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孝宗统治后期,发生于理学大家朱熹与浙东著名事功学者陈亮之间的大论战,在当时思想领域引起广泛反响,史称“朱陈之辩”.这场论战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不仅反映出彼此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也成为理学和事功之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  相似文献   

2.
雷信来 《学术探索》2010,(6):110-114
古往今来,许多研究者把南宋思想史上的著名学术公案——陈亮和朱熹之间的学术争端归结为“王霸义利”之辨,这固然是正确的,但论战双方在治史态度、治史方法和治史价值方面的重大歧异,则是二人争论的原点,亦是他们思想观点难以弥合的最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宋代功利思潮伴随着北宋“通经达用”的学风而兴起,一度通过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付诸实践,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使宋代的功利思想没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荆公新学也逐渐走向衰落。南宋时期的浙东事功学派继而举起了功利思想的大旗,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事功学者倡言功利,公开批评空谈道德性命的义理之学,尤其是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将宋代功利思潮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之后,随着理学上升为官学和事功学派的衰落,宋代功利思潮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开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5.
从“农化”到“工化”这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的另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与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战基本上是同时开始的,而持续的时间更长,在五四以后的许多年中又不断有人提出来讨论。对这场论战,过去很少有人注意,这大概是由于把它视为纯粹的经济理论方面的问题了。近年来有关这场论战的文章资料的不断披露,使我们深感这场被人忽视了的论战是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而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进行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在一个农村居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国之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从清楚认知陈亮"气一元二面向"的世界观出发,深入评析其伦理观在道德优先框架下的功利合理性,进而揭示陈亮"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义利统一逻辑,由此管窥陈亮义利统一观,以为其功利思想评价之辨正。  相似文献   

7.
朱熹、陆九渊之间的学术论战,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而来、陆之辨的根源,是他们的学术异同.陆九湘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日:‘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1]朱、陆学术异同一直是学者们热心探讨、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拟就未、陆学术异同问题,作出进一步考辨,尽可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真正理解朱、陆学术的根本分歧在何处?朱、陆本人是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学术分歧的?一、朱、陆之争的核心为学之方朱直、陆九渊的根本分歧,历来就是人…  相似文献   

8.
陈亮之"事功之学"将古代功利主义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自此,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陈亮学说是建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之上,追求道义与功利的统一,并以后者为判定标准,这便是陈亮学说的理论基础.正由于其思想学说之特质在于以事功或功利为标识,政治思想便构成陈亮学说之主干,在继承传统儒家主流政治理念的同时,多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9.
朱熹以天理论王道,认为王霸之别就是天理人欲之异,为王道政治寻找到理本论的依据,强调仁义原则的优先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立场。而陈亮则在对王道所体现的道义原则有所肯认的基础上,认为霸道亦有体现仁政处,霸者的伟业也是仁心之发现,霸固本于王。这与他们当时政治关注点的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朱熹的王霸论在具体理论的阐述上,偏离其原始初衷,转向空谈性命义理,部分地抹杀了其真正价值所在;而陈亮对汉唐君主事功事能的赞美,从思想逻辑的推衍来看,则会导向道义维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薛季宣是永嘉学派发展历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在继承原有的永嘉程学一脉的基础上,注入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内容,他怀疑程朱理学自居正统的“道统之序”说,坚持道器不相分离,主张以经制言事功,经史并重.薛季宣学术思想为永嘉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叶适,指明了与程学分道扬镳的方向,并且对朱熹、陈亮、吕祖谦等人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贾熟村 《学术研究》2003,(11):94-98
丁日昌,广东丰顺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他们与李鸿章均为洋务派的佼佼者。他们的政治主张相同,又一同受到顽固派的排挤、攻击;他们同病相怜、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贯彻始终。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2.
王兆胜 《学术研究》2003,2(9):144-147
林语堂对袁枚十分推崇 ,赞赏其天赋独厚、性灵自由、思想解放、民本思想和退隐独居。不过 ,林语堂有更多地方与袁枚不同 ,像宗教信仰 ,科学、平等、自由等现代意识 ,白话文体 ,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观等都有自己和时代的特点。袁枚生活放任甚至放荡 ,而林语堂则较为自律节制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1740-184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斯理宗(又称循道宗)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是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创立的,卫斯理宗既是一场宗教革命--福音主义运动,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广泛地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宋永培 《学术研究》2003,(10):123-126
在学术研究上 ,章太炎、黄侃阐述与实行的根本观念是 ,将学术与志行密切结合 ,既用学术来培育与推进志行 ,又用志行来实践与发展学术。这一根本观念包含五个要点 :研治学术是为了使中华传统与民族精神蔚然以新 ,立定高明光大之志 ,锤炼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对优秀的传统经籍务求精熟 ;学术研究应实事求是 ,砺志创新 ;在学术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5.
周佳荣 《社会科学》2008,1(6):129-143
从晚清至抗战结束前,上海一直是日本人在华办报活动的重镇.甲午战前的日系报刊,出版时间既短,发行数量又少,且局限于日侨社会中,影响力有限;甲午战后,上海日系报刊开始突破性发展,且大多支持中国进行维新改良;但在1903年以后,由于受日本对华基本国策的影响,日系报刊对中国的革命思潮大加批判,逐渐偏离了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主流;进入民国时期之后,这种情况便更加明显了.  相似文献   

