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衰减:风险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是体现政策公共性的基本维度.公共政策必须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依归,实现公共化运行.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着公共政策公共性衰减的风险.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化运行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中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提升公众参与水平是根本保障,推进信息共享与程序正义是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引发社会伦理和公共组织伦理的失范和转变,由此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威胁社会的秩序与安全,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急需加强公共组织伦理建设,匡正失范的公共组织伦理,提高公共组织成员自觉履行职责、服务公众的伦理道德水平,使之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以此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合理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开展公共管理,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在正确认识"公共利益"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实现公共利益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道德公共政策与社会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领域里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控制手段,即在社会道德公共生活和道德公共关系领域里实施道德公共政策。随着现代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公共政策会以更加随机与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调节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一、社会价值是道德公共政策的目标在道德公共政策对道德公共关系所起的协调功能中,社会价值在其中起到一种目标价值的作用。由此而来的是,社会价值成为社会控制的一个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维系公共生活的稳定,使之秩序化,就要实施对这个社会的政策控制。实施这一控制,要考虑…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的运行中会发生异化并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有健全的机制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公民参与的软约束机制、硬约束机制、对应约束机制和补充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而言 ,秩序都是最为基本的价值 ,正是有了秩序 ,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从功能的角度分析 ,政治这样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为了维系人类的公共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价值的角度说 ,政治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在人类的公共生活中建立有效的秩序。政治文明的性质规定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方向就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公共秩序。政治的文明化过程 ,实际上正是人类一直在努力逐渐脱离野蛮、抛弃动物世界中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过程 ,而这一目标正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共秩序来实现的。合理的公共秩序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是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文化公理相一致 ,并以社会大多数成员自愿合作和普遍承认为基础所形成的秩序。关于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观念和标准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围绕公共政策议题的民意表达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意只有进行了有效聚合形成公共利益才能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价值指引,改善民生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稳步增长的经济、民意表达行为的合法性地位以及公众表达政策偏好的能力是民意得以有效聚合的要素.由此,民意有效聚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显,需要利用制度内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重大决策听证等设计,以及网络、电子投票、远程视频会议等现代化表达途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性作用才能使民意有效聚合起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并向政策制定子系统传输.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文化是社会民众对公共政策所持的心理倾向模式.它通过政策主、客体所持有的关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利益取向、精神态度等形式释放独特的文化张力,作用于公共政策运动全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果.构建具有公正、公平、民主、科学和人文关怀内涵的公共政策文化,并渗透到政策运行的肌理,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质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继荣 《学术论坛》2013,36(6):57-61
公共领域是公众基于维护公共利益动机而展开理性对话的公共舆论空间,理性批判和公共利益追求是其基本原则。西方债务危机引发的群众示威、游行、罢工和社会骚乱严重干扰了国家解决债务危机既定方案和应对措施的实施,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使得政府在削减财政支出与获取民意支持方面进退两难,暴露了其公共领域现实存在中的不足。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必须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在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重视公共领域的理性化引导,凸显其公共性"本色",形成一个"强国家"与"强社会"的公民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春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73-78,158
民营企业政治行为,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行为。民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展开的政治行为,在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更能发挥积极作用。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必须不断拓展公共交往空间、提升公共组织层次、强化公共媒体功能。在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实现民营企业家组织同其他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和不同主体间的建设性交往,更有利于形成公共舆论、凝结公共理念、聚合公共利益,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程序正义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英  谢津粼 《学术界》2007,(4):177-181
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政治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利益协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公共决策过程是一种不完善程序正义,无论何种程序我们都不可能完全保证杜绝不正义结果的可能出现,所以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导入一种抑制性程序,以保证结果的正当性.公共利益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在具体的公共决策中实现还要经过程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海峰 《理论界》2003,(2):18-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不断扩大,人们在公共领域的活动日益频繁,这样,使得公共道德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方面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公共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价值基础方面,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道德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公民个体或社会组织(团体)影响公共决策所采取的行动,目的是要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合理化.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公共选择理论所谓的政府失效现象反映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等思想,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学者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官员,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的新理念,主张公务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给予公务员以明确的定位———服务于公民,重视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重视人的价值。探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对强化我国公务员服务意识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共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和网络媒体作用的凸显,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折射出我国公共政策公信力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也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公共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和透明的强烈期盼。研究发现,以公众参与和程序正义为核心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存在价值契合,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理论和决策方式,对公众政策参与途径的探索和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民主、有效的公共政策活动是现代国家公共治理不可缺少的具体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件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国家公共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作为公共治理体系构件和途径的公共政策活动的现代化。公共政策研究在整个公共政策活动中占据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公共政策研究的性质、功能则是由反映政策行动主体、政策价值、政策工具等要素间关联、互动的结构模式来确定的。因此,由各个层级的执政党组织和政府机构主导的公共政策活动应当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形势与任务,选择和确立正确的政策研究范式,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效性,从而提升解决公共问题、使用公共资源、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为促进国家公共治理走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促进性别平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男女共同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优化公共政策的策略;建立性别平等工作的考评机制,以规范公共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指针已成为共识.而谁作为界定公共利益的主体来确定某一公共政策需要实现的利益分配恰恰是公共利益话语中需要厘清的内容,也是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获取合法性的必要环节.在当代中国,要精准地反映并表达公共利益,执政党(政党)、政府、民主党派、学者专家、社会团体、公民个体等必须在公共信息对称的前提下,以均等的话语权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对公共利益作出科学的界定;且应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听证会、民意调查、各种类型座谈会、电子投票、网络论坛、远程视频会议、邻里集会等协商对话的平台实现公共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肖平 《阴山学刊》2009,22(1):13-16,65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体现着政治文化、管理文化的价值目标。21世纪的公共管理价值应当体现人类历史文化积沉的价值内容,还应体现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容。应对经济危机的公共政策应包含保障最广大民众的健康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正和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容,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维护社会公平与公共政策的伦理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和谐社会、把社会公平放到突出位置来维护的进程中,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亦即公共政策的伦理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公共政策理念层面突出伦理精神,公共政策主体层面以公共利益为本位,公共政策目标层面善于体现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公共政策的执行层面注重社会公平,公共政策的评估层面强调社会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