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真理层次     
<正>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认识过程,无论是对于世界整体的认识,还是对于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认识,都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这些阶段说明真理是分层次的。一、真理层次的客观基础1、物质世界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真理层次。现代自然科学体系证明了物质世界结构是分层次的。人类在这个庞大的物质世界结构体系中生活,只能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认识物质世界,绝对不可能一下子  相似文献   

2.
哲学上所谓的“怀疑”,指的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现象及认识有疑问,持有疑义,表示不相信或不信任,是与肯定相对立的方面。本文试就怀疑的特点、作用以及怀疑与怀疑主义的区别谈点看法。一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地认识真理排除谬误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真理也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发现和发展是人类世世代代进行探索的结果。在客观真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而具体的正确反映。客观性和具体性是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深刻性是真理的非基本属性。广义的真理包括感性真理、理性真理和统性真理。真理发展有三种情形 :一是认识由感性真理上升到理性真理 ,又由理性真理具体化为统性真理 ;二是理性真理自身不断深化、丰富和更新 ;三是由对某一客体的正确反映发展到对新一客体的正确反映 ,乃至不断扩大对整个外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的过程。真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在于认识内部理性认识和统性认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4.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人类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与研究就不断进行着。这种认识历史悠久,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特征。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阶段不断变迁的客观要求,反映出人类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研究人类对生产要素认识的过程对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真理在认识上的形式主观性表现为实践中的理解歧义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某一真理的客观内容,只要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迟早会被人发现。但在真理形成过程中,主体因素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并决定着真理的具体形式和表达方式,使其获得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实现,也是在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又是在认识与实践——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中实现。这三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条规律的协同作用,体现真理的发展过程。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所谓“总和”,并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指趋势、累积、延续、总汇等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由若干互不相关的相对真理的相加构成绝对真理,而是由“一个接一个”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层次、阶段的相对真理,形成套叠结构,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无限互相转化,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使得客观真理愈来愈丰富、多样。真理的发展又是在真理和谬误——人的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始终是对立的,不承认这点,就会导致相对主义;但若把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夸大为任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离不开情感的推动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学校情境中的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自然也少不了情感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这也是客观的要求。从理论上看,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 第一,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 人类劳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劳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者运用一定的劳动工具  相似文献   

8.
论经验真理和理论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经验真理和理论真理李继武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无疑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但只要审视一下真理的自身体系,我们就会发现真理可以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上得到表现。这里的不同认识水平是指经验水平与理论水平两个层次。我们可将这两个层次的真理称之为经验真理和理...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真理与科学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真理是对科学真理的反思和超越自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 ,关于真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症结所在就是以往哲学所理解和讨论的真理都是科学认知真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真理即科学真理。没有突破科学真理的框架 ,是用旧真理范式来重新理解真理 ,因而 ,没有实现真理层次的跃迁。哲学不是科学 ,哲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殊功能 ,因此 ,科学真理也不是哲学真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仅仅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而不是唯…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发展,反对僵化 在开放中发展,反对封闭──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科学真理发展规律初探伏耀祖社会科学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人们对人类社会这个客观对象的认识,是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由不完全的认...  相似文献   

11.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读了李振伦同志在《河北学刊》1983年第2期发表的《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以下称《李文》),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我们认为,该文提出的许多重大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他所愿望的“澄清长期围绕真理讨论所出现的众多分歧”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而会将人们引向他途,所以在此同李振伦同志商榷。 一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什么是真理(包括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对于真理的“普遍”(《李文》的用语)看法是:真理是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致的认识;或者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简单地说,真理就是人的正确认识。同《李文》相反,我们认为这个“普遍”的看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因而包括所谓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就都既不是人们的主观意识自身,也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带有人们的主观形式,也有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次,真理作为认识,当然只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而不是错误的认识或错误的反映。既然真理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属于主观的范围,因此人们有时称其为“主观真理”。譬如,马克思就讲过“思维的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  相似文献   

13.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关于真理的定义遍及于所有可见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然而,笔者以为这一为大家公认的真理定义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真理定义。它只是客观性真理的定义,不能包容主观性真理。不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正确揭示了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关系,肯定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真理性认识的重要内容,但上述真理定义具有缺陷无疑是明显的,就是它把真理性的认识局限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之内。它实际上断定了,只有勺I客观事…  相似文献   

14.
一整个人类的认识史,是一部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历史。所谓真理,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这种真理性认识一经产生,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看,在于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便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评价就是对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中的作用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价值评价。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中的统一决定了真理检验与价值评价的统一,实践评价是检验真理的逻辑起点。在一定的意义上,实践评价比检验真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但是,是否认识了真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逻辑的证明.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认识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逻辑证明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逻辑证明的意义和一般方法谈点浮浅的看法:逻辑证明的意义,主要是使来自实践的认识更好地具有原则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预见性,避免或减少在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产生的实践的盲目性.逻辑证明所以能起这种作用,就  相似文献   

17.
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则是在人类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建立的、以主体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同主体的需要是否相一致、相符合的关系,二者作为主客体关系范畴,在概念中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19.
看了吴家麟同志的《真理能有阶级性吗?》一文(见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八○年第二期),觉得有些观点不能苟同,下面仅就"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与吴同志商榷.吴家麟同志认为,"真理属于客观范畴".我的看法与此完全相反.我认为,真理应属于主观范畴.其理由有三:第一,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而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与被反映物——客观世界应属于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二,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存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不能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分别归入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三,划分范畴的根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真理区别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一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阶级、不依赖于人类的,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罗刚健和冯丛林同志认为这个阶级烙印也打在真理的主观形式上(见《哲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这就发生了问题。在认识中,既没有只有客观内容而无主观形式的真理,也没有只有主观形式而无客观内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