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论在徽商影响下的徽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应运而生的,而徽商的鼎盛繁荣又推动它走向兴盛,并且在其经商和建筑民居中充分体现了徽商的精神文化追求。本文主要从徽商和徽文化的关系来简单阐述徽商对徽州特定区域文化形成所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徽商“贾而好儒” ,论者往往皆从传统价值观的层面来加以解释。这当然是不错的 ,但却忽略了儒学对徽商的商业发展所具有的工具性作用 ,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徽商崇儒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为全面而科学地理解徽商崇儒的原因 ,从工具性层面来予以剖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  相似文献   

6.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是以徽州这一地缘纽带所联结起来的商人群体。在明朝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徽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商人,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江浙一带靠经营茶、盐、药材、棉布、砚墨和典当业发家致富。迅速崛起,到清朝时期则趋于鼎盛。徽商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托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独到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构成了徽商精神的核心和内源。  相似文献   

7.
徽商,也称为"徽帮",是对历史上活跃于徽州一带的商人群体的总称,随着明清时期商贸活动的日益繁荣,徽州商人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开拓更大的市场,选择了"抱团取暖"的方式来从事商业活动,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商人帮派.与同时期其它地区的商帮有所不同,徽商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在其文化市场精神体系中融入了儒学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他们既是追逐利润的商人,更是以诚为本、以义取利的儒商.文章围绕徽商的文化市场精神展开研究,对其精华与弊端进行了深刻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当代的传播迭变与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以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始兴起.而徽商恰恰是这一地区人数最多、资本最大、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商为长三角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徽商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加速机:徽商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市镇的兴起;促进了一批城市的繁荣.第二,徽商是长三角文化繁荣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术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繁荣了艺术事业.第三,徽商是长三角社会变迁的助推器.举凡这一地区社会观念的改变、等级制的被打破、社会风气的变化、商业精神的传承等等,徽商作用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安画派的形成发展中,徽商起到了重要的"酵母"作用:一是"贾而好儒"的徽商收藏了大批前代的法书名画,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鉴赏、学习、研究的宝贵艺术资料;二是好客尊士的徽商以优雅的园林、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大批书画名家蜂拥而来,从而为画友们的聚集、切磋、交流创造了良好的艺术环境;三是腰缠万贯的徽商为画家们周游四方、拓宽胸臆、广交游、会画友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外,徽商经营的刻书业和制墨业中的版画艺术和墨谱设计,也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难得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又集中、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山市时曾明确指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徽商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安徽省文海英副省长在2005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商论坛上把它的本质内涵概括为: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1.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崛起于明代中叶的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徽商活跃在祖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局面。徽商有力地推动了明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多元的文化生活,在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多彩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2.
徽商拥有数百年的经营成果,给我们后人留下丰厚的财富。无形的精神财富徽商精神,是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高校团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将徽商精神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河南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并且地处中原,人口密集,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开封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各地商人来此经商,其中不乏徽商。他们在经营方式上有坐贾也有行商,主要经营盐业、棉布和典当业。微商对促进开封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徽商经营淮盐最早时间不晚于西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清史稿》等史料表明,明前叶经营淮盐的商人主体,是由西北商与淮商(又称扬州盐商)所构成。即该时期淮商不包括西北商。且在当时的淮盐经营中,也无陕商、晋商、徽商等一类称呼。从这种意义上看,不但徽商与西北商是处在不可比状态,而且连陕商、晋商是否为西北商主体也须论证。再据地方史料记载,徽州早在明初,甚至宋元时期,便有人迁往两淮,并有人在那里业盐。是盐法志科第记录表明,构成明前叶西北商主体者,为陕籍商人(另可能还有晋籍),而同时期的淮商主体,则只能是徽籍商人。且该时期在淮徽籍盐商绝不是一个小数,其科举业绩也早于西北商。故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前叶又是徽商与西北商同时在经营淮盐。明中叶以后,西北商加入淮商,与徽商一起构成新的淮商主体。  相似文献   

15.
<静寄轩见闻随笔、静寄轩杂录>是在徽州新近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作者江南春出身于商人家庭,本身亦从事商业活动,在其各类记载中,尤以衢州和徽州城乡的记述最为生动,特别是有关宗教信仰方面的描摹,既有本土和侨寓地的各类神庥,又有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从中可见商人与信仰传播的密切关系.由此,亦颇可窥探十九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汇背景下徽州士商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市场伦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界对当时的商业活动的了解,而且对现实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明清徽商的市场伦理以徽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视角一文主要通过对徽商结交官府、向政府申诉、子弟入仕的三种维权方式的阐述,对这些维权活动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是否有利于徽商在市场上的长远发展。维权方式是维权意识的一种体现,而维权意识则是现代市场伦理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17.
晋商及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努力实践并奉为圭臬的道德精神是法学研究的瑰宝。早在明清时代,晋商已领会了法律的规则性意义和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公平互利原则。用法律上的正义、秩序、效率、利益价值理念去探析晋商秉执的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可以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抑商”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它指的并不是抑制商业,而是抑制商人,尤其是抑制中小商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明清时期蔚然成风的官僚经商现象,就会以为是对“抑商”传统的偏离。作者在探讨“抑商”思想本质的基础上,解释明清官僚经商与各种各样抑商措施并存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倒是一种统一。同时,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在《盐法策》史料和“交结联宗”史料中,并无关于徽州盐商与盐务官吏勾结以及贿赂等事实依据。王振忠先生是用“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手法,将勾结、贿赂等耸人听闻的炒作言辞加在盐商身上,并又夸大其词,称盐商夹带盐斤是“贪赃枉法”。这些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