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的内涵包括:思想僵化会亡党亡国、干不出新事业;实事求是、开放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心态;社会主义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和检验标准;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理论创新的支点;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民主与法制是理论创新所需要的环境。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的伟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石,还在于指导并启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完善理论创思想,获得“三个代表”思想的飞跃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通过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思想内涵 ,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为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其观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而构成的体系,它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直接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从别处直接搬来的,而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以及他的追随者发展起来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就经济的运行层面而言,即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说是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的。但是在发展和应用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方面,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却忘了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我国经济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西方成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资本论》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辩证思想,对于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使之更具活力的理论大讨论和具体实践而言都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能飞跃式地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系统整体性、实践标准等方法论原则的独具特色,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三个代表"思想针对国际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改革深化所致的人民内部利益群体分化与思想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国外及台湾大党的瓦解或沦落的现实背景;强调追踪先进生产力以形成发达生产力、以世界眼光继承发扬创新一切先进文化、扩大我党社会基础以代表人民利益的与时俱进;归纳、综合提炼出党建原则的完整系统体系,并从三大层面要素揭示其实质与内涵;既源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又经受了党八十年实践历史的检验,并将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最首要的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生产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重申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8.
自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哲学思维创新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重树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内涵,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创新辩证思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理论和生产力理论,创新唯物史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等.正是在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引领下,中国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从六个方面研究了唯物史观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创新.一、历史主体理论:突破了历史主体的原有范围;历史主体的地位凸显;历史主体的结构改变;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二、实践理论:提出了"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方式和形式改变;实践的新领域得到开辟.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生产力的新定义;总结了生产力的新特点;生产力的结构改变.四、生产关系理论: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五、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出了"互补"动力论.六、社会形态理论:提出新的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和"技术社会形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生产力概念一个具体的定义,但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的以物质为本体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并对社会主义实践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新阐释马、恩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对于我们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推进理论创新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有生产力范畴在表述上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缺陷 ,明显落后于现代生产力现实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 ,知识是核心基础 ,持续发展是基本理念 ,效益是现实目标。立足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全面把握理解现代生产力范畴新的维度 ,科学表述生产力范畴 ,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植根于实践中的理论,是植根于唯物史现基石上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原则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的哲学依据。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为突出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进程,提出生产力标准是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客观依据.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必须存在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利用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主要表现为准确地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本质论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重新恢复实践对于理论的基础性作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不论是对理论还是实践 ,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的一般和社会主义的具体及中国的国情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从社会主义的目标以及现实和理想的关系的角度 ,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认识 ,增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可使我们更加真切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在继承马恩关于“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的思想渊源基础上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思路 ,同时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生产力的路径 ;在思想文化观念和反腐败以及共同致富方面 ,他为丰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给予科学的规定,对科学的生产力观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奠基性的论述;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江泽民关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论述,从根本上把我们对于生产力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开发绿色生产力、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 ,开发绿色生产力 ,发展绿色产业 ,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也是西部地区由相对落后的追赶工业化 ,到知识化和绿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的历史发展理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理论、突破绿色壁垒的比较优势理论、科技进步的后发优势理论四大理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