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中贾瑞“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是误将“月”字写成“年”字了;秦可卿的病也不是害了三年,而是只害了半年。写秦可卿病半年即亡,这才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幼小年纪住进大观园的描述相协调,否则,就有悖于封建礼教,也会搞乱了全书的布局。曹雪芹删改天香楼一节,主要目的是改变秦氏的死法,其次才是改直书贾珍乱伦为暗示。脂砚斋所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有误,实是作者未来得及删改就“泪尽而逝”  相似文献   

2.
一、对秦氏褒贬不一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秦可卿这个人物就一直成为读者议论不尽的话题。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曾秉承其叔畸笏叟之命,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四五页”,补之以病逝的故事情节,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后来的红学家点出破绽,致使后世读者见到的似乎是一尊断臂残肢的维纳斯雕像。更兼曹公描述秦可卿,常在梦幻中出现,运用曲笔、隐笔,正面叙述秦氏的文字不多,因此,秦可卿的故事,犹如海市蜃楼,似隐若现,时真时假,致使红学论坛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贬者认为,秦可卿是一位乱伦淫荡的封  相似文献   

3.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 ,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 ,使读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 ,“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 ,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 ,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 ?笔者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 ,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 ,解答了这些问题 ,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5.
"警幻仙姑即秦可卿"辨--与李新灿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灿先生<警幻仙姑即秦可卿的心理分析>一文,对第五回贾宝玉梦境的性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后认为"警幻仙子、与宝玉发生性关系的警幻之妹和秦可卿实为一人".本文则认为,秦氏和警幻是两个既不类同也不容相混的人物形象,一个是现实红尘中世俗气象的女子,一个是仙界幻境里"蹁跹袅娜"的仙子.  相似文献   

6.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了红学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更被看成是一个“谜”。对于她,赞赏者有之,惋叹者有之,而贬斥者显然居多数。故秦可卿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却枉担“宁府淫乱之魁”几百载。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红楼梦》第五回上关于秦可卿结局的讖语写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红楼梦曲·好事终》也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相似文献   

7.
朱斌如先生大作机秦可卿之死看秦可卿其人》(载《德州师亏学报外9只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红楼梦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为秦可卿洗刷“淫妇”污点,判定“贾珍是建棍”,这命题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朱先生选择支持“贾珍是淫棍”论点的论据则大可商讨。朱先生说──“奏可卿死后,又有这样一个细节:贾珍想请王熙凤帮助料理丧事,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子‘咆’的一声,往一藏之不迭。只这一细节就足够了。它足以说明贾珍荒淫无耻到女人见了他AA自危的J也步。作为他)L媳的聪明美丽的秦可卿自然逃不脱他…  相似文献   

8.
也谈秦可卿的“身世之迷”与形象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世,刘心武先生提出“康熙废太子胤宅巧公主说”,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笔者依据朱谈文先生的考证,推断出似为“抗清明遗民之后”,也不敢自信,只是为秦可卿“身世之迷”填一新说而已;至于对秦可卿形象的认定,“淫妇”之说似乎已成定论,拙以为也应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秦可卿之死辨邹少雄从《红楼梦》的整体艺术构思来看,“秦可卿之死”在小说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而且还为《红楼梦》的悲剧定下了基调。虽然如此,秦可卿的形象及“秦可卿之死”的真相在作品中却显得很隐约朦胧,有如雾中之花,...  相似文献   

10.
秦可卿与警幻仙姑姊妹是否同一人物的不同化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贾府、乃至人间匆匆走过的秦可卿,具有警幻仙姑式的警幻功能.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先亲身体验了幻灭,直接现身警示幻灭的主题人物.秦可卿的警幻故事,从结构上统领了这支大厦将倾、瞬息离散的红楼梦曲.  相似文献   

11.
郭杨 《南都学坛》2005,25(1):52-54
秦可卿和秦钟在情、色、淫和病、死、梦等诸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特别是两人身上都表现出情的复合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作者对二秦形象的整体思考。二秦是《红楼梦》人物类型的独特创造,兼具三种功能:符号功能、写实功能和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问世以来 ,关于“红楼”出典和《红楼梦》命意的索解 ,除了索隐派若干奇异的猜测 ,出现了一些会心的领悟和一个荒谬的循环。全面考察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并审视《红楼梦》文本所得七大证据表明 ,曹雪芹曾经寝食《全唐诗》 ,浸淫《全唐诗》。《全唐诗》中 60例“红楼”意象 ,所含九种含义可归为五类意蕴 ,与此对应 ,《红楼梦》命意可作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实写到哲思的五重索解 ,小说的主人公、背景、情节走向、主导线索、哲理追求一切都可以由《红楼梦》这一书名化入或展开。二百年来特别是2 0世纪末有关《红楼梦》书名命意的肤浅和乖谬之见可以去矣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红学研究者呈现了如下特征:从发文量与洛特卡定律相比较的角度看,红学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比较强,但是作者队伍尚不完全成熟;从普赖斯定律的角度分析,红学的活跃作者群已初具规模,群体成果产出率较高;有固定的红学核心作者群体,且该群体对红学研究的贡献非常大;红学研究者的增、复量保持了良好的均衡,“坚守”和“加入”的比例很合理;作者的合作率与合作度均较低,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戏曲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以及由之引发的其他清代红楼戏曲最终能够蔚为大观的现象进行了论述。进而全面阐述了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在红楼戏曲改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说明其在《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论秦可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秦可卿这位女性。秦可卿是曹雪芹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兼有薛宝钗、林黛玉的优点,而没有她们的缺点。薛宝钗、林黛玉是秦可卿幻化出来的人物。正因为这样,整个《红楼梦》的始终,秦可卿早已预示,她的言行导演了一出悲剧。《红楼梦》的意义,也只有从秦可卿的形象中获得真正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信息差的角度考察了《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在《红楼梦》中,既有说话人另有深意的信息差,也有听话人无意而成的信息差。信息差不仅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也可推动情节的发展。善用信息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红楼梦》之所以魅力永存 ,正是因为其作者在本文中特别强调了艺术本文与读者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18.
胡文彬 《南都学坛》2002,22(6):39-43
四川省图书馆藏《读红楼梦随笔》与洪秋蕃的《红楼梦抉隐》被红学界看成两个作者所写的两本书。这桩公案经深入辨析后 ,有充分根据肯定郑藏本《随笔》与川藏本《随笔》当属于同一作者的同一本书 ,而仅是两种抄本而已。而郑藏本有洪秋蕃的亲笔署名落款 ,据此可以肯定《抉隐》与《随笔》同属洪秋蕃 ,不再存在后者“抄袭”前者的问题。郑藏本《随笔》当是作者当年的“初稿本” ,川藏本《随笔》是作者“初稿本”的一次“誊清本”。《抉隐》是正式出版的定稿本。此书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第 1 - 69回评批当在作者于同治元年 ( 1 862 )就任临武知县之前 ;第 70 -1 2 0回约于光绪十年 ( 1 884)至光绪十五年 ( 1 889)前后完成的。周汝昌先生对此案有考订之功 ,他的学术功力和治学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堪称巨著的《红楼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读法。文中所要解读的是《红楼梦》中的“中性”意义,无论作者在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里的“中性”意义编码,对于读者而言,都是探究《红楼梦》的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得到关于现代女性的发展、现代女性与社会的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秦可卿一人三名:媚人、可人、可卿,她是皇太子胤礽跟随康熙南巡时的私生女,无法安置,才寄养于曹寅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