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金“体外循环”是一种非中介化的金融现象,虽然由来已久,但近来越演越烈,直接影响了经济、金融环境的治理和秩序的稳定。本文依据宁波市民间借贷、企业集资调查资料,对资金“体外循环”的原因,由此引起的负效应和治理的基本对策进行探讨。一、资金“体外循环”的形式及特点从宁波市的调查情况看,资金“体外循环”的出现,始于1988年。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民间借贷。主要是县以下的农村居民不通过金融机构存贷业务环节直接间接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二)企业集资。主要指乡镇集体企业未经金融机构批准的擅自集资行为,少数大中型国营企业也有这种行为。(三)企业间的大笔现金交易。以现金支付替代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主义所所长、研究员陈静主持完成。2004年初,前任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交办给我院七项重大课题,其中“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其结项成果《关于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对策建议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前任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要求主管教育工作的省委领导和教育厅负责同志,在“研究明年工作时要很好地吸收该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并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并在省委九届六次全…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6,(3)
本文从各国法律和制度框架,对国际社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先行做法进行梳理归纳,并在经济水平、法制建设、廉政监督三个方面形成经验总结和国际比较。再根据1991—2014年我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国际社会先进经验在我国的适用度和影响度做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国际社会三大廉政经验适用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腐败,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短期内会增加存量腐败行为曝光,由此提出了继续坚持走强经济强法制强监督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3):95-100
腐败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毒瘤,是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顽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刻不容缓。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持续推进"打老虎",一些贪腐的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声落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有效遏制了高层腐败蔓延的趋势。在肯定党政机关高层正风反腐成效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治理的艰巨性、严峻性、复杂性,客观分析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认知、法规建设与制度执行、决策机制、立体监督体系、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家风家规建设等角度入手,推进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有效钳制寻租机会与腐败空间,大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腐败已经不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不但有非阳光政治的不合法腐败,更有阳光下的腐败,最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老百姓对待腐败既憎恨又艳羡的的矛盾心态.这种中国特色的腐败,表面看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的无序、政治的不规范、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表象背后实则是文化的困境使然.从文化视角来解读腐败,旨在透过“腐败越反越多”的表象,找到反腐败的政治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背后的深层因由以及廉政制度实施的文化障碍,从而使我们认清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公民对于腐败能有一个基于权利和自由层面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觉悟,使全社会对待腐败的抵制和惩罚能有一个深刻的文化自觉,这样,我们的反腐败才能通过走出文化的困境为制度反腐奠定牢固的社会根基,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廉政制度供给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所谓储蓄存款实名制,其基本含义就是存款人到银行和信用社进行储蓄存款时,首先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并在存单(折)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存款实名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但是,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推出实施的金融储蓄实名制。韩国的金融储蓄实名制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这一金融制度与反腐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政治意义明显重于它的经济意义。韩国自1961年军人政变后实行军人统治以来,官商勾结,腐败盛行。韩国人用一个比喻——“口日目田”来形容腐败:“口”…  相似文献   

7.
廉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亚太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韩国廉政治理的比较研究,分析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反腐败机构、法律和战略的特点与共性,为中国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反腐败机构独立性、法律制度完备性、教育针对性、预防专业性、惩治坚决性是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廉政体系的共有要素,这为中国廉政治理带来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霸权”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排斥、攻击的主要话题。在对“金融霸权”的研究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者把“金融霸权”的本质问题作为一个已知条件 ,继而对其加以批判 ,对“金融霸权”的本质研究论者甚少 ,这种学术现象反映出的是对“金融霸权”的盖棺定论。笔者以为 ,我们对“金融霸权”的理解和认识 ,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与经济固然有着一定的联系 ,但政治绝对代替不了客观经济规律。所谓“金融霸权”的出现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金融现象或金融规律。本文以生态平衡理论为逻辑起点 ,客观阐述“金融霸权”存在的必然性 ,所起作用的双重性及各国对“金融霸权”所持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委员会与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金融所和全球契约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于2 0 0 3年1 0月2 8~30日在北京召开。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并对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2 1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扩大,世界性的金融发展和国际金融自由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加入WTO后的中国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的利益和风险,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这一进程中审慎稳妥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金融…  相似文献   

10.
反对腐败,倡导廉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所奉行的政治伦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关注巴黎公社革命特别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革命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他们认为,腐败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私有制以及国家公共机关和“常设公职人员”的伴生物;消除腐败的根本措施在于消灭私有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廉价政府”;必须建立普选、罢免、监督的廉政机制,以防止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建设最宝贵的理论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鲁燕 《日本研究》1999,(4):20-23
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日趋显现: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诸多的经济规制既制约着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能,又影响着内需的扩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大大缩小了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护送船队”式的金融行政造成的金融破绽层出不穷,官民协调的行政模式所引发出的腐败案件越演越烈,因市场的闭封性所引起的国际经贸摩擦不断激化,面对经济结构中的种种“制度性疲劳症”,日本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才能为其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提供体制上的保证。下面笔者将对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的…  相似文献   

