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爆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所鼓吹和推行的价格和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等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社会秩序以沉重打击,引发了西方有识之士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西方政要和学者分别从解除对金融的管制、加剧贫富分化、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剖析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和危害,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是导致这场殃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逼迫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促使西方有识之士探求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预示着新自由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美欧之间的经贸纷争与合作是美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一直贯穿于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中。"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援助政策帮助欧洲恢复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复苏,同时也成功地通过援助附带的经济要求打开了欧洲市场,并且在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成为制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随着欧洲实力的恢复,特别是欧洲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以来,美欧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摩擦日渐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为美欧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合作仍然成为美欧关系在经贸领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哈维深刻地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指出其实质是以信贷膨胀和金融投机作为掠夺、诈骗手段的一种新剥削方式的崩溃,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哈维进一步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权力的巩固,他号召普通民众发起反抗新自由主义及其剥夺性积累的激进政治斗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此外,哈维还揭示了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积累模式之间的关系,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妥协。在西方政治向右转的背景下,哈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剖析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新问题,为人们提供了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独特而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姚大志 《求是学刊》2007,34(2):39-44
正统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反至善主义的”。虽然拉兹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但他举起至善主义的大旗,试图对自由主义提供一种激进的解释,以探索一种既不同于古典自由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拉兹的政治哲学介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证明了西方学者近20年的"三大预言",即"西方式民主制度将统一天下"、"新自由主义模式将成为普遍模式"、"共产主义斗争最终消亡"的谬误;更加证明了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新的自由主义挽救不了危机,科学发展观作为历史唯物论的当代成果,它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指导.为此,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规律的应对对策;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满足社会主体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娅  薛莎莎 《创新》2012,6(4):66-70,127
美欧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其发展状况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债务危机爆发后,美欧都采取了紧缩财政、增加市场流动性等措施。但因国情各异,二者在自救实力、政策配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美欧债务危机给中国带来新的冲击的严峻局势下,中国应对美欧债务危机的诱发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反思,寻找出一条使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2011,(6):20-22,25
从20世纪社会工作发展轨迹来看,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曾先后受到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价值体系的影响.随着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提出及其在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受到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启发,在社会工作价值基础、受助者与工作者关系、社会工作功能和过程模式上都出现了新的反思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丽敏 《社会工作》2011,(12):20-22,25
从20世纪社会工作发展轨迹来看,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曾先后受到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价值体系的影响。随着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提出及其在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受到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启发,在社会工作价值基础、受助者与工作者关系、社会工作功能和过程模式上都出现了新的反思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11):17-22
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各国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大力调整和新探索中,世界现代化多元模式并立的格局更加明显:自由主义模式的霸权地位受到重创;非自由主义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莱茵模式呈现出一定的适应力,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分道扬镳并成为金砖国家;拉美大力进行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东经历"阿拉伯之春"却依然没有走上自由主义道路;中国模式及国际影响力得到普遍认可。同时,多元格局下的世界现代化模式还处于探索"进行时"的动态调整之中。这一新格局、新态势,不仅为中国大胆追求自己的中国梦提供了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时机,也为中国梦的追求提供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围绕"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在西方国家引起了频繁和热烈的争论."福利国家"或者"社会国家"不仅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抨击的一个主要靶子,而且在西欧和北欧的"左翼"圈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即使在素以"福利国家"著称的瑞典,近两年来也围绕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党内部和学术界出现了持续的舌战,有人甚至喻之为"玫瑰战争".怎样评价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和危机有何关系?怎样看待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模式?摆脱当前"福利国家"危机的出路何在?在以里根和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向"福利结构"宣战同时,这一系列问题尖锐地摆在西方学术界、舆论界和政界面前,也引起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遭受冲击,由金融市场动荡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国际资本流动、国内经济金融结构的失衡等因素高度相关。由于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俄罗斯此次金融危机可能要比1998年的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更深。但另一方面,如今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而且政府采取的多轮一揽子反危机措施也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福利权与财产自由权的冲突和调适——以正义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自由权是"对国家的自由".而福利权是"通过国家保障的权利",如何看待和调适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间的冲突是当代宪政思想的主题,其中不同学术流派对正义的阐释为我们分析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智识资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和以戴维·米勒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的"复合多元正义论"为公民的福利权进行辩护:新自由主义者诺奇克的"持有正义论"和哈耶克的"自由秩序正义论"则十分重视财产自由权的优先地位.在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正义观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社群主义、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同新自由主义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受该理论影响,采取混合式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柔软的社会体系是当前欧洲福利国家调适上述冲突的一种被广泛尝试的方案.该方案对我国当前福利制度完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危机给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启示是:其一,要坚持市场机制同国家干预相结合.其二,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整社会阶层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与此相适应,必须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特别是金融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完善.最后,极力增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冲破西方大国霸权,构建国际经济和金融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05,(5):121-127
在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民主主义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和主要的思想流派.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二战后社会民主主义演进的新阶段,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主张通过改良主义以民主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它对欧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社会主义实践,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提出则反映了民主社会主义寻求变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治理:内涵、市场失灵、政府救济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治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一定治理机制,实现金融危险向金融机遇的转化,是现代治理理论与金融理论有机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但是,由于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和金融风险调节的市场失灵,使得金融危机治理的政府救济成为必要.通过政府救济,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治理"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金融危机治理的"供求平衡".鉴于金融危机治理的公共产品原理和系统性原理,政府应时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治理成本进行补贴,建立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健全金融危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采取综合的市场和非市场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化解危机,实现转机.  相似文献   

16.
杨艳  陈志强 《浙江学刊》2008,(1):125-127
"拉美病"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宪政民主制度不健全和公民社会主体缺失等因素外,新自由主义的盲目扩张也是拉美病症加剧的另一病根.拉美问题警示我们要关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拉美化倾向,积极从拉美国家的教训中分析自身的问题,重新思考政府和市场、市场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资本论》问世后,西方世界对其的认知可谓一波三折。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世界中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8.
赵宗博 《社科纵横》2011,26(1):27-29,42
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新自由主义模式在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层面上都已经表现出不可持续性;凯恩斯主义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挽救新自由主义危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双重背景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被削弱,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论"及其批判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帝国主义论"是最近两年西方流行的新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西方主流社会寻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根据的需要,试图以一种基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新型的帝国主义"重新解释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论"为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础,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帝国"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左翼理论分析了 "新帝国主义论"的价值取向,全面揭露和批判了"新帝国主义论"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