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瘾青年不是不能回头,不是不能继续上学——关键在哪里呢?一、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怕网瘾孩子反复上瘾,只是上瘾 N 次要等待 N次,教育 N 次,期望 N 次,直到孩子真正悔悟:二、学校不要歧视网瘾孩子,要耐心地、反复地对他们进行戒瘾教育,一当他们觉悟,就要给他们复学的机会;三、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志愿者需十分热心地启迪网瘾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们有了自控能力,才能真正戒掉网瘾,正确使用电脑。下面我们转载《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文章,对家长、老师、孩子均有帮助、借鉴作用,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让网瘾孩子及早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2.
叛逆、早恋、网瘾,青春期的"三座大山"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青春期是否真的这么可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关于早恋:先说yes再想策略家长首先要明白,早恋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早恋这件事并没有让孩子出现学习方面的退步,反而让他变得更开心,学习更努力,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他。  相似文献   

3.
据湖北、安徽、河南、重庆、成都等各地读者的来电、来函——问家有网瘾的孩子怎么办?特别是一些网瘾深重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不断地与家长对着干,越禁止他们入网吧,他们更视网吧为家。有的甚至彻夜不归、数日不回;有的干脆逃学,不上课了;有的女孩还悄悄私奔外地,与所谓的网友见面——吃亏上当的不少!家长们为此非常焦急,很想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而我们网瘾门诊部开办几年来,对这类孩子,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凡由父母送到我处诊治的"网瘾"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已回归到健康的学习之途。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非得有家长热情地、密切地配合不可。故今天,本栏目的主持人滴扶,就与各位家长谈谈——在帮助网瘾孩子时,家长们应该了解什么?做些什么?事实已证明:只要按滴扶所讲的去实践,网瘾孩子是完全能够回归学校和生活的,关键在于家长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能让网瘾的孩子戒掉网瘾?关键的关键是当孩子一接触电脑,便不让他(她)产生网瘾。如何不让他(她)上瘾?那就要提早预防!而我们不少家长,往往是开始完全不注意这个问题,等孩子上瘾了,逃学了,一入网吧就"乐"而不归了,才关心孩子,才想办法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但又由于大人们性情急躁,方法不对,正如许多心理专家讲的,欲扭转孩子这个倾向就非常难了,有时用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见效。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何办法能挽回呢?请看下面我刊转载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6.
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和学校老师看看下面这篇《周末》发表的报道,它有助于网瘾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引导沉迷网上游戏的孩子——回归到健康的生活中来。不要把网瘾孩子说成是"顽固不化",不要以为对网瘾孩子"毫无办法"。关键是要向下文中的南充十中老师张正川学习,学习他真正了解网瘾孩子、体谅网瘾孩子,并全身心用心理学的办法去帮助孩子,让孩子从思想上、心理上自觉地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只有这样,网瘾孩子才不会反复,才会一劳永逸对他们放心,才会让他永远走在律己的正确道路上。正确的方法,加上持久的耐心,的确是救助网瘾孩子的灵验法宝。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栏目的社会调查,以及大量受网瘾毒害的家庭读者来信,无数事实证明,青少年上网成瘾:逃学,出走,自闭,违法——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网吧里的电子游戏和虚无世界的诱惑,但绝不能简单地将罪贡仅归于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与自己孩子的沟通问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据统计,绝大多数网瘾孩子之所以堕入迷魂网络,都与家长不好好与孩子沟通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故本栏目多次提醒家长们,首先要与自己的网瘾孩子交朋友,与他们建立起和谐的、温馨的、良好的关系,再采取鼓励的、谆谆善助的方法,入迷途的孩子是完全可以回归到健康的道路上来的。下面我们转载的三篇文章,对这方面有所启迪,请阅读。  相似文献   

8.
颜士州 《现代妇女》2009,(11):23-23
小伟是个活泼、健康的孩子,每天看着他高高兴兴地上学,王女士也跟着愉快起来。可是最近情况却改变了,小伟不再喜欢上学,甚至说:“上课没意思。”每天不是哭丧着脸出门,就是吵嚷着不想去上课,孩子的行为让妈妈心里既难过又纳闷,问他原因。  相似文献   

9.
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学校的老师、管理网站的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网瘾沉迷者的青年,看看下面几篇报道:为什么某大学一学生11门功课8门亮"红灯"?应如何救治?为什么一高中毕业生——戒除网瘾后,前面就是一片明朗的天?为什么吉林一学生网民,掌握了均衡发展,成了高考的网民状元?为什么在国外的学校能严控学生上网,并找出网游上瘾的原因,还采取了净化网络的措施——对这些好经验,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学习和实施?总之,网瘾孩子是可以挽救过来的,关键是我们在这上面是否有一贯到底的精神和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让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救助网瘾孩子而继续努力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禁止未成年和正在学习的学生进网吧,为了拯救不能自拔的网瘾者,继山西省方山县下狠招,铁腕关闭县城全部网吧后,现在,湖北省十堰市对整治网吧也下了猛药,办法是每天零点"断网",这个办法引起了该市大街小巷热议,市民一片叫好声!我刊网瘾门诊部也举双手赞成:此招一方面截断了零点后仍然沉迷于网吧的"网瘾者"的路,另一方面又照顾网吧业主上半夜的合理经营。是否两全其美?以及还有什么救治网瘾者的高招,望我刊广大读者,特别请家长与学校老师对此发表意见,写稿给我们。我们将在本栏目中发表,进行公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下面两篇文章是告诉一些家长——如何帮助网瘾孩子从痴迷网络到利用电脑学习知识,做好功课。此处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做家长的要有十二万分的耐心,再耐心。只要家长们能做到这一点,网瘾孩子是可以回归到健康学习道路上来的!  相似文献   

