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中国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采用深入访谈的方法,从北京中下阶层市民群体在转型期的群体心理、行为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进行研究,并且主要以Tajfel的社会认同论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框架,将这个群体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认同分为两个情境他们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新分化而成的地位低下的中下阶层;另一方面又是具有强烈户籍优势和"天子脚下"优越感的北京人。研究发现,当这两种情境同时发生的时候,阶层与地位产生的心理机制占了主导地位,而"北京人"的优势渐渐退居二线。同时,本文还对这个群体目前状况的归因以及采取的个体流动的行动策略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聚焦非直接利益冲突这一社会现象,从群体心理分析的视角,剖析了"不公"与"对立"的态度倾向是非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主观动因,而"去抑制化"是非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群体情境性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维度的疏导策略,主要包括加强行政管理与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营造平和心态;确保民意诉求路径通畅,用人文关怀消减不满;提升各级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形成高效的"防火墙";规范媒介行为,形成公正、积极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年陕西安康15个村的质性调查数据,基于脆弱性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受到婚姻挤压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目前在日常生活、情感慰藉、性生活方面的单身生活状况及未来应对策略,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单身处境存在明显的被动性,而且其单身困境和风险性呈现出明显的年龄模式和更替关系。精神孤独与性生活匮乏目前是损害该群体生存质量的最大问题,但随着年龄增长及健康状况的恶化,晚年生活的照料问题成为该群体难以破解的最大难题。由于家庭养老资源的空缺、亲缘资源帮助的有限及社会支持资源的匮乏,该群体除寄希望于结婚、经济储备外,难以对突破单身困境有所作为,有限的应对策略也往往存在相当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回声性言语进行干预有利于促进其社交技能发展,促进社会融合。梳理Springer Link、EBSCO、ProQuest和中国知网四个数据库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回声性言语干预研究的有关文献发现,研究对象年龄主要为3-15岁的男性;研究内容包括延迟性和及时性回声言语的干预,干预环境集中在家庭、专业治疗室和学校教室;干预策略以行为干预为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单一受试研究和随机控制组实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从贫困文化的消极面去解读其意义,倾向于认为贫困文化是阻碍贫困群体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为我们理解贫困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视角来看,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在特定的生存情境下形成的生存方式和意识形态,只有客观全面地解读贫困文化对贫困群体的意义,才有利于我们改造贫困文化,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6.
形成族群最主要的"边界"不是其语言、文化、信仰等族群"内涵"要素,而是族群存在的"社会边界".南疆封闭性、板块性的地域特征带来聚居在这里的族群整体生产和生活上的同质性和低差异性,决定了封闭区域内群体社会认知心理的高度统一.恶劣的地理交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南疆板块性绿洲参与现代化的困难,使得在同一国家制度体系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本地族群更容易受到传媒的刺激而产生比较性劣势心理而导致认同强化.在社会转型期,比较性的认同强化很容易借助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而转化为群体事件.南疆的发展与应对行为的表现须专门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南疆发展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群体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较大的社会群体,结合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新时期多样化社会思潮对研究生群体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加强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超前研究、分类引导、主动整合、加强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一项典型表现。文章从婚恋行为、个体福利、生活支持和公共安全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困境,从地区和年龄层面评述了针对该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研究认为:为了应对该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潜在负面影响,国家和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改善该群体的生存状况,完善针对该群体的碎片化的社会支持政策,加快建设系统化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以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大众传媒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媒体与公众互动机制,群体事件与网络传播管理、社会危机应对与媒体策略,信息传播与文化变迁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全面了解教育的对象,而要准确地把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就必须了解该群体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深入研究和解析大学生网民群体的概念与特征。大学生网民群体是指一群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情感或其它任何特定目的的大学生网民通过网络持续地参与、交流、互动及经营,以共享知识、信息、价值而形成的一个"数字人"的集合体。大学生网民群体不仅具有一般网民群体的特征,还因其成员自身特有的身心特点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渴求性、数字化的浸淫性、生存发展的依赖性、网络风尚的引领性、群体困惑的倍增性和社会角色的预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