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语言规划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语言资源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对语言规划的影响来看,语言资源观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规划观念.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语委强调的重要概念之一--"语言资源"概念的提出,必将促进我国的语言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服务视角下的中国语言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服务"的提出背景与研究现状 崔:近些年,您多次在学术论文与学术活动中提及"语言服务"这一概念,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提出这一概念的呢? 屈:近些年来我确实非常关注"语言服务"这一概念的论述、建设以及实践表现。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语言环境建设国际论坛”上,我提交了论文《语言服务研究论纲》。以语言服务为主题写作这篇论文是基于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的大背景。国家语委曾多次提出有关语言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 语言文字事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走出了一条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探索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服务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是语言规划学者的责任.用系统的方法、定位的理念梳理新中国语言文字工作与国家中心工作的互动关系可见: 第一, 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不是匀质的, 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向, 把握已然的规律, 预测了未来的第五个发展阶段和第四次转向; 第二, 语言地位规划与本体规划是交替递升式发展的; 第三, 内向型语言规划的起点是语言地位规划, 外向型语言规划的起点是语言本体规划, 未来外向型的语言地位规划是文化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启示下,中国当代诗学以"怎么写"的形式本体论视阈,将语言的生成与转换推向了诗学研究的核心位置,深入推动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当代转型和意义建构。兼有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多重角色和中国当代诗学主角身份的王蒙,立足"汉字性、书写性、文言性价值取向"的汉字本位和汉字多样精神文化生态基础,提出了文字的本源性,语言的神性、超验性和先验性和语言先于人生经验并限定人的思维等语言哲学神学诸多观念,并深刻阐释了字本位与音本位、汉字和拼音文字在抑制与宽容方言文化、思维方式及现代化等诗学语言内涵,对诗学语言作出了形上思考,确立并建构了诗学语言本体论立场和话语形态,从而深化拓展了当代中国诗学语言本体论研究,为在新世纪重建中国诗学提供了独到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传统农业社会语言规划”、“现代工业社会的语言规划”、“网络时代的语言规划”,探讨不同时期政府行为在语言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维系语言规划工作顺利展开的内在机制,力图找出语言规划的规律和历史依据,为当代和今后的语言规划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认为,人是语言的存在物,人在语言中栖息是理解的基本前提和起点,理解中的视阈融合就是一个解释者和本文之间无尽的对话--游戏过程.籍此揭示了理解与语言的共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解释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学界最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实现语言的通俗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评价机制建设;对大众进行细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当代中国的流行语进行分析。指出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广为流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语言。流行语具有阶段性、时效性和使用上的高频性等特征。流行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对当代中国社会流行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流行语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新词、旧词语的重新流行、外来词语及影视歌曲等大众媒体的经典语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行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探讨当代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层次--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演进问题。作者从简评该领域前人的理论研究特点出发,界定了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整体性演进的内涵;然后着重从理论上揭示了当代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的实质、动因和机制等,并以东亚为例证作了实证分析和定量验证;最后联系中国在新世纪中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时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该课题研究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理念,结合美国景观设计与教育,对比研究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景观设计系统理论思想为指导,经过分析、归纳、总结,认为景观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景观的物质实体隐喻、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其二,景观也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对该环境的印象。该课题寻找当代的设计语言,应对环境景观触及的社会、环境及文化问题,从“当代设计语言”、“生态性”、“人性化”和“人文价值”等角度着重研究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于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的营养,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它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中国园林美学的古典范式;另一方面又在当代景观设计吸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营养的同时,以后现代主义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为表达要义,使当代景观设计教育具有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与自底向上逐层综合是制定总体规划的有效方法。文章详细讨论了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和有关的辅助方法,包括确定規划范围的总体法(Portfolio),定义职能领域、职能、管理活动和有关实体的自顶向下分析,确定系统结构的实体分析与组合、实体活动分析和U-C数据库计划。  相似文献   

12.
交互阅读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阅读过程的本质 ,比较自下而上的阅读方法、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和交互阅读方法等几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建议采用与阅读本质相适应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方法 ,提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交互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既要以阅读材料为本 ,重视语言文字的解码过程 ,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阅读策略 ,激活头脑中相关的图式 ,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听力理解程序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程序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现代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程序分析的新启示:1)“自下而上”能使听者利用已知语言图式来诠释所获得的信息;2)“自上而下”能使听者使用语言知识来理解所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权变理论分析框架,以沃里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2015年战略规划蓝图为样本,分析创业型大学战略规划的特征。研究表明:创业型大学的战略规划具有灵活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战略规划的制定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并具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战略规划流程,大学使命与价值观在战略规划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旨在通过分析沃里克大学战略规划为中国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是建构一语篇转换能力之交互模式。该模式强调译者与源语及目的语文本的互动以及理解和再表达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信息处理模式的互动。正是自上而下模式的预见力使译者在面对意义含混的语篇时,能够借助自下而上模式判断出最有可能的预期信息。实例分析说明该交互模式使译者更能充分地再现原作者通过其作品所欲展现的整体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城市形象传播的符号和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宁夏城市语言景观中,自上而下的语言景观折射出官方对待汉语和英语语言权势的态度,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则从私人领域的视角反映了语言景观的经济性与文化认同。私人标牌与官方标牌呈现出一致的语言认同,宁夏银川市七个区域的词汇网络图表明私人标牌更注重标牌语言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两种"功能"观,分析其中与科技英文说明书的翻译策略的有关因素。考虑到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等涉及的方面及相应的功能范畴,提出应该根据不同语境变体,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科技英文说明书汉译的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英语阅读模式,诸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相互作用模式(图式理论模式),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英语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式理论在研究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模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外语听力理解的研究与实践中。该理论认为,听者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共同作用于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图式储存越丰富,对语篇的理解就越准确。鉴于此,在日语听解实践中,应积极构建并激活语言、内容、形式三种图式,以加速听力理解的进程,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生成的两种主要途径。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阐释,并分析了当前民间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民间组织制度变迁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