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中叶在《布罗代尔钟罩与制度收益共享——一个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视角》一文中认为,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复杂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中的农民没有能力从现有的制度框架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践方面先后创造了入股、置换、联建等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和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但也面临着农村宅基地入市的法律困境、粮食生产安全困境、上楼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必须在制度创新中尊重农民的首创、尊重农民的意愿,建立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  相似文献   

3.
夏永祥 《人文杂志》2008,5(1):92-97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工农城乡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为了破解"三农"难题,曾经采取过两种极端思路,一是把农民拒之城市大门之外,二是在"三农"之外寻找出路,让农民向城市突围.实践证明,这两种思路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为了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内外兼治,既发挥工业与城市对"三农"的外部拉动作用,同时又练好"三农"内功,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任何制度变迁在产生制度收益的同时必定有相应的成本分担,既有的"低成本城镇化"实则是以过高的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替代了财政成本。城镇化的制度收益过多地被工业化及其载体城市获得,相应的代价则为"三农"所承担。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导致既有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探索走均衡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融为一体,放在一个平台上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增收为切入点,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要把国民待遇还给农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以及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员之间统筹发展医疗保障体系,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和转换势在必行。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做到成功衔接整合,才能最终促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转化,才能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要加快城乡人口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城乡产权制度、城乡财税金融制度、乡镇政府管理制度和公共品供给制度等六大方面的制度创新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谭丽  吴中宇 《兰州学刊》2012,(4):116-121
土地流转制度是新时期应对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价值低下而适用的新的土地利用制度。然而土地流转后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功能对过去土地保障功能的替代如何转换成为重要议题。文章通过城乡统筹的视角来论证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城乡统筹的社会结构主张城乡之间的公平待遇,城乡统筹的产业结构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提供需求,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也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流动提出平衡城乡社会保障的制度需求。分类保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提升城市保障的"拉力作用"是文章给出土地流转后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廖宇翃 《西部论坛》2011,21(1):41-46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五个统筹"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城乡统筹发展能有力地促进其他各个方面的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和非均衡发展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突出矛盾和最大障碍,消除这一"瓶颈",必须抓好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分割问题须有制度创新,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是探索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性探索的成败与否.为此,作者提出了三大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