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社会》1984,(2)
1 本刊1983年第4期刊登了《“二十年疯女之谜”之谜》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1984年第1期发表了《舆论工具要对人民负责》的文章,对《“疯女”之谜的悬念》进行了评论。本期又发表了几篇文章,其目的都是要揭开“疯女之谜”的谜底。为什么我们要揭这个谜底呢?这得从头说起。本刊1983年第1、2期发表了几篇文章,提出了对“道德法庭”的一些看法。这几年,有些报刊辟设了“道德法庭”栏目,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道德行为而又未构成犯罪的人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现在广播、电视里,“您”这个称呼逐渐多起来了:“您好”、“请您欣赏”、“请您点播”、“谢谢您的收看”。有的电台和电视台还专门设立了“为您服务”的节目,回答听众或观众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不禁使人回想起十年内乱期间社会上一度流行过的一句话:“我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这在当时几乎成了某些服务态度不好而又要替自己辩解的人的口头禅了。  相似文献   

3.
玉石 《社会》1988,(10)
镜头一:恨、骂、恋连在一起。人们恨走后门,骂走后门,但又不得不想去走后门;恨物价上涨,骂物价上涨,但又想使自己的产品涨价;恨旧体制,骂旧体制,但有时又留恋旧体制……这类现象,许多人难以理解,说:“现在有些人良心大大地坏了。”有些人说:“什么领导觉悟高,实际比我更自私。”还有人说:“现在的人都是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更多  相似文献   

4.
栗月静 《东西南北》2011,(19):72-74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让人们见识了征婚广告的魅力。世界第一个征婚广告说白了就是在“婚配”的题目之下,一个男人就财产和一个女人讨价还价。把个人放在婚姻市场上公开“叫卖”并不是那么自然而然为人所接受的事,经过了三百年,才从英伦三岛来到东方的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5.
“钱”,有不少别名,早一些的,有“孔方兄”、“大勒斯”,晚一些的,有“大团结”、“花纸头”之称;而近年来,则冒出来一个时髦名字:“分”。一些个体户爱把钱叫做“分”,把一张十元币叫做“一张分”。十元币怎会变成“一张分?”现象的背后,有社会心理在。按币值,一张十元币应该等于“一千分”,把它称作“一张分”即“一分”钱,币值减少了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币值的缩减,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上一部分人金钱观念的变化,具体说,即由先前的“重钱”变成了“轻钱”而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些人手头的钱多起来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成了万元户、十万元户,个别少数人甚至成为百万富翁。钱的增多这一经济存在的条件,必然产生消费上对钱的小视、轻视乃至无所谓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声称自己掌握了“水变油”的技术,不仅新闻界将他炒热,领导深信不疑,就连 科技界也有许多机构为他提供鉴定报告; 一个气功师声称自己具有无比的功力,可以在广州发功让北京接收,甚至可以降雨扑灭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不仅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追随者顶礼膜拜,就连一些资深的科技界人士也固执地多次做实验,企图证明这种功力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最后是“法轮功”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大觉者”,是“佛祖转世”,能给人带来健康、保护和生存的意义,这场运动更是席卷了整个中国,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解决办法。 这一切看似…  相似文献   

7.
数字的迷信     
在我国南方的某些地区,有些人很迷信,这种迷信现象一直扩大到数字领域。例如,有些人对“8”非常感兴趣,那里,年轻人结婚,总喜欢把大喜的日子安排在8日、18日、28日这带“8”的几天。原来,在粤语中,“8”与“发”谐音,而“发”又可以引伸为“发财”、“发迹”的意思。在香港,甚至汽车牌照也是带“8”字越多越值钱。从这里不难看出隐藏在有些人头脑深处的金钱观念。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读了报刊《道德法庭》栏上的一些文章,深感高兴,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得到了应有的谴责和抨击。然而在高兴之余,也对有些《道德法庭》栏的内容产生了一些看法: 其一,《道德法庭》栏几乎成了恋爱婚姻专栏。据不完全统计,一些报刊的《道德法庭》栏所刊登的文章70%以上是属于恋爱婚姻。诚然,当前社会上在恋爱、婚姻道德上存在不少问题,而且恋爱、婚姻是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加强教育。但就社会道德的整个范畴来说,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事实上,目前在社会道德的各个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一向被视为神圣殿堂的大学,也被世俗所同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学位的价值开始世俗化了,因此便有了“学位与‘学伪”’的关系。学位是什么?为什么如今人人都拼命考试奔学位,即使是拿了自己不感兴趣的,甚至是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关的学位也乐此不疲,个中原因人人明晓,因为学位是找到好工作的凭证,是获得社会流动的资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君不见某老总或某局长之类达官显贵,其名片上除了印有各种头衔之外,还要特意标上一个“博士”、‘顺士”的学衔,让人们认为他们既富有,又有学问,这批人在社会上真是领尽风骚。于是有人句仙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今年第期刊登了几篇关于不应岐视苏北人的文章,读后感到“籍贯”一词的原义与现行惯例颇值得研讨。《辞海》中“籍贯”条意为:“一个人祖居或出生的地方”。可见“籍贯”定义有二,部分人二者合一,即在祖居之地出生;另一部分人于父母迁居或流落他乡之后出生,则二者各异。据1971年修订重排本《新华字典》又将“籍贯”释作“公民登记的自身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象我这般抗日战争中离开故乡,辗转来沪定居近四十载年届花甲者,若按“久居的地方”填“上海”,当时定会招来“欺骗组织”、“隐瞒历史”、“篡改籍贯”等等罪名。通常,老年人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这里我们刊登了林玖一先生给本编辑部的一封信,来信对目前社会上的混日子的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提出了他的中心论点:混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他还认为“混”正在腐蚀着我们的民族和每个人,使得我们丧失进取心和自信心,“混”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巨大的恶性肿瘤,如果还不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加以铲除,那么我们将在“混”字之中丧失一切。林玖一先生确实指出了当代中国的一大问题和它的严重性,当然林先生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的意见。我们将这封信刊登出来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读者踊跃来稿,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从下一期起,本刊将辟专栏发表读者对“混”的意见以及治“混”良方。  相似文献   

