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军 《河北学刊》2008,28(1):110-113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断代史为观照点,重新审视美国黑人文学,并提出在断代史框架下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意义、划分美国黑人文学为五个阶段的主要依据以及如何从整体视角来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梁军华 《理论界》2006,(7):216-217
黑人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美国黑人对其国内整个白人世界呼吁,寻求接纳、认可和赢得尊重的历史。认识和研究美国黑人文学,就是发现美国黑人文学之精华和灵魂的过程;对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寻求和建构黑人群体的文化身份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议题和历史使命。在其发展历程中,美国黑人文学通过"重返历史"和"流散美学"这两种主要途径,表达了自身群体的政治诉求与情感呼声,建构了黑人群体共同的文化身份,开拓了黑人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美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17-122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见证了黑人女性戏剧家群体不断调整话语策略以应对白人主流意识与黑人男性霸权的双重围困和压迫的历史进程。由于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因素,美国黑人女性地位更加卑微,长期以来被视为"他者中的他者"。然而,这个群体并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在经历了创作视野逐步拓宽、创作主题日趋多元的话语书写历程后,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日益走向成熟,从而确定了自身的话语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所取得的成绩已得到美国乃至世界剧坛的认可,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研究发展的"崭新的能力中心"。从话语策略这个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对黑人女性不幸遭遇的探讨,也是对整个美国文学的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美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洞察美国社会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民间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基础。历代黑人作家的作品都承袭了民间文学的传统 ,表现了黑人们真实的生活。托尼·莫里森继承发展了黑人民间文学传统 ,融合了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 ,创造了“文学民间传说”。该形式扩展了黑人民间文学的外延和内涵 ,深刻地表现了美国黑人追求自我和身份的心路历程 ,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莫里森斐然的创作成就使美国黑人文学走向了世界 ,并赢得了世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6.
寻找被遗忘的卓拉——评卓拉·尼尔·赫斯顿和她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生前寂寂, 然而却是一位才华横溢、成绩卓著的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卓拉·尼尔·赫斯顿, 于被遗忘后的70 年代, 才被“寻找卓拉”的运动所重新发现。个中原因, 是她的小说对于黑人文学再次步入繁荣的迎合, 而且对于深入了解美国黑人妇女文学的历史发展亦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敏 《天府新论》2006,(Z1):222-223
美国的黑人文学是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黑人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变得逐渐"丰满"起来.从美国早期黑人女作家"北美黑人文学之母"惠特莉到19世纪中期的布朗、哈泼,再到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吐默、赫斯顿等,以及二战以来的赖顿、鲍得温、艾里森、沃克等,他们在根植于传统美国黑人文化的同时,从不同角度不断地给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黑人女性形象逐渐丰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被引进中国.它在中国的影响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新世纪新发展三个阶段.受制于本土经验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介绍和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及其作品,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学类型的研究分布特征.应从本土经验的角度观照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探讨此类文学接受表象下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76年发表的小说《梅丽迪安》,真实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英勇斗争。作品刚一发表,就受到美国进步舆论界的好评,至今仍被列入美国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名著。小说突出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塑造了以梅丽迪安为代表的黑人妇女群体形象。小说的主角梅丽迪安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黑人女性。她把个人的命运同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诠释与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诠释学理论是关于阐释行为的理论科学,探索为何阐释以及如何阐释,在西方经过了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本体论之后新进展三个阶段。古典文学作品"被诠释"的原因在于它有内在诠释力与外在诠释力,其"被诠释"的方式主要有语言、心理、历史、文化等,影响古典文学诠释的因素有历史语境、文化环境、意识形态、文学理念、研究者的研究、新材料的发现等。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应采取"二元论"的方法来运用诠释学理论,进而把握诠释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郭竞芳 《殷都学刊》2010,31(1):79-8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历史学科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自己发展的特点,因此文学史与历史之间不免会有冲突和紧张发生,但正是在这种紧张冲突中,中国古代文学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孔子到清代,中国文章之士一直在努力发展文学史,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使得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而变得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值得好好珍惜的文学与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利森在其作品中表现了黑人精神生态困境及其成因,并为非裔美国人摆脱精神危机、寻找精神家园提供了精神通道,即重新继承黑人文化遗产、唤醒黑人民族文化意识、促成非裔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走出历史阴影并创造未来、参与交流与融合并通过超越强加给他们的名字重塑自我身份.这个历程也是打破黑白、男女、个体和群体、南北、城乡之间二元对立界限、学会包容异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文学史的品格与建构的讨论,在学术界呈现出热点.在与上述趋向形成对话的态势中,主要对文学史、文学史的解读;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身份;以及它的承传关系等问题陈述与阐发了自己的感受.同时,在阐发中,多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借鉴,使之具有更贴切现实的品格,并强化了文本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谢桃坊 《学术界》2012,(2):116-124,285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语言学派均属于新倾向的两个流派,它们的发展促进"新考证之盛行"。此种新的科学考证方法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方法,它为中国学术提供新的事实依据,澄清历史与文化的诸多重大疑案,纠正传统文化观念的谬误,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历史演变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哲学影响文学有多种方式、途径,文学表现哲学也有多种方式、形态,这是文学史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把握的。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抽象为一种主题思想的做法,便推动了文学感性观照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1,21(3):47-51
用“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文学的概念不如用“中国五四新文学”更为科学和合理。考察现当代作家作品 ,都要把其放到五四新文学这个大的源流中来分析和定位。文学史可以有普及型和研究型的两种类型。评价一部作品 ,应主要从审美、价值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衡量 ;评价一个作家 ,应该和同时代作家来做横向比较并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空间维度不是地域文学史编写的重要的衡量尺度,重要的衡量尺度应是这一地域共同的文化结构形态和地域文化特性的趋同。地域文学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延续性,某地域文学应当包括描写内容与该地域风土人情相关的外籍作家和土生土长的作家及其作品。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作家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