作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判断.不然,它将影响今后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农业结构调整活动。一年过去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成绩很大,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些地方对农业结构调整缺乏全面地深人理解,过分地强调了调整粮经作物比例,笼统地、过量地提倡优化农产品品质,缺乏政策、财力和技术上的实际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一、从宏观大局辩证地审 视粮食过剩问题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业生产新形势下提出的:农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过剩,价跌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社会舆…  相似文献   

10.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宣城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近年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总量很小,还是个经济欠发达的正在发展中的地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支撑和带动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