12.
近读《对联漫话》(韩明安、马相林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获益非浅。但也遇到不少疑惑之处。兹择数例,借用贵刊一点篇幅,向二位作者与广大读者求教。 (一)“林处士”、“宋平章”何许人也?: 该书收录的西湖葛岭联:“孤隐对(殷辶)林处士,半闲坐论宋平章”后,有编著者所加注文一条曰:“林处士,即林则徐;宋平章,指王安石。”这里的“林处士”并非指清代名臣林则徐,而是指宋代诗人林和靖。林和靖,名逋,宇君复,杭州人。他一生不娶不仕,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千古咏梅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杰作。“宋平章”,也不是指北宋名相王安石,而是称南宋奸相贾似道。因贾曾任“同平章事” (略相当于宰相),故称之为“宋平章”。这个奸相当年依仗权势,霸占西湖葛岭,在那儿建造了相府“半闲堂”,议决朝政,寻欢作乐。前人对此有过不少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伴随着廉政风险,图书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势在必行。加强教育、规范制度、全面监督、反面警示,发挥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促使招标采购人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是廉政风险防控的可行对策。有利于减少腐败,保证图书采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一词的原始词意即是指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农业耕作,无论是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还是俄语中的“文化”(KTPA),词源都是“耕耘”或“栽培”。因此研究俄罗斯文化传统,必须研究其经济文化传统。经济文化传统的概念即是把人类所经历的经济制度,采用的生产方式和传承的经济心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传统予以研究。它有两层含意:(1)长期运行并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2)受该经济制度制约并适应其社会需要的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和经济价值观念。 农奴制是在俄国经济生活中保持370余年绝对统治的经济制度,是俄罗斯经济…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腐败现象屡屡发生,这种腐败也在潜移默化中向高校这一净土渗透。腐败行为层出不穷,腐败现象花样繁多,造成的后果极其重大,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本文重点分析中国高校存在腐败问题的原因和治理高校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书     名著(编)者单价(含邮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1949~1999)(精装)蒋建华等主编385.00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刘国光王洛林主编李京文34.00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汝 信陆学艺主编单天伦34.001999~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王洛林余永定主编34.00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时正新主编29.00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余永定郑秉文主编44.00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刘树成著36.00当代思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论著提要(英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译113.00健康社会学〔美〕…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是由省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课题。它以黑龙江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县域经济)为依托,由学科带头人王占国研究员担任谋题组长,主要成员有应用经济所、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县域经济研究的学者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及部分县(市)的县委书记或县长组成。几年来,课题组深入40多个县(市)、80多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大量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问卷调查;围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财源建设、取消农业税对县乡财政的影响与对策、“五个统筹”战略与县域经济、化解乡镇债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艳文  敬乂嘉  刘春荣 《社会》2008,28(5):203-223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认为,应该以“投入—效果”的绩效评估方法为原则,测量地方政府治理腐败的努力及成效。针对当前中国的实际,应主要通过主观感知测量方法,针对政府行为中存在的关于制度实施的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认知与判断进行测量。本套指标体系注意到指标的可测性与资料的可取得性。建立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腐败治理预警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治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博弈的新焦点,而掌握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已然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此展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日本将建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规则视为外交新任务之一。在数字经济治理问题上,日本主要强调“三化一可”(“自由化”“公开化”“无差别化”“可信任”)的理念性原则,以突显其在规则设计上的“高质量和高标准”特征。在实现路径上,日本在双边或小多边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治理同盟”,逐步将自身设想转变为具有约束力的现实规则,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能力建设,提升和参与数字经济治理相关的基础性战略辅助。日本希望以数字经济治理议题为切入点,“以小推大”,构建所谓“大国”政治形象,对外彰显“大国”政治影响力,对内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创造基础性条件。但囿于国内经济界的意见与设想、日本自身的外交能力与影响力、对数字经济的现实应用,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博弈格局的嬗变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日本数字经济政策取向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中国社科院从本年度起,对院级课题做适当调整。调整内容包括:取消重大课题(B类),重大课题不再分设A、B类;原重大课题(B类)经费作为所重点课题经费划拨各研究所;2001~2004年度已经立项但尚未完成结项的重大课题(B类),其中期管理及鉴定结项工作按照所重点课题管理办法执行。院不再划拨重大课题(B类)鉴定结项经费,重大课题(B类)鉴定结项所需费用从研究所重点课题经费中列支。恢复院重点课题立项工作。继续实施青年科研启动基金制度,今年起扩大资助范围,把原“稀有学科”硕士生扩大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