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见《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纵观孔子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信念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语行事,反映出了孔子在这三个方面的思想方法。一、关于道德信念的培养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道德理想的坚信和对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培养人的道德信念,是孔子道德教育的基石。在道德信念的培养方面,孔子的思想方法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志于仁”。“仁”是孔…  相似文献   

2.
让张载的道德教育思想龚抗云张载是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道德教育思想在张载整个理学思想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对道德教育的作用、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包括许多合理的、积极的思想因素,反映了人类社会进行道德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3.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及教育家.确切地说,孔子的一生所从事的是伦理政治教育,他的伦理、政治、道德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一生的教育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建立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具有高尚品格的伟大的教育家。他总是以身作则,树立懿范,取信于人,至诚无欺,把道德教育始终如一地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之中,借以整饬当时的社会。正因为这样,孔子的德育思想便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通往这个核心有两条重要轨  相似文献   

5.
王黎明 《兰州学刊》2010,(6):156-158
孔子和墨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二者都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都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道德教育上都主张言行一致。孔子以"仁"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孔子主张由博返约,墨子主张逻辑思维,辨析明理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也有很深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辩证思想探析谷峰,黄玉臻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其辩证思想就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尽管孔子思想中也不乏形而上学的因素,但辩证法的成份还是主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一、关于联系、发展、变化的思想这在孔子的思想中是显...  相似文献   

7.
浅谈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何晓萍朱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达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元、明、清三朝600余年,是仅次于孔子、董...  相似文献   

8.
正身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批判地继承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正身呢?我们知道,那时候的社会是一个“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孔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统治阶级本身不正。因此施政必须首先正身。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思想史上道、德、仁的观念的发展过程,表明孔子思想的渊源及其整个体系的形成过程。孔子继承了传统的道、德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他的仁的学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孔子思想的其他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人生哲学作为孔子思想的构成性要素之一,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历代介说、诠释孔子人生哲学的论著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特别是到了近代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巨大转型和各种西方思潮的蜂拥而至,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就孔子人生哲学的研究而言,每一位研究者因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观察视域以及研究方法与理路的不同,对《论语》这部反映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历史文本的介说和诠释也就迥然有别,从而呈现出一派缤彩纷呈的学术格局。纵观近…  相似文献   

11.
张喜彬 《理论界》2010,(7):132-133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并构建了"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模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旨趣,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外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继承了中国奴隶社会以及初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宗法思想、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以“仁”为中心内容,以“礼”为表现形式,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以“大同”为远大理想的思想体系。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是孔子学说的思想方法,也是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部分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辩证法在孔子思想中的典型运用。中庸贯穿于整个孔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典兵 《江淮论坛》2006,(1):97-100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被置于整个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以政治思想道德的规范体系为内容,以内省、慎独为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的影响以及德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这些宝贵思想,对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道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实践。贯穿于孔子教育活动的始终,分析孔子的德育观,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以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 孔子生活在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趋于形成的春秋时期。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处处是违犯周礼的僭越行为。孔子出身于  相似文献   

15.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已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人格完善之修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是由"礼"来规定的.不应单纯地就"为已之学"的层面理解孔子的"意图"并确认孔子思想的意义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彭磊孔子和儒学特别重视教育,尤重道德教育,以完善人的主体道德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和对他人、国家、社会应有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对于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有重要的借...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就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9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对这9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修身过程中重“践行”是我国伦理道德思想中一份宝贵的遗产.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明确提出了“践行”的修身方法.他认为“践行”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践行”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石,也是其他学科道德教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中国传统的“践行”思想对于当今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最重要的改革。21世纪各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这一改革能否顺利实现,将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了促进这一改革,认真研究孔子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为仁由己为最高目的的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较低,孔子的学生,除了做官外,似乎就没有其他出路,所谓“学而优则仕”也,但即便如此,孔子仍认为,不能把做官作为目标,而必需把做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从教四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学生。他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其中启发式教学即是其一,不少论文就此进行了探讨,但对其不足之处多是一笔带过,甚至美化。本文试图就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侧重于分析其局限性。一、道德教育内容的影响(一)教育目的的影响。孔子是以培养“尚德”、“谋道”的君子为其教育目的的,这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必须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知识教育依附于道德教育。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何培养具有“仁”“礼”等道德品质的君子或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