12.
如今登报征婚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那么,世界上最早出现征婚广告是什么时候呢?据说早在169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则征婚启事就在一家英文刊物上出现了。开征婚先河的是位男子,他不乏绅士风度,温文尔雅地写道:“一位年约30岁的绅士,财产丰厚,愿征一位拥有3000英镑财产的年轻淑女为偶。”此后,征婚广告便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征婚广告和其他一切开放的新事物一样,免不了遭到阻碍和误解。1727年,一位名叫海伦大莎的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刊》上登了征婚广告,声称要找一个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学者米·杜夫海纳把爱情视为既想与对方结合,又须尊重对方个性差异的“二律背反”。原因很简单:所爱对象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意识的人。人是自由的,因而爱情中永远存在着对方改变主意、收回承诺的危机,这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类的永恒的爱情宿命。爱情就是用信念战胜这种危机的痛苦与欢乐相互渗透的生命过程:它既渴望着结合,又拒绝着完全的结合。而后者意味着要么否定对方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的占有物;要么否定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为对方所占有──因而危机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无独有偶,德国学者弗洛姆也把…  相似文献   

14.
赵欣悦 《生存》2020,(1):0222-0222
听说班里要养蚕了,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我可以当“妈妈”了,要精心呵护可爱的蚕宝宝了。紧张是因为我害怕“宝宝”们会生病,我可不想看到它们痛苦难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当代婚姻的确给人呈现一幅混乱的图画。既存在着广泛和持久的期待,把婚姻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要源泉;在某些方面婚姻又限制了人格的发展,削弱了一方或双方的感情,甚至导致夫妻双方的相互“剥削”。例如,在美国,婚姻暴力不断,50%的已婚男女承认在他们婚姻的某个时期有婚外恋。“围城”内的人面临冲突与危机,那么城外的人又怎么样呢?。C理学研究表明,未婚者。C理冲突更厉害,压力更高,且更容易死亡,。C脏病的发病率是结婚者的两倍。精神病患者中,单身者、离婚、分居的人所占比率最高。可以说,结婚对某些夫妻来说是…  相似文献   

16.
汉语形借外来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反映社会和活的一面镜子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凡是社会上出现了的新的东西 ,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工具及新动作 ,总之 ,这些新的东西都一定会千方百计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外来词正是这种新“东西”在语言中的特殊表现。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有些词 ,如今一般人甚至都不觉得它是外来的了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向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 ,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因意识形态、理论视野、研究路径等方面的局限,对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层面或视阈,尚缺乏从哲学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看,基督教中的“上帝”恰恰是人的作品,是人的形象的升华和摹本,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体现出人的主体创造精神;基督教是一种以隐性形式表现的“人本主义”观念,而不是“神本主义”;基督教教义是人类对自己的“自身关怀”,而不是上帝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文化哲学视角发掘人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可以更为全面地把握人本主义思想的广博内涵,又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人:在文化的掌心中王妍新时期以来的文坛,被认为是一个既繁荣又仓促,既深沉又浮躁,既兴奋又盲目,既百花齐放又百草丛生的园地。20年来,文坛上的风景,真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其花样之多,速度之快,荣枯之迅疾,让人迅雷不及掩耳。“伤痕”与“反思”相生,“...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的历史性成就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中国社会在八十年代既开始走出“文革”的年代,又开始迈出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步伐,这是历史性的进步。然而由于我们曾经寄予八十年代的希望与梦想实在太多太美了,因而八十年代也就留给我们同样是太多了的遗憾。一部分中国人泄气了,自信心愈发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心理气氛”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仅能认识它、研究它,还能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最近许多青年人都爱穿牛仔裤,有些人穿着这种裤子,确实显得格外精神、洒脱,但也有一部分人的体型不适宜穿牛仔裤,却也爱去买上一条,结果穿上它反而不雅观。不妨对这部分人做一个微型社会调查,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穿牛仔裤?”其中一定有人回答:“因为别人都在穿嘛!”这句话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