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咨询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005年是我县奋发图强、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捷报频传、科学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决战2005”和实施二次创业为主旋律,解放思想、拼博进取,攻坚破难、开拓创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变化大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3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财政总收入2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分别增长50.2%和6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舞阳县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经营方针,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支农平台。积极创新支农方式,有效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信用社自身各项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各项存款余额达11亿元,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1亿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3.6亿元,占新增贷款的90%以上。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42%和40%,位居县辖各金融机构榜首,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1530元增加到2170元。增幅达1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夏津县农村信用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把组织资金,调整贷款结构作为经营的“重头戏”来抓,稳健经营,稳步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积极筹措资金,膨胀信贷规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截至2005年末,各项存款达9.1亿元,较年初增长2.3亿元,存款市场占有率33.15%;各项贷款8.2亿元,较年初增长1.2亿元,存款余额、存款份额和新增贷款额均居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在支持夏津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县联社先后荣获德州市“文明服务窗口单位”、“文明窗口行业”、“规范化管理先进集体”、市农金体改办“收储、收贷、收息和清收盘活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德州市农信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德州市农信系统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县委、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县文明办等九个单位联合评为“特级文明诚信企业”。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谷城县在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公司制农业,创办各类公司制农业企业32家,聚集资本5420万元,从业人员5300多人,年创产值2.7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收到了“一子活全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盘点南川市这一年的农村工作,不乏亮点闪烁。2005年南川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98.75万亩,总产34.73万吨,现价农业总产值20.3亿元,农业增加值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5元。全市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开足马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服务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四大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1—11月份,全县完成GDP107.5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26.9%;出口创汇7375万美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6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谷城县以整合经济要素为首要前提,以做强板块经济为关键举措,初步形成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水力发电、生物医化、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六大经济板块,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由“点状”向“块状”的转变。2003年,六大经济板块创造的增加值可达18.72亿元,占GDP的’72%,提供的财政收入可达1.4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8%。板块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其主要作法:  相似文献   

8.
2001年,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企业“双退”改革、招商引资和经济环境整治工作,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年可实现GDP42.76亿元(2000年不变价),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9.7:31.9:28.4,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193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方针,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1,(21):106-108
问题247:博爱县有40万人口,33万亩耕地,是全国有名的“吨粮县”、“小麦亩产千斤县”和“农业先进县”。1992年,农业总产值突破了1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8元,农业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第二次飞跃就成了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按照“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产业化,狠抓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331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14.1%。  相似文献   

11.
广平是一个只有5乡2镇169个行政村、37万亩耕地的内陆平原国家级贫困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它以超常的发展速度,使主要经济指标跨入了省市先进行列。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312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3212万元,农业总产值29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67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150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777元,城乡居民存款43061万元。认真总结其“五动战略”的基本经验,对推动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特色农业牵动战略 1.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广平县将农业…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09,(30):22-22
山东庆云所有乡镇将建“农民服务大厅” 今年初.山东庆云县按照“乡建县补、乡管民用”的原则,筹资1690万元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办)建设农民服务大厅,让农民办事也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农民服务大厅纳入了政策咨询、农业技术、农村财务、农村土地、农村医疗、农民工再就业等所有涉衣部门的管理服务.对农民服务实行“一门受理,全程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以来,羊里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三创活动”,努力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服务业强镇,旅游业新镇”。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收入9331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齐河县突出“沿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全县水产养殖规模达到9.4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7.85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40%。按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的原则,通过“挖池抬田,改造低洼地”,以渔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为低洼地农业综合开发探索了一条成功路子。推广了“上农下渔”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治理改造低洼赫碱地3.5万亩,形成高标准鱼塘4500个,有效地促进沿黄区域群众脱贫致富。黄河北展区因此成为我县水产业发展的尼头示范基地。但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北展区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还远未显示出来。如何使黄河北展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的蕲春县,八十年代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为了改变“农业穷县”的面貌,蕲春县1992年开始,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12年中,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新增收粮食四千万公斤,油料四百万公斤,增加农业生产总值1.1亿元,使蕲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綦江县位于重庆南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西临江津,北靠巴南,素有农民版画之乡、西部齿轮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綦江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8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元。2007年1季度,全县生产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8504万元,同比增长37.1%。  相似文献   

17.
黄梅县地处鄂东边陲,是鄂、赣、皖三省交汇之地,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74.6万。辖16个乡镇517个行政村。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8.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8元,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笔者对黄梅县进行走访调查,获得大量先进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2-22
针对气象灾害导致农业、农民损失严重的情况,中国气象局、财政部2011年首次设立“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经费”.投入资金9830万元.在全国20个省121个县开展气象为农服务试点工作.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试点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财政支出增量向农村倾斜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1/5。也就是说,我们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强用到了农村。其次是在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以后,9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为此,中央财政为地方增加了转移支付782亿元。  相似文献   

20.
张道华 《决策导刊》2005,(12):26-28
近年来,梁平县委、县政府把“三农”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路子。2004年,梁平县生产总值达到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521元,增长18.1%,创造了历史最高增幅;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丰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6:45.6:3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