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职业》2020,(9):35-36
当前,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部分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衔接不当的问题,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学校也要构建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合理地选择课程的教育模块,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课程教育体系,这样才能达到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培养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2.
陆强 《职业》2020,(13):58-59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之一,备受关注。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不难发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课程衔接为其中高职的发展点,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没有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上进行通盘考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阐明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指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寿祖平  赵凤 《职业》2013,(2):98-98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3+2"教学衔接工作展开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学校的做法,从"衔接"入手,通过衔接培养方案、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技能训练等措施,力使中高职"3+2"教学做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4.
李开贤 《职业》2016,(35):75-77
"3+3"分段培养模式是2012年江苏省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之一.所谓"3+3"分段培养,是指参与衔接的对口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设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分阶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衔接模式.可见,"课程"的衔接是该试点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载体,理当受到重视.苏教职[2015]14号文件中指出"分段培养项目应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均要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然而,"3+3"试点项目已有4个年头了,课程体系建设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阐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分析中高职衔接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高职衔接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提出革新实践教学理念,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分层合理选取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统一制定标准,完善实践教材等策略,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中职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平台构建等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通过学习该课程,中职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关系数据库理论,具备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职教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高职贯通,核心目的是人才培养,关键是课程设置。要从区域技能需求入手,明确中高职机电工程专业各自技术能力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层次衔接关系。建立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学分银行,"因材因地"施教,构建灵活高效、贴近实际的中高职机电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可有效解决课程设置重复和所学知识偏离区域技能需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制度、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四方面的内容。通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针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有效衔接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姚国成  徐孟林 《职业》2013,(33):127-128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应体现为课程和教学上的衔接,根本途径是中高职教育过程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设计实施的前提是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现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职招生生源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和对口招生(三校生)。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通常采用同一人才培养方案,这使得中高职教育得不到有效地衔接。文章就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浩 《职业》2016,(23):37-38
五年制高职作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高职衔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对五年制高职在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钱秀兰 《职业》2016,(24):40-40
在职教系统中,中高职教育属于两项特定的要素,为了更好地对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进行分析,需要将二者置于大教育系统中进行研究。本文充分应用了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专业安排、师资团队等方面对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有效过渡,实现顺利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中高职院校间缺乏紧密联系,导致中高职衔接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重复或缺失,在课程评价方面不能协调统一,标准和界限模糊。其次,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环节薄弱,职业资格意识淡薄,校企合作不深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期望为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中高职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现有中高职衔接模式现状分析,发现教育观念、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和就业准入、课程衔接等问题制约中高职衔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和学生所做的调研发现,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衔接不紧密、定位不准确、课程不规范、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为此,结合行业背景及现状,设计了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理顺了中高职人才培养问题,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的紧密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其他专业中高职的衔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范名玉 《职业》2017,(18):75-77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针对目前中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石岚 《职业》2016,(2):48-49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设置在教育层次上与工作岗位设置的层次有效对接.本文就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探讨针对行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8.
吕海龙 《职业》2017,(8):73-74
从目前看,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讲授层面,教学目标也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各类、各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不紧密,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因此,运用CBE教学模式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发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针对职业能力要求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提升专业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职衔接,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相似文献   

20.
刘丽萍 《现代交际》2014,(4):177-177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进入高职就读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英语学习暴露出种种问题。在高职入学初期,应做好从中学英语到高职公共英语的衔接,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衔接。文章从高职公共英语与中学英语教与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和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