12.
可怜天下父母心呵!请看下面我们摘录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告诉人们:父母牺牲了自己事业,基本上帮助儿子戒掉了网瘾;而另一篇是,父亲费尽了心机,尽管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儿子的各种需要,儿子却不领情,仍然不学习,不工作,上网成瘾,甚至到处乱跑,让父亲骑着摩托车到处找。这怎么办呵!孩子为什么如此不体谅大人的心呢?对此,本栏目不止一次地告诉有网瘾孩子的父母,首先您要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感情,第二,您要牺牲自己的时间,真正地与孩子天天在一起,甚至要学会用电脑,学会玩游戏机,与孩子有共同兴趣、共同语言,让孩子有什么话都能对您交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从玩电脑游戏到利用电脑学习,学语文,学算术,学英文……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玩游戏机的时间。实践证明,用打骂的办法,用强迫的办法,用切断电源、藏起电脑的办法,以及到各类网吧追踪孩子、把孩子抓回家的办法,都是下下策,都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用感情的感化,用理智地说服,且有十足又十足的耐心,与孩子一起来面对网瘾,让孩子自觉认识网瘾的危害,主动脱离网瘾,并用学习中的另一种兴趣、另一种追求来逐渐代替网络游戏,孩子的网瘾才会真正根除,真正踏上学习、工作的健康之路!家长们一定要有信心:孩子的网瘾是可以戒除的!是完全能够戒除的!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爱,有时候也是孩子的伤。"期末考试前他还好好的,考完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后来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是阿正妈妈和我见面时的开场白。阿正是某重点中学初二的学生,曾经的学霸现在已经休学在家3个多月了。阿正的父母为此焦头烂额,却不知道儿子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听朋友说阿正可能是有了网瘾,于是就把他带来见心理咨询师。默不作声的妈妈被父母带来的阿正从进来就没看过我一眼,似乎不大有意愿和我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4.
相信的力量     
<正>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孩子,他从来没留意自己家附近有网吧。但爸爸妈妈每次带他经过时都要警告他:这是网吧,好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你绝不能进去!一天天过去,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走了进去,之后有了网瘾!想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我们不相信吃饭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追着孩子喂;我们不相信学  相似文献   

15.
正前阵子在抖音上有一个特别火的视频,路人随机采访了一个妈妈:"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这个妈妈的回答是:"我现在不能。我希望他以后不是被迫谋生,能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作为家长,我会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到最后如果发现他还是非常非常平庸,那我也认命了,但我也会尽到我的职责。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小时候你不逼我一把?’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不想自己后悔。"  相似文献   

16.
育儿专家常说这样的故事:年幼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如果妈妈大惊失色,孩子就会嚎啕大哭,似乎疼得很厉害;如果妈妈从容镇定,孩子就会无事一般继续玩。有爱动脑筋的家长问我:难道宝宝摔跤了"疼"与"不疼"是由家长决定的?当然不是。让我们来弄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孩子真的感到很疼吗?痛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也就是说,在痛觉完全稳定之  相似文献   

17.
做好父母     
儿子不愿上台"出风头"儿子考上了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前不久学校50周年校庆,儿子班上选了3个学生,让孩子和家长上台,一起表演节目。班主任还让做电台主持人的我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挺乐意的,但儿子却不高兴,他不想让我抛头露面,自己也不愿意上台。理由是他不愿意那么高调,努力学习就够了。我该怎么劝他呢?读到高中的孩子,年龄16岁左右,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即将度过青春期的尾巴,进入到青年早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大脑思维的发育方面,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所以在任何问题上都  相似文献   

18.
今天转载两篇文章,一篇是讲:有的外国政府出资帮助网瘾青年戒除网瘾,我就想,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能否在条件许可下,在"网毒"厉害的大中小城市,拨出一点资金,成立一个戒网瘾的组织,义务地来帮帮、救救这些有网瘾的青年呢?"网瘾"的孩子是不分男女,不分穷富的。有的穷人家孩子别的没学好,都因为家贫,自己不得志,心中烦闷,甚至偷家里一点可怜的生活费,去网吧到另一个虚幻世界去寻找安慰,把贫穷的父母都急得六神无主了。过去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穷人家的网瘾孩子更败家。我们国家一年拿很多钱在各个城市里搞基本建设,自然——道路阔敞了,楼房又高又漂亮了,花园也越来越多了,可穷人的网瘾孩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使他们的家庭和社会伤脑筋了。故对网瘾孩子的心灵改造、心灵建设是不是在当前也很重要呢?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认识的。本栏目转载的另一篇文章是讲一个网瘾青年如何经过自我斗争——回归到健康的、正常的生活中来。希望有网瘾的孩子能看一看,学一学。因为不论生活怎么复杂,我们都应该从复杂的困境中突围出来,踏上光明的大道!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些话,真的非得这样说吗?孩子非得承担我的责备和抱怨吗?我的警告和威胁,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因为无能?最近参加了一个家长成长的活动,其中有一位和妈妈关系紧张的孩子,叫佳佳。为了呈现这种紧张,老师引导他用心理剧的形式再现了他和妈妈之间日常生活的一幕。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小语"哭什么哭!赶紧把衣服穿上!""你要再不乖乖吃饭,我就不要你了!""乖宝宝,你要是把作业做了,我就给你买变形金刚。""妈妈求你了,快点儿睡觉行不行?"这些话,你是否觉得耳熟呢?为了让孩子听话,为了让孩子愿意合作,家长们不自觉地想了很多招数:讨好、哀求、威胁、操纵……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