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能让网瘾的孩子戒掉网瘾?关键的关键是当孩子一接触电脑,便不让他(她)产生网瘾。如何不让他(她)上瘾?那就要提早预防!而我们不少家长,往往是开始完全不注意这个问题,等孩子上瘾了,逃学了,一入网吧就"乐"而不归了,才关心孩子,才想办法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但又由于大人们性情急躁,方法不对,正如许多心理专家讲的,欲扭转孩子这个倾向就非常难了,有时用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见效。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何办法能挽回呢?请看下面我刊转载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刊"网瘾门诊部"开办以来,接待了不少患网瘾的青少年,也治愈了几十个有网瘾的青少年。从我们治疗的过程看,一般讲,有以下几种孩子、青年易染"网瘾"。  相似文献   

3.
又一个网瘾少年在妈妈和表姑的带领下,从数百里之外坐火车来到我们网瘾门诊部。他是个很英俊的孩子,清秀的面孔,挺拔的身材,一双动人的眼睛……听他妈妈述诉后,我们在想,他真的因网瘾重不想上学了?真的只想上网吧——乐而忘返了?经过一上午的恳切交谈和耐心地启发,我们认为,他并不是一个网瘾重的孩子,并不是不想读书上学,并不是只想呆到网吧上网……关键是他的爸爸、妈妈是否了解他的内心思想,是否抽出足够的时间耐心地陪他,耐心地帮助他,还有他学校的老师,他班上的班主任,是否摸清他上课时在想什么?放学后为什么只想往网吧跑?是否拿出时间好好研究这个孩子的心理状况?然后对症下"药",让这孩子爱学习,爱集体,走上德智体健康的道路?看来,无论家长也好,学校也好,在这方面都没有完全尽心尽力,甚至连认真地、好好地与孩子敞开心窝长谈一次都没有。所以,孩子便找网上的伙伴了,玩网上的"传奇"了……下面,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们,请有网瘾学生在自己班上的班主任们,看看这篇我们与网瘾孩子、网瘾孩子家长的一次谈话摘要,也许它对你们挽救网瘾孩子回校、回家有一点启发。谈话中有不对和不准确的地方,望来信指正,谢谢。  相似文献   

4.
今天转载两篇文章,一篇是讲:有的外国政府出资帮助网瘾青年戒除网瘾,我就想,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能否在条件许可下,在"网毒"厉害的大中小城市,拨出一点资金,成立一个戒网瘾的组织,义务地来帮帮、救救这些有网瘾的青年呢?"网瘾"的孩子是不分男女,不分穷富的。有的穷人家孩子别的没学好,都因为家贫,自己不得志,心中烦闷,甚至偷家里一点可怜的生活费,去网吧到另一个虚幻世界去寻找安慰,把贫穷的父母都急得六神无主了。过去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穷人家的网瘾孩子更败家。我们国家一年拿很多钱在各个城市里搞基本建设,自然——道路阔敞了,楼房又高又漂亮了,花园也越来越多了,可穷人的网瘾孩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使他们的家庭和社会伤脑筋了。故对网瘾孩子的心灵改造、心灵建设是不是在当前也很重要呢?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认识的。本栏目转载的另一篇文章是讲一个网瘾青年如何经过自我斗争——回归到健康的、正常的生活中来。希望有网瘾的孩子能看一看,学一学。因为不论生活怎么复杂,我们都应该从复杂的困境中突围出来,踏上光明的大道!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刊开办"网瘾门诊部"以来,来自河南、安徽、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的、由父母带孩子来治网瘾的约有数十人,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甚至是原已参加了工作,后因网瘾过重丢了工作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据本栏目"网瘾门诊部"实地调查和从互联网上了解,在国外的许多国家,上网成瘾的孩子也有,但没有我们中国这么多,如美国、俄罗斯、日本、南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他们的网吧内,大部分是成年人,不像我们的网吧,很大一部分是10几岁到20来岁的青年人。他们的网  相似文献   

7.
据湖北、安徽、河南、重庆、成都等各地读者的来电、来函——问家有网瘾的孩子怎么办?特别是一些网瘾深重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不断地与家长对着干,越禁止他们入网吧,他们更视网吧为家。有的甚至彻夜不归、数日不回;有的干脆逃学,不上课了;有的女孩还悄悄私奔外地,与所谓的网友见面——吃亏上当的不少!家长们为此非常焦急,很想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而我们网瘾门诊部开办几年来,对这类孩子,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凡由父母送到我处诊治的"网瘾"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已回归到健康的学习之途。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非得有家长热情地、密切地配合不可。故今天,本栏目的主持人滴扶,就与各位家长谈谈——在帮助网瘾孩子时,家长们应该了解什么?做些什么?事实已证明:只要按滴扶所讲的去实践,网瘾孩子是完全能够回归学校和生活的,关键在于家长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网瘾"孩子戒掉网瘾,从而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一种办法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让孩子接触电脑,让他们与网络断交,与电子游戏绝缘,这种强迫的手段,加上说服教育,对少部分"网瘾"孩子也还是起作用的,但从一些到本门诊部就"医"的网瘾者的情况看,大部分是戒不掉"瘾"的,有的即使当时戒了,过一阵又复发.  相似文献   

9.
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教学骨干先后担任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大队辅导员,城关区中学少先大队总辅导员. 兰州市城关区一家长: 我家儿子今年读初一,自从去了几次网吧打网络游戏后,开始有上癔的苗头.我们为了不让儿子沉速上网,家里就没买电脑.但最近,我发现儿子迷上网络游戏.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跟儿子谈过几次了,但儿子似乎不太上心.就在他爸爸跟他谈完没过两天,我又在网吧把儿子找回了家.我们平时工作也忙,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孩子,该怎么办呢?孩子会不会就此学坏了呢?  相似文献   

