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史记》、《汉书》分别创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 ,但它们都记载有秦亡汉兴到武帝时期 90多年的历史 ,具有可比性 ;从对项羽、陈涉等人物的评价 ,可见司马迁、班固史观的差异和优劣。  相似文献   

2.
班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其代表作《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班固及《汉书》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第一,首创纪传体断代史的体裁;第二,整齐和完善了纪传体的结构;第三,重视史书编纂中的文字表述,给后世史家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7,(6):31-36
司马迁《史记》载录五帝至汉武3000年史事,勒为一书,共52万多字,开纪传体史书之先。班固《汉书》约80万字,记前汉一代史事,其中汉高祖至武帝太初以前,内容多据《史记》。今考《汉书》参考《史记》之篇章多达61篇,因此,《史》《汉》对读自《汉书》书成以后屡有出现。《史记》成书以后,流传不广,甚至因"微文刺讥"而号为"谤书"。至于《汉书》,极载汉之盛德,传习者众,评价似与《史记》迥异。其实,二书内容相同之处甚多,何以一为"谤书",一为歌功颂德之文?据二书互见之文,可见其中之《春秋》笔法,以及班固《汉书》之史家精神与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的伟大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早为学界所公认,无须赘述。其中,它最为学者称道的,是它忠实于史实的“实录”精神。稍后于司马迁的汉代史学家班固这样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一部史书,能做到“文直”、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阐述《史记》在史书体例编辑方面的成就。《史记》的编辑特色,在中国历史编辑学的产生和发展史中占据承前启后的地位,使纪传体史书定型化和规格化。《史记》的结构共有七个组成部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史评》及《自序》等,这些形式既有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而使其成熟,亦有自己根据著文之需而创立的体裁。《史记》的七种编辑体例在书中视内容需要而有多有少,有详有略,彼此之间既有纵的联系,又有横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史记》编辑体例的成熟化和科学化,使纪传体史书在以后的年代里在中国史书编辑中占据了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家骥 《理论界》2015,(2):121-125
断代史形式的确立既意味着班固思想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史学的转型。《汉书》创立全新的官方史学范式。一方面它开创了记载单一王朝兴亡的断代史形式。既突出王朝的正统性,又便于保存官方政治文献。另一方面《汉书》改造了《史记》的叙述模式,削弱叙事性和个人色彩,创造出切合官僚制度运作方式的历史书写形式。这样,纪传体史书最终成为来源于王朝政治记录又服务于王朝政治运作的史学形式。班固史学思想的转变以及《汉书》的体例体现出东汉初期政治局势以及政治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记》、《汉书》对人物个性与命运逻辑的表述迥然有别。《史记》记述人物以天性为主,《汉书》则以德行为主;《史记》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汉书》则认为德行决定命运。这主要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在历史观、写作宗旨上的差异,以及两书反映的史实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人叙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西汉中期的武帝,网罗上下三千年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其崇高的史德,卓越的史识,精湛的编纂体例,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并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轨迹。他首创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的先例。描绘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画廊,才尤为中国传记文,学树立了;又高的丰碑。要读懂《史记人须读懂司马迁的人生,屈辱的人…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不仅在史学范畴创造了通史、正史的先例,被称为史书的“极则”,也在文学领域中,创造了纪传体散文的典范。兹仅就其文学方面的价值。略述于下: (一)《史记》纪传文学的宝贵根据 《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列传”和一些“本纪”、“世家”中。考其根据,应有三个方面,都是极其宝贵的。 其一,在思想方面,主要导源于儒家,其次也受道家和法、墨诸家的影响,既有继承,又有改造,这在当时显然是进步的。司马迁十分尊重孔子和六经,《史记》之作,就是标榜《春秋》而又有所发展改造的。班固说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先黄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是历代纪传体史著的范例。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司马迁一生著述中虽然没有什么专门的政治论文留下来,但是,在他这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中,特别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论  相似文献   

