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明     
《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89期)所刊发的成臻铭《群在时空之间:论明代土司的民族族系分布特点》一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和中  相似文献   

2.
群在时空之间:论明代土司的民族族系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土司族属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明代土司的族属分布、群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做出了基本分析,揭示了民族政治文化的同一性以及多元性、多样性特点.文章认为在明帝国辽阔版图内有26个少数民族存在着土司,而且形成四大土司集群,各民族土司内部存在数量不等的土司类型,不同类型之间不断发生转化.对土司的民族族系进行断代清理,可以强化土司学的跨民族文化研究的功能,有效地实现土司学和民族史学科的对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的一门具有基础性理论研究的独立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社会科学。1994年金炳镐教授的著作《民族理论通论》的问世,对民族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7年《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的出版,使民族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跨上了一个新高度,是民族理论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理论新发展、学术水平新成就的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中,壮族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对壮族聚居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研究壮族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内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女博士詹妮弗·托克(Jennifer Took)所著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部族首领:中华帝国晚期壮族首领在土司制度下的特权》[1]①就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壮族土司的一部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学者对中国土司制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12,(1):103-104
民族地理学是一门跨界于民族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民族地理学的研究空间还相当广阔。管彦波研究员多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新著《民族地理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即他所完成的一个总结性成果。该书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方面:1.全面阐述民族地理学学科的地位。作者在论述民族地理学学科资料积累和发展源流的基础上,对民族地理学进行学术定位,指出民族地理学既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序列,又是民族  相似文献   

7.
《李克郁土族历史与评议文字研究文集》已于2008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录了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李克郁教授发表在《民族研究》、《民族语文》、《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博物上的33篇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全书以时间为轴线,搭建起四编十四章的框架,全面而不烦琐、系统而有侧重地展开述评.20世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也是包括民族理论部分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静心研读《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民族思想、民族理论整整一个世纪的历时发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20世纪民族理论发展的学术宏著.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 ,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 (简称西工委 )。西工委成立后 ,为了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 ,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 ,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和回回两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为党中央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941年在延安以“民族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本文对西工委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主要论述了在西工委领导下“民族问题研究会”所编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相似文献   

10.
邱科 《民族论坛》2012,(16):21-23
<正>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蓝武先生的近作《从设土到改流——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以下简称《从设土到改流》)一书终于出版了。该书是在他2005年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通读全书,笔者以为具有如下特色:一、对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过程进行了首次研究以前广西土司制度研究,没有形成专门探讨元明时期土司制度的著作。蓝武先生《从设土到改流》一书,可谓首开这一断代研究的先河。通观全书,作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围绕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主题,甩掉百年被殖民的历史遗产与独立建国的现实困境,立足国情,从政治角度促进族际整合,以组屋为平台,以“族群比例”为手段,利用转换空间位置弱化族群集体差异,强化个体差异,培育公民意识,智慧地将多民族国家治理中棘手的种族矛盾、族际冲突化解,成功地打造了国家认同,柔性地实现了民族国家建构的宏大目标.作为塑造国家认同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新加坡经验”,它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这对于我国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而,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并成为共同体的呢?格林菲尔德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舍勒认为怨恨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因此可以说怨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在早期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一度走向极端.20世纪后期,民族怨恨与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特点.要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就要构建多元共存的现代文化,加强民族国家治理,构建稳固的民族国家认同,宽恕历史积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桂滇黔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资源禀赋丰富,其作为群体文化记忆的特殊载体和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价值判断、审美情趣、人际交往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桂滇黔各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进行调查统计基础上,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维度,构建传统体育价值评估体系并进行实证测评,研究认为:桂滇黔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文化内涵丰厚,在乡村振兴中富含多元价值,对促进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不同类型传统体育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元素,精准制定价值发挥路径,科学合理地加以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和落实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愿景和目标离不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内沿线民族地区变成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通过区域内高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民族地区顺应时代潮流自觉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有之举。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不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更是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族群源流史研究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献、考古发现、人类学材料、语言学材料等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自然科学的介入则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分子人类学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上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基因层面,从而为解码族群源流提供了新钥匙.《岭南民族源流史》一书是分子人类学真正走入人文科学领域的系统性论著,标志着传统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开始进入系统结合的阶段.《越文化发展论》一书同样重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其对於越族源的讨论在材料运用上的综合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全面性,都堪称族群源流史研究的典范.这两本专著为我们重新看待秦人源流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是民间文化的源头活水,任何民俗文化事象与当地民众的社会文化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具体呈现了贵州清水江上游苗族独木龙舟节的丰富内容,分析了独木龙舟节的性质和功能,揭示了独木龙舟节与苗族社会文化的逻辑联系,指出独木龙舟节对于理解文化整合性、文化活力内源性和文化形式变化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彝族火把节在民间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节日""'人'的颂歌的节日".火把节之于彝族,是"火"的颂歌,更是"人"的颂歌,对火把节所突出的"人"这个主体以及"人"的智慧、 力量、 精神、 生活,应给予充分关注.无论从口头表述还是从行为实践看,彝族火把节在扬善拒恶的叙事主旋律中所张扬的不是"神本文化",而是"人本文化",是彝族社会中传统深厚的以"人"为本文化的积极肯定与美妙歌唱.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彻理解这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此少数民族节日的人文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上的广东与广西经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促进了两省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对明清时期粤桂西江水系统一市场形成的地理简析,论证了连通两广的"西江走廊"是明清时期整合粤桂市场的强劲纽带。通过这条纽带,以"广州—佛山—澳门"为轴心的广东商品经济辐射,强劲且深度带动广西从东到西几乎全域的市场发育及运行,并且不仅停留于城市和县城,而是渗透到乡间小圩和各个村落层面,呈现出深度辐射状态,这在广东对全国辐射的数十省区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与"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塑造,引发了一场概念革命。现代政治是"人民"与"民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为"民族"提供了政治上的意义,"民族"承担了解释"人民"何以构成的任务。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对于"人民"的抽象、整体化设定与具象、个体化设定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观念,导致了不同模式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