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佟新华 《人口学刊》2015,37(4):48-54
为了探讨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采用195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具有反向的误差修正机制;产业结构对人口城市化影响的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于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是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人口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对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1986至2010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我国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序列与城镇化水平序列具有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尽管二者受随机干扰的影响可能会偏离长期均衡关系,但偏离是暂时的,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大于城镇化水平;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影响强烈,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微弱.因此,为了协调与缓解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应提高城镇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市场的正常供需秩序,做到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含碳能源的消费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值得权衡。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采用1978~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城市化与含碳能源消费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协整分析,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期滞后时,具有协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工业化国家,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不具有理论上的双向因果关系。二期滞后时,城市化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但后者不是前者的原因,对其不具有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伟  吴永求 《西北人口》2011,32(3):83-87,93
本文在构建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区域间协调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省份和大多数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协调度差异的原因分析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额、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文芳  王唯薇 《西北人口》2012,33(4):67-70,77
基于1978—2007中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回归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了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总量、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和能源强度与CO2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人口总量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城市化水平其次,人均GDP最小。短期来看,能源强度和人均GDP对CO2排放波动影响较大,而人口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作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协调度模型研究1990~2004年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呈线性增长,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轻度失调趋向中级协调,后又转向初级协调;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的驱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玉芬 《人口研究》2006,30(3):56-60
文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系统和土地压力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耕地面积的扩展有较强相关性,与单位粮食亩产增加等变量指标的关系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便是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的关系中,实际的耕地增长和粮食需求也远远大于实际人口增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扩大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并不如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大,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不构成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一,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一国或一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①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②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③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2.
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必将成为国家战略。如何重新认知和甄别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模式、方向与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要求改变原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老思路,走一条农民"离土又离乡,进厂也进城"的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新道路。在政府的城乡统筹战略的带动下,真正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并最终从心理上实现市民化的人口结构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exam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the social insurance service system,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and provides three reform suggestions. First, staffing levels of social insurance should bring about a dynamical ratio mechanism, which links staff number to the insured clients to avoid work overload or low service quality. Second, all of the expenditures of the service system should be a part of social insurance funds to completely avoid budget shortage. Third, in order to divide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o separate supervision and operation functions, a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instituted,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并被公认是20世纪最显著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胶东半岛是山东的发达地区,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背景下,胶东半岛人口城市化模式如何选择至关重要。在胶东半岛人口稠密、交通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现实基础上,实现“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能更好地提高胶东半岛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晓君 《西北人口》2017,(1):120-126
文章以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通过计算,对比,揭示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变动趋势。研究表明,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程度伴随着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化,呈现出城市化率普遍提高;民族之间人口城市化差距缩小以及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伴随,但城市化进程的路径有多种选择。当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充分发展小城镇是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小城镇的充分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单独依靠小城镇的自然发展也不能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小城镇为达成可持续发展有空间整合的必要性,集聚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扩散理论、三元结构理论以及反磁力理论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给出证明。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还存在着体制障碍,为此必须多角度入手探索激励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切实进行保护入城居民权益的户籍改革、建立激励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政策、建立多种渠道的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龚新蜀  许文倩 《西北人口》2010,31(4):93-96,103
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三次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对新疆城镇化区域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新疆城镇化发展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农业的发展方式和重要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在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在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通过构建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联立方程模型,运用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法(3SLS)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化与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且显著于城市化对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开放型经济都有利于服务业集聚的产生;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廖桂蓉 《西北人口》2010,31(2):44-48
主流观点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在农村而在城市.支持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问题。但在中国人口整体规模过大情况下,完全实行人口自由流动或迫使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结果只能是贫困人口向城市的搬迁和聚集。较现实的方式是:长期稳定和完善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城乡间往返流动模式.即弹性城市化模式。这在一定程度有效地平衡了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化限制与农村低收入之间的矛盾,降低城市严重贫困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