16.
众多学者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但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时,折旧率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参数。从理论上推导折旧率与资本产出比、固定资本形成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历年固定资本形成额来估算资本存量。估算过程不同于把第一年作为起点年的常见做法,而是把起点年定在第一个有投入产出表年份的1987年,向前反推过去年份、向后递推以后年份,同时估算折旧率和资本存量。由于有10个投入产出表年份的折旧额数据作为校准点,确保了估算各年折旧率和资本存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康有为都是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开风气的人物,学术界对于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鲜有探讨。本文指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实来自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进而指出,在学术取向上,民国初年由经古文学转向经今文学,胡适的《大纲》、顾颉刚古史辨都与康有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看作是晚清经今文学的继续与终结;在治学方法上,胡适的“历史的方法”与“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实际上亦受到康有为治经方法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5,(2):61-65
从手性联二萘酚出发,找到了对S-BINOL两个羟基进行保护的最佳条件,经一步反应快速高效合成出了(S)-2,2’-二(甲氧基甲基)-联二萘酚1,由1经二步反应,合成目标分子3-甲酰基-(S)-联二萘酚.合成化合物1和2的最佳条件如下:以THF为溶剂,在0℃下,(S)-BINOL,Na H和MOMCl反应10min,得到1,产率95%.以Et2O为溶剂,N2保护,在0℃的条件下,1和Bu Li反应3h,之后滴加DMF,反应2h,"一锅法"得到化合物2,产率70%.  相似文献   

19.
王杰 《学术研究》2002,(10):100-104
郑氏一生过往香港9次 ,驻埠不足1年。他在香港的活动可分成两类 ,一是操持军务 ,一是主办商务。军务与商务密切相关 ,他出色的军务乃是借助其在商务中建立起来的地缘、人脉与才干的优势成就的。香港是郑观应参与抗击列强侵略的舞台 ,揭开了他从商、从军“两条腿”报国的人生新篇 ,这令他引以为豪 ;香港是郑氏蒙拘半年的“伤心”之地 ,又令他刻骨铭心。本文认为 ,香港蒙拘进一步陶冶了郑氏矢志救国的品格 ,催生了《盛世危言》的撰写。就此意义上说 ,香港“情结” ,促成了郑观应登上“三位一体” (从商、从军、立言 )报国成就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欧阳英 《学术研究》2000,1(6):80-85
在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以自由哲学著称于世的,但是强调自由只是其终极目的,而其真实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则在于试图鲜明地表明一种行动观。正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映了一种行动观,所以,将毛泽东实践观与萨特存在主义实践观作比较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