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2001年财政部部长宣布减持变现部分国有股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并借此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之不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之后,中国股市就一改以往红火的景象,从此踏上了漫漫熊途。4年间,股市虽然也有过一些上涨,然小涨大回,进一退二,上证指数从2200多点一直栽到了目前的1100多点,股市走势图呈现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惨烈景象。股民财富大面积缩水,许多券商濒于破产,金融危机因子孕育其中。目前管理层心急如焚,损失惨重的股民翘首企盼,中国股市何时才能牛起来?  相似文献   

2.
乔新生 《决策》2001,(12):28-28
一个执行了3个月的部门规章被终止,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全线涨停。这一现象本身说明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十足的政策市。3个月前,《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实行减持。当时我曾戏这是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变相的征税,而且征收的是社会保障税。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次减持行为和征税实在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首先,国有股减持实行的是取自于投资人,用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其次,实行“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是一种典型的掺沙子的减持方式。它等于国家利用手中的资源实行强制性的搭售,在市场盘子不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变相与民争利;最后,在市场上违规资金庞大的情况下,国有股减持,等于使那些嘴里叼着一块,眼睛盯着一块的大投资家们心中发慌,他们害怕原来一动不能动的国有股如猛虎下山,于是赶紧吐出嘴里的一块,溜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要是不狂泻,那才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3.
回顾2001年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富有戏剧性。 尽管2001年中国股市被称作“监管年”,但2001年中国股市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非“市场价国有股减持”莫属。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市场反应强烈。怎样看待国有股减持?减持方案对证券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办法》的规定?这是人们所希望了解的,也是秘书人员需了解的金融证券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股减持是目前证券市场各方的一块心病。怎样减才能不致对国家经济环境造成影响,形成对国家、对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多赢局面。研究表明,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好前提和方法问题。前提:让谁为减持国有股买单? 国有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国情所致。国有股的本质是国家代表社会管理公共财产。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是正确体现了国家的职能。但问题的核心是:该让谁来为国有股减持买单?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盈率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独特的股权流通结构造成了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的失真,同时也使市盈率的变化难以有效的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波动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流通股比率、金融深化结构以及物价指数在股票市盈率中的反应。研究发现,要想真正使国有股减持不对股市造成巨大的冲击,就必须从根本上调整金融深化结构,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并对我国股市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5·19”行情,经历了关于股票的经济界大辩论,经过了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十五”规划的宣传落实,在上证指数重上2100点的时候,股民的心态如何,对股市的前景作何瞻观,他们对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有何感受,对规范股市的政策措施作何评价等等,笔者近日对各类股民特别是中小股民作了随机采访。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股减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特殊的主体构成,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引发了众多的市场问题,解决国有股的流通是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关键.从国有股减持具有的期权特征角度,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临界条件.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设计了政府(委托人)和市场投资者(代理人)各自的价值函数及激励策略,根据极大值原理建立了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在案例分析中,分别以每股净资产和股票内在价值为减持边界条件,给出股票市场价格与减持价格及转移价值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确定减持价格.  相似文献   

