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走上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禅宗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晶。《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印度佛经以外唯一能够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坛经》的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以及自性自度理论,阐述了禅宗教派的佛性论,并指出了成就这一佛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柳倩月 《船山学刊》2012,(4):153-158
运用口头诗学的相关理论,将《坛经》置于悠久深广的口头传统中,对敦煌本《坛经》重“言说”甚于“文字”的倾向及“言下大悟”的禅宗顿教心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坛经》作为语录体禅籍的口传特点。并通过比较《坛经》敦煌本与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的主要差异,以说明《坛经》的演变是由集体共同完成的,明确了《坛经》作为口传法宝的基本性质。关于口头传统影响于《坛经》的研究,在经典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卫星 《江淮论坛》2009,(1):155-157,179
《坛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不仅全面反映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惠能人佛门、得真传,以及广弘佛法的经过。然《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颇多疑义,多以为作伪而成。但是从九江和的黄梅历史沿革来看,唐代的所谓“九江驿”可能并不在江南而在江北,即今天湖北的黄梅县境内;《坛经》演变史上最早的古本之一《曹溪大师别传》的相关记载,亦可证实这一点。以“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来证明《坛经》及相关史料的真伪,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4.
简德彬 《船山学刊》2000,(4):101-107
甲、问题缘起大约成书于中唐的《坛经》敦煌本,是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坛经》的最古本。见载于敦煌本《坛经》的慧能心偈有两首。其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自《坛经》第二古本北宋惠昕本开始,敦煌本《坛经》所载慧能心偈两首即被合并成一首,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这样,慧能南禅心偈在数量上便有了三首,在形式上便有了两种情形,即:敦煌本“两偈并存”和惠昕本“两偈合一”。与神秀北禅心偈一首相比…  相似文献   

5.
创立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在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佛教有许多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入世化、人生化成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本怀,又结合中国传统固有的思想文化,在满足中土社会大众需要的过程中,发扬光大了入世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其所提倡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体现。《坛经》的心性本体论同时也是人性论,其透过心性论所表达的对无相、无念、无住的人的清净本性亦即人生实践主体的肯定,为人生展现了全新的生命意义。《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奠基了中国禅宗人间佛教的基本特色,也为近现代以来的人间佛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作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徒自造的佛经,对后世影响之大,已超越了禅宗的范围,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且,它在语言方面也与它以前的经文不同。它不仅充满了中国式的机智与幽默,又具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和文学韵味,特别是在人物对话的描写方面,犹见功夫,实在值得一谈再谈。  相似文献   

7.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般若的“空”观、“中道”观以及“无差别”观等几个方面 ,对禅宗的要典《坛经》进行剖析 ,说明最具中国化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虽然与印度佛教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但也有结合中土儒道两家思想对佛教的革新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质疑敦煌本之外的《坛经》各本时,需要考虑《坛经》的结集和流传问题。至少从六祖活动的地域和《坛经》的传承宗旨两个方面,敦煌本都存在漏洞和缺陷。考虑到《坛经》记录的方式,敦煌本的原本或古本《坛经》是存在的,这也可以得到唐代碑传及唐代禅宗史书的证明。另外,惠昕序、郎简序以及南宋朱翌的《南华五十咏》都提供了古本《坛经》存在的佐证。禅门语录所见《坛经》异文,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证明惠昕本等后出版本增补部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坛经》是我国佛教思想史上第一部由中国僧人惠能撰述的佛教典籍。惠能在《坛经》中将传统佛教的真如佛变为心性佛,将传统佛教的佛度师度变为注重自性自度,将传统佛教强调修禅静坐变为注重道由心悟,将传统佛教强调经教变为注重不立文字,将传统佛教强调出世间求解脱变为注重世间求解脱等重要思想,对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孟隋 《船山学刊》2013,(2):123-128
佛学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2世纪传入到禅宗成熟,用了五六百年时间,对佛学的理解方法从一开始的"格义"朝着以心性释佛的方向发展。《坛经》中内含着难以调和的理论矛盾,这见证了佛学中国化留下的痕迹。佛学与中国儒道传统本来就具有相互汇通的理论基础,《坛经》理论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完美地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1.
钟芸梅 《天府新论》2004,(Z1):187-188
佛性就是被夸大了的人性.佛性论将人与人性提升到佛与佛性的高度,曲折地呈现出<坛经>的审美理想.<坛经>的自性自度的解脱观、顿悟见性的修行观以及无念为宗的思维观,实质是以禅的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解放,这在中国佛教史、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3,24(1):80-83
集录禅宗顿教创始者六祖慧能言行的《坛经》的禅学理论蕴涵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评介弘菁《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归纳论述,而且着眼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从更深的层次去揭示邓小平建设有...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与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正义论》对功利主义和直觉主义的抽象对峙的批判超越的基础上 ,通过阐发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中包含的两种自由传统的提炼和综合 ,揭示了“正义即公平”与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诗经》中的君子诗和君子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深度描述,着重论述了君子观与德治的历史渊源关系。认为《诗经》君子观是德治传统的社会基础,是古代宗法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对后世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阐释、继承和发扬君子人格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提出朱熹讲"性即理"而为"理学"与陆王讲"心即理"而为"心学"相互对立的观点,对朱子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事实上,民国时期一直有学者持与此不同的观点:既有学者把朱熹的"心与理一"诠释为"心即理",又有学者把朱熹的"性即理"与"心即理"调和起来,还有学者从"心学"的角度阐释朱熹的学术思想。这一状况反映出这一时期朱子学研究的进步与深入。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是我国古代一部权威性的文学批评的名著,素以“体大思精”而著称.《文心雕龙》的诗学观,大体而言可分成两个组成部份,一是总结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诗学观,即把《诗经》视作一部政治道德的教科书,以经学的眼光来详述《诗经》;二是以文学进入自觉时期的新眼光来论述《诗经》,即从文学的观点来论述《诗经》.但在《文心雕龙》中这两种不同的诗学观,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文心雕龙》有关《诗经》的论述,加以辩别判断,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评价.《文心雕龙》对《诗经》论述,基本可分如下八个部份:  相似文献   

18.
张晨 《北方论丛》2001,(5):37-39
从史学与文学两个角考察,《史记》中充分地体现了司马迁的《诗经》观,《史记》与《诗经》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史学角度看,《史记》不少处借鉴利用了《诗经》,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又评论探究了《诗经》的诸多问题,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典籍,探求《史记》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王西里首创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为中国文学的渊源变迁做了系统的梳理。他的儒学观、文字观和民间文学观深受实证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是以西方学术体系为理论基础,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0.
《皇越春秋》是越南汉文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它演述了陈、胡、黎三朝波谲云诡的社会图景 ,文化意蕴颇为丰厚 ,个中孕含着越南人的正统观、修德观、忠义观、重贤观等文化观念 ,从中可以管窥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远影响 ,也可以透视出与汉文化有别的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心理。从人物塑造、战争描写、虚实处理等艺术角度观照之 ,可以明显看出它对《三国演义》的学习、借鉴与模仿痕迹。其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不仅可以使我们领略当时越南汉文小说受中国小说的影响程度及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也可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