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创化衍变、历久弥新的知青文学创作●黄曼君我爱读当代、尤其是新时期文学作品。其中,知青题材是我很感兴趣的一种。记得在“文革”中读过小说《征途》、长诗《金训华之歌》,激动过,也留下了遗憾。80年代中期,以反思心理读《今夜有暴风雪》,流着泪读《桑树坪纪事》...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知青小说”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时期的“知青小说”,从主题的演变上进行梳理,以此勾勒出它的发展与嬗变轨迹。知青小说主题的演变经过了伤痕、反思、跨越三个阶段,一次比一次向纵深拓展,它显示了一代作家追踪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消涨起伏,运用时代所给予的最新眼光,在对这段生活不断咀嚼、品味、解读中,推动知青小说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的身体叙事和荒诞的悲喜剧模式。小说以看似乖张、非理性的狂欢化形式,寄寓了高度理性的历史与人性反思的内涵,开"另类"风气之先,堪为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当梁晓声用悲壮的笔调去写《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用充满激情的笔歌颂草原母亲,史铁生深情呼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时,另一位知青作家阿城却以平静如水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故事。1984年阿城《棋王》以其老辣清逸的笔调给知青文学带来了全新的意境,与此同时的知青作家朱晓平则以他相继发表的《桑树坪纪事》、《私刑》为知青文学展示了独特的视角,小说的悲剧意蕴无疑拓展知青文学原有的题材范围。创作上已有较大影响的梁晓声、史铁生也有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70年代末期出现的知青小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先河。但是 ,今天重新审视知青小说 ,就会发现其创作上的某些局限性 ,诸如“自己写自己”、单薄的人物形象、雷同化的结局等等。  相似文献   

6.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东北小说创作的崛起与繁荣,在乡土文学与民族心理的开掘、知青小说与地域特色、新潮小说的多重变奏、多元化创作风格等方面,丰富了新时期文学的乐章,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文明与野蛮的对比、翻转,构成《日夜书》历史钩沉的诗学辩证法,也是相对主义认识论与价值观的现代结晶。在《日夜书》中,韩少功着意的并不在于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或一套固定的价值标准,而是以知青遭际的伦理叙事,将现实之思、未来之忧和历史之虑,将家国命运、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以小说的艺术样式和盘托出,作者借知青小说的物质外壳,鸣奏一曲“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时间咏叹调。  相似文献   

9.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这种特征也渗透到政治权威类和纯文学类知青小说中,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此类小说的后果是将历史娱乐化、肤浅化,使历史真实被享乐性需求所覆盖,也造就了主体的自欺态度,它同时使作家被物质欲望所俘获而无法超越时代,使文学成为刺激品,进而也使读者失去精神的深度而碎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不仅与小说的思想深刻有着关联,而且还与小说发表后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联。《班主任》之所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奠基之作,恰是缘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刘心武及其《班主任》从作家的个体体验和个人书写,升华为于一个时代的标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青小说斑澜多彩的风貌,从而勾勒出知青小说审美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小说众多暴力叙事类型中,关于文化的审视不容忽视。张承志的《心灵史》,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姜戎的《狼图腾》最富典型性,它们分别对哲合忍耶的血性,陕北民性的硬性及草原狼性做了生动的阐发。拒绝犬儒,是它们共同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所有小说中被评论最多的一部。它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该小说的非凡艺术成就。他对时间的精心处理在《喧哗与骚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少见的关于时间的小说。它对时间的独特处理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小说《黑氏》、《美穴地》、《魁王》、《废都》,都叙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或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在爱欲中角逐与挣扎的故事,它们成为贾平凹反映商州大地上民土风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说,象《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白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反响较大的性表现小说出现后,文学中的性表现已不再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贾平凹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传统女性观念的变迁,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5.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以温情来叙事,并以人性善为核心,对冲知青年代传递给人的膨胀的压抑感。他秉持人性理想主义的写作姿态,在文本中调和了知青内心世界的主体性与时代需求。这一叙事风格是梁晓声对北大荒文化、北大荒军垦文化记忆和想象的一种表现方式。他温情叙事的美学选择以现实为立足点,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温馨的讽刺,使其知青小说成为温暖现实主义文学的标杆之作。  相似文献   

16.
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前后的新时期小说与"文革"前十七年文学在思想意绪、艺术想象和表现手法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不是历史断裂的产物,在政治效应和审美倾向上,作为历史的承接物,恰恰是在十七年小说传统基础上,它们才步入新时期文学探索的旅程。特别是在当时"知青"和"中年知识分子"这两大创作群落中,无论小说家求同存异,还是求异存同,其中的历史情结,都将这个新旧交融的时代展示得如此真切。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晓声的象征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象征性小说,即具有整体性的象征意义的小说。近两年来,高晓声创作了一些象征性小说,如《山中》、《鱼钓》、《大好人江坤大》、《绳子》等。对于这些作品,不少人肯定它们的现实主义性而否定它们的象征性。诚然,它们是现实主义作品,但若只把它们视作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却是片面的。应当看到,它们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象征性的。一些人之所以会因它们的现实主义性而排除它们的象征性,大抵是因为受到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性自然还是指作品整体意义上的象征性,下文皆同)和现实主义是不相容的错误认识的影响。他们认为这种象征性仅属象征主义,而对象征主义的文学现象又缺乏全面的认识。象征主义无疑是强调象征性的,又无疑有很大偏颇。象征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关于现象世界和不可认识的隐秘的实质世界的双重学说,以及极端个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小说叙事在20余年间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变迁.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都表现为个体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的差异.小说《舞台》和《青衣》之间的差别,是对这一变迁的完美体现.对两篇小说几个细节的比较,可具体展示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在塑造个体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知青文学——非主流倾向的现状表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剑的《醉入花丛》是知青文学另类写作的逻辑起点。阿城的《棋王》从另一向度呈现知青文学的另类延展。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是主流知青文学与非主流知青文学亦即知青文学另类书写合流的结合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和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也各以强烈的非主流倾向,对知青文学的不同哲学时段,进行另类表述。知青文学发展中这种由弱而强的态势,加速了20世纪80年代主流知青作家在90年代的集体溃败,终于让位于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他们曾经建树的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知青文学悲剧,已然为另一种风格和基调的文学叙事所代替,知青文学创作因此总体上走向人本,逼近历史真相,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这个题目,人们还没有专门研究过,多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当然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朱自清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同散文和诗歌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不仅篇幅少,甚至其中两篇,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而且,朱自清本人对此也多所不满意,他说:“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当然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特长,对各种体裁都能技巧娴熟并且成就卓著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虽然如此,朱自清的小说却别具风采。研究他的《别》、《笑的历史》、《飘零》和《阿河》等小说,对于研究朱自清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