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情感沟通的同时,培养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亲子游戏是儿童适应社会环境、与人交往的基础,让儿童在欢乐中学会了做人做事。  相似文献   

2.
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情感沟通的同时,培养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亲子游戏是儿童适应社会环境、与人交往的基础,让儿童在欢乐中学会了做人做事。  相似文献   

3.
"我家孩子情绪波动很大""我家宝宝脾气很急""我家孩子是个慢性子"……我在周末的亲子课上,听到不少家长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情绪问题。在亲子领域研究多年,我很早就发现,家长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情绪标准来判断孩子的情绪是否正常,但要追问他们孩子是什么情绪?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可能大部分家长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4.
蓝天 《伴侣(A版)》2021,(8):48-49
一、利用假期,建立优质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矛盾难免发生,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亲子间的矛盾,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在亲子沟通中,"听"和"说"都是很重要的,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孩子需要被理解,而父母需要学会听懂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做出这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亲子阅读是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早期阅读对儿童语言理解能力、读写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从幼儿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亲子阅读环境的创设、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对河北省城镇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河北省城镇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本文主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缺失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关注并予以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  相似文献   

8.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青少年的社会生存样态整体状况良好。其中家庭关系与亲子交流状况成正态分布,但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亲子交流的质量并不理想:人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虚拟交往极度上扬,但交往质量因对象而有所震荡;思想状况受媒体影响较大,因年龄而差异,但总体认知模糊,对比度不清晰;学习压力依然较重,素质教育有名无实;对此必须予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家庭关系的确立,亲子关系是众多人际关系中最早建立起来的,对于儿童的成长和人性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亲子冲突又是儿童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有效地化解亲子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提高人际适应能力,对儿童的心理、社会和认知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社会工作者角度分析亲子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策略,总结了亲子关系冲突有效化解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亲子关系对亲子双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者的差异,为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提升双方的主观幸福感探索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两代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成就型动机、情感支持需要、家庭和谐以及对同伴交往态度.而这里的每一个因素都是一把双刃剑.能更多地给双方带来幸福感的同时,也容易带来负面情感.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常常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是胆小怯懦、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低、沟通能力欠缺,不会也不敢与人交往。很多孩子早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跟老人建立了强烈的依恋关系,感情深厚,反而对父母情感淡漠,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情感链接。当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因为没能在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及时建立亲子关系,或者原先已有的亲子关系已经断裂,因而亲子间冲突不断。这样的情况下,常常需要父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复或者重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6日,在深圳市龙岗区妇联开展的一个儿童教育家庭论坛上,很多家长反映,自己深爱孩子,却因对儿童教育认识的不足,往往出现溺爱、骄纵或过于严格、苛刻等问题,造成亲子关系不和.怎样能够在亲子沟通、感恩教育方面给予家长更加深入的指导,促进参加者亲子关系和谐发展?为回应这类家长的需求,我们决定开展"儿童爱之语——亲子感恩小组"活动,借用"儿童爱之语"的理念,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设计小组活动,让组员在此过程中边体验边学习,从而得到能力提升,促进组员亲子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3.
曹蕾 《现代交际》2014,(5):130-130
沟通交往能力受损是孤独症的显著特征,沟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是孤独症人士一生面临的难题,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沟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孤独症治疗领域介入重点。  相似文献   

14.
体育游戏是一种锻炼和娱乐,能创立一个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让儿童全面发展。将体育游戏融入儿童友好型社区虽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但也能让社区更具有活力,儿童的参与更为积极,有助于营造社区的幸福感及社区建设。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同时满足儿童的体育锻炼和娱乐的需求以及安全问题。此外,游戏中的亲子交流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以羞耻情绪理解能力、情绪状态、情绪作用类型为自变量,采用经典囚徒困境改编的合作游戏范式作为因变量合作行为的测查方式,探讨80名小学六年级儿童的羞耻情绪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学儿童的羞耻情绪理解能力对其合作行为有显著影响,高羞耻情绪理解能力的小学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2)情绪状态与情绪作用类型对小学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羞耻情绪状态下的小学儿童的合作行为受情绪作用类型的影响比控制情绪状态下的小学儿童明显。  相似文献   

16.
儿童游戏辅导是处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的最适当的辅导和治疗模式.本文从儿童游戏、游戏辅导的概念入手,对如何利用游戏辅导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05,(10):43-43
亲子趣事征稿:讲述亲子情趣,大家同乐。欢迎您将身边的亲子趣事寄来,来稿请注明“亲子趣事”。可发邮件至:huangxiaoshan@163.com。  相似文献   

18.
柯淑育 《职业》2017,(28):26-27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完成交往活动的主观判断、信念和感受.因为就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对中职生人际自我效能感的要求越来越越高.校园心理剧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体验自己和冲突对方的心理反应,学会处理心理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它让中职学生换位思考、多方合作、把握情绪、呈现解决人际冲突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亲子趣事     
亲子趣事征稿:讲述亲子情趣,大家同乐。欢迎您将身边的亲子趣事寄来,来稿请注明"亲子趣事"。可发邮件至:huangxiaoshan@163.com.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受到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将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母亲外出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低于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是由于父母不在家,特别是母亲不在家的儿童更倾向于同"后进同辈"交往,形成了不利于学习的同辈亚文化,最终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同辈交往,促成积极向上的同辈关系,激励留守儿童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