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社会福利时代与构建福利型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实务模式建构营造适宜环境,社工专业发展、社工实务模式与社工实务理论创新等议题应运而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主要包括实务哲学、实务理论、实务模式、实务智慧、实务经验、亲身感受和社会生活实践七个类型,代表社工实务不同的层次结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源于生活实践,指导专业社会服务,确立社会服务基本原则,划分社会服务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界定社会服务对象,规定社会服务过程与程序,选择适当的助人方法技巧,确定专业服务标准,指明专业服务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最突出的特征是融微观化、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过程化、方法论、生活化和个性化于一体,将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助人方法和专业服务有机整合起来。中外历史经验证明: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与理论创新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众多,尤其文化与福利文化等结构性因素都深刻影响社工实务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状况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模式和制度安排的结构功能。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精髓是如何看待、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祉,实质是反映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理论创新能力,反映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现代化建设程度。  相似文献   

2.
多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模式具有多重涵义,有基于文化和制度的,有基于理论的,有基于社会工作方法的,还有基于地区和实务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经验,在理论视角下建立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并讨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的基本涵义,以人的需要为本是本土社会工作模式建立的核心.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类型和需要内容,评估他们的需要是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基础,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是制定社会工作实务方案的目标.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嵌入中国的社会制度体系中,嵌入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嵌入中国社会政策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既使中国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灾后心理救援成为重大社会政策议题,又使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还使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成为重大的政策议题.本文从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区分了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差异,为灾后社会重建和中国特色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学科基础.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应优先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科学定位心理学服务层次.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工作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模式是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贯穿于社会工作整个实务过程中的一种概念化设计与经验总结.从其形成路径来看,社会工作模式既可以是从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中演绎而成的.如果我们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模式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具有不同型态的类型划分.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整合,各种带有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整合模式也开始出现,并大有引领社会工作潮流之趋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处于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从新的视角审视。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工作在西方发展的历史维度出发,深入探讨社会工作现代性与专业属性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分析视角解释当代社会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转向、变化和挑战。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工作发展始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务的关系,要通过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路径来理解专业实务的内在特质,分清一般助人实务和专业助人实务的本质差异,从而在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整合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社会工作发展异常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是被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的,社会工作具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实务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二,社会工作实务操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社会工作以实务见长,但必须有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必须通过学术研究对社会工作实务做出理论概括。其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关系。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是社会工作教育和发展的基础,必须通过规范课程设置、完善教材编写、建立学术研究阵地来体现;其四,社会工作发展与职业化的关系。没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都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加快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与优化对建构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重要作用,对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中国要想发展专业的社工队伍就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依托需求发展社工教育、实行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并进行分层分类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达到加速社会工作专业职业化和本土化进程,促进社会工作良性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迎来前所未有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不约而同聚焦社工教育制度和社工人才培养。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基础理论研究、宏观政策研究、实地参观考察、比较政策研究等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阶段与历史变迁轨迹,并提出了完善社工教育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及其教育在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理论研究、实务领域拓展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质疑和忽视的。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双重困境,由此构成严重制约着社会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环境系统。为此,需要从社会工作研究、教学改革、政府支持等层面,通过社工界内部的作为和政府及社会外部条件的改善去积极应对,这是社工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熊跃根 《江海学刊》2012,(4):132-139,238
自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其一直受到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21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精选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涵盖弱势群体、问题群体、社区、家庭、企业、学校、医院等方面的社会工作实务。立足理论研究,面向实践应用,是社会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月刊大16开80页单价16元年价192元主要栏目:专题研讨社工理论社工方法社会政策社工实务社会工作者社会调查社会组织比较与借鉴编辑出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邮发代号:80-759订购地址:北京9666信箱市场部邮政编码:100086订购电话:010-82503412、82503029、82503438、82503439网上订购:登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网站http://www.zlzx.org  相似文献   

12.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特质和生命力,对社会工作实务取向的分析有助于更完整地看清现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脉络。与以往“个体—社会”二元分析不同,社会工作的实务取向实际上存在个体治疗、人际改善与社会倡导三种类型。对此,尝试从核心内容、范式特征、理论基础和服务形态四个方面来比较三种实务取向的分歧,进而从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三个理论框架来剖析这种分歧的根源,并尝试提出通过“关系重构”来实现对社会工作不同实务取向分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评估概念、评估的需求、评估的方法论、评估模式等四维度构成了社会工作评估理论的取向。社会评估活动的意义在于对社会服务过程的绩效与效率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社会工作评估活动,从需求评估到结果评估贯穿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始终,因此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导致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出台,深刻改变了社会福利制度特征与政策模式,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经济市场化、福利社会化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促使社会政策框架形成,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初露端倪,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教育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出场路径,内蕴其中的是"政府为体、社工为用"的中国逻辑,其中政府利益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隐性逻辑.在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之下,西方社会工作原有的价值观基础被抽离,部分原则、理论、方法与工作模式嵌入到我国原有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体制之中.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又决定了社会工作依附式生存的长期性与独立式发展的趋势性.在依附中寻求独立、在抽离中重新扎根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工+"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概念,涉及社工主体+、社工领域+、社工手段+等。在社会工作拓展视域中,"社工+"的核心是社工领域+,即社会工作在其传统实践领域获得较好发展的基础上,使其可能应用的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既促进相关领域事业的发展也促进社会工作本身更大进步的一种举措,它是社会工作拓展和社会工作推广的一种带有模式化的简约表达。"社工+"的对接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责任所及的公共服务提供和社会治理创新层面;二是政府责任难及的正常社会生活维系和社会关系协调层面。要使"社工+"战略有效推进,需要懂得"社工+"的基本方式,要求制定"社工+"的系统规划,必须提供"社工+"的资源保证,更应吸纳"社工+"的高级人才,强调建立"社工+"的成套制度,重视强化"社工+"的管理协调,积极关注"社工+"的创新面向;设法防止"社工+"的过度跨界。  相似文献   

18.
闻英 《东岳论丛》2012,33(1):30-35
社会质量理论是国际社会关于社会发展研究的前沿理论,其基本思想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构建走向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模式.社会工作在社会质量视角下,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明确和积极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建立社会工作制度是社会质量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四个方面略述了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影响力,即西方社会革命以及慈善文化是社会工作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社会工作扶贫救济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即使它没有形成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是否掌握不同文化下的普世价值是社会工作实务成败的关键;在发展适合自己国家文化背景的本土社会工作的同时,要警惕外来文化的殖民。  相似文献   

20.
慈善、公益、保障、福利事业与国家职能角色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慈善、公益、保障、福利等核心概念流行,但各自内涵外延界定不清、相互混用现象严重,这既影响学术积累与理论创新,又直接关系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安排,进而影响社会服务提供和社会福利发展方向。模糊国家、市场与民间组织的社会边界,淡化国家的社会福利责任,混淆国家与社会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影响社会制度框架设计与社会政策模式的选择。本文首次系统区分慈善、公益、保障、福利、福祉等核心概念,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层次结构,指明社会发展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