11.
肖波 《晋阳学刊》2006,(3):125-126
同为汉代史学家的司马迁与班固生活年代相距不过150年左右,《史记》《汉书》传写的人物及活动情况大致相同,但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思想及经济思想则大异其趣。拿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一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二人经济思想的不同。一、为货殖列传的动机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他为什么要写《货殖列传》: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意思是说,他在《货殖列传》中所列举的人,都是布衣匹夫,没有政治凭借,完全以个人的力量,创业致富。他们的行事,应…  相似文献   

12.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陈其泰 《人文杂志》2012,(4):112-122
班固在东汉初撰成的《汉书》,是一部为中华文化传统继往开来的名著。以往有过的因为要抬高《史记》地位而贬低《汉书》的做法,对于这部名著是极不公正的。通过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三方面的认识:一、从南北朝至两宋"《汉书》学大兴",其中包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表明《汉书》对前代文化成就加以总结,又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二、在历史编纂上,《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著史新格局,成功地解决了历史编纂上的难题,保证"历史记载的长期连续"得以实现;三、在记载内容上,班固以"实录"精神和进步史识为指导,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对抗两汉之际盛行的图谶神秘妖妄之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史记》研究应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司马迁及其《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尤其是建国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问题不断深入,成果可喜。但近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司马迁以其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宽广而博大的胸襟、坚强而超人的毅力、卓越而天才的史识与文才,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和世界史性质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成为历代史学的楷模与文学的典范,对后世的史学、文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学科,皆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它、研究它,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史记》研究作品,从而使《史记》研究成为一门具…  相似文献   

16.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占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记》中列出姓名的历史人物有千余人之多,其中,除一部分无所作为的帝王和诸侯仅在世系赓续中录其姓名外,其余的三五百人,都有专传、合传或附传,记叙他们的事迹、作为、性格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至少有几十个人,成了流传千古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典型人物。如:秦始皇、赵高、刘邦、张良、韩信、萧何、苏秦、张仪、信陵君、蔺相如、扁鹊……。  相似文献   

17.
杨丁友 《学术界》2008,(1):214-218
<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史籍中第一部完整、全面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史书.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五体结构的设置、叙事时间的连续、社会历史生活内容的拓展和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刻写等途径和方法,构建了我国自黄帝起至汉武帝天汉年间止三千多年的完整历史,开创了史书多途径、多角度完整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先河,给我们的历史撰写工作提供了方法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汉书·艺文志·六艺》中,著录“春秋家”,其中有《太史公》百三十篇,是史部尚在图书分类中未蔚为大国而附于经部的唯一的一部史书。此外,有《司马迁赋》八篇著录于诗赋中,在《艺文类聚》中尚存有一篇《士不遇赋》,其余都已散佚。《汉书·司马迁传》中还有一篇感激顿挫的《报任安书》,抒情言志的书翰文。这些说明了司马迁亦文亦史,具有兼长。可是,如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来衡量,毕竟当以《史记》为司马迁的主要代表作。因为,记事记言,左右史各自有其成  相似文献   

19.
班固(32—92)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所撰《汉书》100卷,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班固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除了在《汉书》的纪传文章中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以外,还创作了一批很有成就和影响的辞赋,如《面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其成就可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等相颉颃,被后世并称为汉赋四大家,具有较高的地位。班固与两汉时期大多数文学家一样,都较少涉猎诗歌创作,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寥若晨星。但就在他的为数不多的诗歌创作当中,竟有一首完整的五言诗,这…  相似文献   

20.
自司马迁《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典范后,一千多年来纪传体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正统,与中国封建制度相始终,其影响可谓深远。纪传体史书分为纪、传、志、表四部分,各部分体裁、内容互不相同,其修纂之笔法义例亦各不相同。本纪以帝王为核心,以编年为形式,提纲挚领,为一代史事之大纲,在纪传体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编纂方式上也自有它的特点。了解和认识这种文体的编纂体例、书法特点,对于正确阅读和使用本纪十分必要。我在考订《宋史·本纪》时,发现不少学人将《宋史·本纪》本来无误的记载说成有误,由此而致变是为非,厚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