10.
相信的力量     
<正>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孩子,他从来没留意自己家附近有网吧。但爸爸妈妈每次带他经过时都要警告他:这是网吧,好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你绝不能进去!一天天过去,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走了进去,之后有了网瘾!想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我们不相信吃饭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追着孩子喂;我们不相信学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互联网不但在通讯上是"全球通",在各国青少年中也应是"全球通",为什么在中国让大人如此头疼的"青少年网瘾"在国外却波澜不惊?原来,立法和沟通最重要.变"人治"为"法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是喊喊口号便OK的,更要落到实处.只有立了法,才能对软件制造业实行监管,对网吧老板也才能按法制监管.当然,对孩子还是要"友好操作",不要横加指责,而是多多沟通,因势利导.只有法和情的有机结合,儿童上网才能走健康之路,才能避开网瘾.  相似文献   

12.
可怜天下父母心呵!请看下面我们摘录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告诉人们:父母牺牲了自己事业,基本上帮助儿子戒掉了网瘾;而另一篇是,父亲费尽了心机,尽管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儿子的各种需要,儿子却不领情,仍然不学习,不工作,上网成瘾,甚至到处乱跑,让父亲骑着摩托车到处找。这怎么办呵!孩子为什么如此不体谅大人的心呢?对此,本栏目不止一次地告诉有网瘾孩子的父母,首先您要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感情,第二,您要牺牲自己的时间,真正地与孩子天天在一起,甚至要学会用电脑,学会玩游戏机,与孩子有共同兴趣、共同语言,让孩子有什么话都能对您交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从玩电脑游戏到利用电脑学习,学语文,学算术,学英文……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玩游戏机的时间。实践证明,用打骂的办法,用强迫的办法,用切断电源、藏起电脑的办法,以及到各类网吧追踪孩子、把孩子抓回家的办法,都是下下策,都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用感情的感化,用理智地说服,且有十足又十足的耐心,与孩子一起来面对网瘾,让孩子自觉认识网瘾的危害,主动脱离网瘾,并用学习中的另一种兴趣、另一种追求来逐渐代替网络游戏,孩子的网瘾才会真正根除,真正踏上学习、工作的健康之路!家长们一定要有信心:孩子的网瘾是可以戒除的!是完全能够戒除的!  相似文献   

13.
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学校的老师、管理网站的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网瘾沉迷者的青年,看看下面几篇报道:为什么某大学一学生11门功课8门亮"红灯"?应如何救治?为什么一高中毕业生——戒除网瘾后,前面就是一片明朗的天?为什么吉林一学生网民,掌握了均衡发展,成了高考的网民状元?为什么在国外的学校能严控学生上网,并找出网游上瘾的原因,还采取了净化网络的措施——对这些好经验,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学习和实施?总之,网瘾孩子是可以挽救过来的,关键是我们在这上面是否有一贯到底的精神和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让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救助网瘾孩子而继续努力吧!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9月20日,袁雪珍一纸诉状把谷城县石花镇F1网吧业主推上了被告席,状告网吧业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而引发一场少年弑父的家庭悲剧。媒体的目光因此再一次聚焦到2009年1月11日那场震惊全国的网瘾少年弑  相似文献   

15.
(一)据《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继续推出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新举措,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这些措施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都将青少年"不上网"作为戒除网瘾的具体追求,戒除网瘾实质上变成了"戒除网络"。这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6.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最近,山西方山县县城所有网吧被取缔的原因是一个网瘾少年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一封特殊的求助信方山是位于山西吕梁山区的一个人口仅14万的小县,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这里也长期饱受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的困扰。2006年3月14日,一封特殊的求助信送到了方山县委书记张国彪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和学校老师看看下面这篇《周末》发表的报道,它有助于网瘾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引导沉迷网上游戏的孩子——回归到健康的生活中来。不要把网瘾孩子说成是"顽固不化",不要以为对网瘾孩子"毫无办法"。关键是要向下文中的南充十中老师张正川学习,学习他真正了解网瘾孩子、体谅网瘾孩子,并全身心用心理学的办法去帮助孩子,让孩子从思想上、心理上自觉地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只有这样,网瘾孩子才不会反复,才会一劳永逸对他们放心,才会让他永远走在律己的正确道路上。正确的方法,加上持久的耐心,的确是救助网瘾孩子的灵验法宝。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孙子的学习成绩,儿子、儿媳把电脑锁了起来。聪明的孙子放学后便一头扎入网吧,忘了吃饭、回家,惹来家长严厉训斥、一顿苦打;为了同一个目的,侄子把侄孙的房门锁紧,喝令:"做完作业睡觉,不准去网吧!解手叫我。"这一夜都睡得很安静,早晨侄子打开侄孙房门,  相似文献   

19.
网吧、电子游戏、音像制品等作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高科技产物,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不能因为其中夹杂的一些不良内容,就简单"一棒子"打死. 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成熟早,思想进步快,要想让他们健康成长,远离网吧,正确的办法应该是疏导,而不是封堵.  相似文献   

20.
请网瘾青年、家长、老师看看下面三篇本栏目转载的报道:一篇是讲网瘾害人之深;一篇是家长、老师、专家谈解救网瘾青年的各种方法;一篇则讲网瘾青少年如何转变成有用人才。现在,不少网瘾青年就按着上面三篇文章的"路"在走,有的已走出困境,踏上了人生健康光明之途;有的则在徘徊,犹豫不定;而有的仍深陷网害之深渊……为此,读这三篇文章可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并能帮助我们引导网瘾青年早日回归学校、家庭、社会,过上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