9.
保基金是近期出镜率最高的名词,几乎每天媒体上都会出现社保基金的新闻,其原因就是社保基金即将挑选基金管理人,社保基金入市又成了市场的期待。"的确,股市从2100点下挫以来,已达15个月,投资者损失惨重,而社保基金的入市,在一定程度上是万众瞩目,有如救市。"那么,在目前的市道下,社保基金入市能否托起股市之重,点燃股市的希望之火呢?冷静地看,恐怕会使股民失望大于希望。"社保基金入市有限"社保基金的来源包括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产权高度分散企业出现的 “ 丑闻”、转轨经济国家私有化的消极影响和我国股份制改革未能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践证明,产权私有化不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灵丹妙药”,国有股减持不合时宜。为验证该结论,本文以深沪两市 2001年综合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曲线关系,且它们与公司绩效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负影响不显著,流通股的负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政府、公众投资者和承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形成“多赢”的局面 ,实际上是国有股减持涉及的代理关系中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公众投资者在现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中对股权价值的低水平预期。由于国有股东不会轻易放弃其私有收益 ,使得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所以 ,在现行的减持方案下国有股出售受阻 ,就谈不上国有股减持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证券市场功能效率的意义。要达到现行《减持办法》中确定的国有股减持目标 ,必须在政府与公众投资者之间实现激励相容。这实际上是要政府“让利”于投资者 ,打破目前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路径依赖 ,从证券市场功能完善、健康发展以及由之实现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股市交易中,掌握了股票知识,懂得了股票交易技巧,无疑就能创造更多的获利机会,且看成功的炒家是如何运用股票交易技巧圆了发财梦的。至于新手、笨手或净输家是否一用就灵,那就要看他们是否会用、巧用、妙用了。 熊市中“扒份”经 早在1986年上海发行飞东股票时,有位C君就领风气之先,成了大上海第一批股民。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滞,上海股票终于从跑道上起飞了,凭手中的原始股,他狠狠地赚了一笔。但他承认,那是趁大多数上海人睡大觉时赚的稳当钱,算不了什么真本事。真正让他大显身手,是在上海三次股市大跌之时。“牛市”人人都能赚钱,而在“熊市”中“扒份”才是真本事。C君信奉一个信条;危难见英雄,熊市练股民。可以说,他是小本入市却又运转自如的股海弄潮儿。 上海股市出现熊市,早就在他预料之中。1992年5月,上海股市取消涨停板制,放开股价,老股新股互相攀比,涨势如潮,猛得很,一天功夫就上涨30—40%。在众  相似文献   

13.
股市与楼市     
中国股市走到今天的窘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股市问世之初,懵懂入市的人们还没弄清股票为何物,就过早地制造了杨百万神话,片面放大了股票的生财功能,而将“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警示当成笑柄。1996年前后兴盛之期,交易大厅人满为患,各路资金蜂拥而入,买到股票就像买了棵摇钱树,“全民炒股”,“傻子都赚钱”,股市成了疯狂的圈钱地。有些上市公司浑水摸鱼,趁机造假,加之监管不力,内外串通,将股市推向冬天边缘。终于,随着许多上市公司行骗劣迹被揭露,挤压泡沫,股民的信心也受到重创——上证综指由2245点高位唏哩哗啦往下跌,直跌到目前11…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 重要参考 国有股减持近期难以继续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最近表示,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在谈及近期国有股减持是否会继续进行,将来是否还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时,李荣融说,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有经济布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价格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九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给出了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一个定价模型。根据具体公司的不同情况,利用本文的定价模型可以具体模拟出每个公司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并且计算结果介于公司净资产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同时,利用本文提出的国有股减持定价模型,能够证明无论是以净资产价值还是以市场价格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今年5月1日至6月16日,短短一个半月中,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共累计减持2172.2亿元。伴随着资本减持的潮水,是股市的逐步回调,从此前的5200点高位逐步跌落至6月18日的4800点。但是这期间的回调并没有改变中小投资者关于牛市将会继续的预期。与股市下跌相反的除了暴涨的调侃段子之外,来自中登的数据显示,整个5月新增个人A股开户数1186.7万户,新增个人基金开户数509.4万户。这意味着5月以来,仍有数千万规模的散户在高位跑步进场。  相似文献   

17.
国外国有股减持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继而席卷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国有企业股份化、民营化浪潮中,曾发生过多起国有股减持事例.尽管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不同,减持的目标、范围和规模等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各国做法的比较研究,我们还是能够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再次遭遇“用脚投票” 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网上公布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阶段性成果”肯定了四大原则:“多赢”、“公开竞价形成全流通股价”、“补偿流通股股东价差的损失”、“保护非流通股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此文有事实,有分析,有数据,颇具说服力,可见中国股市之整顿规范任重而道远。股民朋友们要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清醒。  相似文献   

20.
股市de投机     
<正> 股票市场一方面表现为股票交易提供信息和场所;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机遇与风险的共存。由于机遇与风险的共存,必然就有从事股票交易的股民,利用股市的风险因素,转手买卖以获取股票价差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股市投机。股市投机也分为非法投机和合法投机。那些利用职权,搞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损害广大股民的利益,破坏股市的正常发展的行为,均属非法投机;那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股市条件下,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均属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