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中国古小说家的思维模式和操作程式陈辽中国的古小说,产生于封建时代,它和西方的古小说不同,更和西方的现代小说有别。我们既不能以西方小说的审美标准来否定中国古小说,但也无须用中国古小说的审美标准来贬低西方小说。我们需要着重考察的是,中国古小说家的思维模...  相似文献   

2.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为便于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明清小说家自觉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通俗化。缘于特定创作目的或时代背景,为适应特定读者群的阅读水平,小说家们多将浅近的白话作为首选语体。为迎合特定方言区的读者,一些小说家还创作了更为"适俗"的方言小说。为将文本进一步通俗化,许多小说家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具有导读功能的随文注疏或评点。而传奇小说作家不仅有意使其小说外在形态向通俗话本靠拢,更将世俗审美趣味融注于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5.
李国文说过,他不是诗人。确实,他不以写诗见称。然而,我们从他的小说里,却分明可以感受到一种诗的情境、诗的意趣、诗的韵味。要问这种感受是怎样来的?细想一下,与他作为小说家的审美态度显然大有关系。在一篇题为《我的歌》的创作谈中,李国文这样写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读德国小说家E.T.A霍夫曼的小说的时候,读英国小说家勃朗蒂姐妹的作品《简爱》或《呼啸山庄》的时候,读美国小说家爱伦.坡、福克纳或卡波特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些神秘离奇、阴森恐怖的东西,使我们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在文学上,一般把这种充满神秘恐怖,气氛令人压抑的小说称为哥特式小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马原的“叙事圈套”在突出叙述主体、实验西方小说叙述技术的同时.淡化了文学的审美主体和生命意识.忽略了民族生活经验和叙事文学传统。所以说,马原在文学主体与个性解放方面有所贡献的同时。却只注重西方现代“超验”,忽略了民族审美体验;只注重小说技术美学,而忽略了小说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色彩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现代小说中,以其各自的表情特征,对生命形式作了独特而绚丽的表现。色彩之于现代小说家,成为他们体验生命、表达境界、追求艺术效果最好的内心语言。色彩的审美力量与审美意蕴镶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并使文本的审美空间、审美境界、审美取向更加深广、鲜明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晚清翻译小说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促进了小说的发展 ;在冲击中国传统观念习俗的同时 ,也使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文学观念开始变化 ;它本身还丰富了传统小说的式样 ,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它的消极影响是过分强调政治功能 ,误解和改译也影响到原作风格的保留。  相似文献   

10.
小说文体有它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但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往往偏离这种规定性,造成非文体化,而这正是小说文体审美张力的重要体现。小说家对于“第二视野”的描绘和20世纪影视艺术的发达是造成非文体化的主要原因。非文体化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小说的戏剧化、小说的绘画化、小说的音乐化等,它拓展了小说的文体空间,而读者和批评者对非文体化小说进行接受和批评的观念亦要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审美情感与现代意识两方面论述了两部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两部小说作家的审美情感中渗透着严肃的创作精神,积淀着西部地方文化基因,这使西部小说创作勇于探索,呈现为动态开放、自我调节的特点,也使西部小说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选材领域和地域风格。西部小说作家与现代意识构成奇特的关系:他们执着地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与之相为通,这既使他们的创作质朴而深刻,在客观上也符合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审美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客观关系的差异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作为艺木形象,都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现实生活被散文家、小说家所反映、所认识、所评价在此基础上,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对来于生活的感情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创造、再进而把这种想象的结果表现为文字的形式,这就是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产生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基本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使上述过程得以贯穿、得以展开的内在依据。这个内在依据,决定了散文家  相似文献   

13.
《红王妃》是当代英国著名妇女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于2003年出版的小说,它描写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生活背景的女人——18世纪朝鲜王妃和现代英国女学者对生活苦难及人生意义永无止境的探索。本文旨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探讨她们与小说丰富的主题内涵的关系及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莫怀戚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身体叙事”,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为什么他之前的小说很少有“身体的在场”?他为什么突然对身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书写兴趣?他通过身体书写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小说中大量的身体叙事对莫怀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那以后他是如此地醉心于身体书写,这会使他和他的小说都陷入到消费主义的窠臼而不能自拔吗?通过对诸如此类疑问的解析,将会使我们对这个风格特异的小说家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五四”以后,一批女小说家走上了文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中国新文学增添了光彩。在这些女小说家中,丁玲虽不是最早从事创作的,但却是杰出的一位。她的小说以反映生活的深广,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多样和表现手法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令人瞩目。本文试图将丁玲的小说与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冰心、庐隐、冯沅君、肖红、草明等人的作品作一比较,说明丁玲小说创作的独特性。(一) 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中国现代的女小说家也不例外,她们的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为“五四”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在这一点上,丁玲的小说与这些女小说家的创作是一致的,但在选写生活的角度和揭示生活的深广程度上,丁玲的小说却有自己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小说家群体延续了"新生代"诗歌的文学精神,在众说纷纭的理论阐发中逐渐确定了作为小说批评新概念的能指和所指,"新生代"小说家群体的生成,既是文坛作家代际转换的必然,又是文学创作与批评、传媒良性互动的极好例证。他们在与传统决裂的审美哗变中逐渐形成了有自我特色的叙事美学,将其作为一个小说创作群体来进行研究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是小说家也是诗人,在坡的笔下,恐怖小说也成了他抒情表意的凭借,并由此构筑出一个诗化的世界。诗性语言,诗性主题,心灵情感的推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坡的小说取得了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大放异彩。但是同一名目下的文学命名,难以对官场小说形成统一、清晰的审美概括和价值估衡。因此,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官场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归纳成某种类型的官场小说审美形态已经显得非常必要。通过辨别、分析,我们归纳了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的七种基本形态,并对每种形态的官场小说进行了"症候式分析",在有针对性的考察中,给各类型官场小说的审美属性予以了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意识流、精神分析学、情感符号说等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引进,小说家们日益自觉地致力于人物心灵世界的开掘,甚至以此构成小说人生内容的主体。小说评论也对剖析人物深层意识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和经久的热情。这无疑为小说家更深地“切入”生活和评论界研究路向的拓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使近年来的小说创作和评论更大幅度地突破、超越传统的单一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在欣喜之余,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小说家往往过分强调以本能为主导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未能把人物的内心图景视为社会历史生活明晰直接或隐晦曲折的投影。对人物心灵世界纵深的专注与钟情,使他们有意无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初小说作为当时的文学主流形态,强化着读者的情感愉悦程度,近代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小说报人面向读者的种种办刊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小说审美功能的作用天地。晚清民初小说家对玉陨珠沉悲情的当场刻画,改写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强化了国人正视社会悲凉之雾、真面惨淡人生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