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3—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HS6位目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二元边际与贸易持续时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自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部分。其次,出口持续时间较短是导致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持续时间均值和中位值仅为5年和3年左右。最后,提高出口持续时间或降低出口产品退出风险率,会在降低出口增长波动的同时实现增长层次的提高;若仅推动每一产品的出口数量的增加,那么虽然使出口层次提高,却会带来更加剧烈的波动。因此相比对集约边际或扩展边际的单方面强调,政府更应注重推动出口风险率的下降,在此基础上保障出口风险率的平稳,这将是未来推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2.
扩大农产品进口有助于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也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测度中国农产品进口潜力则显得格外重要。基于1995-2019年世界双边贸易数据,构建进口潜力标准化指标测算分析农产品进口潜力和分布特点,并采用贸易边际方法进一步讨论未来农产品进口潜力来源结构。结果表明:(1)从总规模看,入世前农产品进口不足,入世后进口增加,2009年开始进口明显过度;(2)从国家(地区)分布看,中国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洲等国家(地区)进口农产品过度,从东盟进口适度,从印度和韩国进口不足,未来农产品进口重点区域在亚洲内部;(3)从产品分布看,动物类产品进口过度,食品加工类产品进口适度,果蔬类产品进口不足;(4)从来源结构看,农产品进口数量过度,进口种类适度,进口价格不足。提出要坚持“立足国内供给、适度进口调剂”安全战略,积极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对农产品进口实行国别管理,实施区域性贸易战略;对农产品进口分品种理性看待并分类实施;积极调整进口来源结构,减少对进口数量的依赖,重视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产品进口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17年月度贸易数据、结合中国羊毛关税政策等因素,通过需求系统模型分析了中国对进口羊毛不同来源国的需求。结果显示:中国从各进口来源国羊毛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显著为正,其中对南非的支出弹性最大,表明中国羊毛进口总需求增长对中国从南非的羊毛进口需求增长影响较大;除英国地区外,其它羊毛来源国对其自身价格不具有显著的灵敏反应;澳大利亚与英国、澳大利亚与南非、新西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羊毛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配额剩余量对中国羊毛进口来源国中所占份额较小的南非和英国两国的羊毛进口需求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对所占份额较大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毛进口需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受阻,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渐成为一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外贸政策也正由原来的注重出口逐步调整为进出口并重。以2003—2019年中国已签署的RTA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种衡量RTA条款深度的指标,深入分析了条款深度变化对中国进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深度指数、核心深度指数、“WTO+”深度指数及“WTO-X”深度指数的提升对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影响不显著,但均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RTA灵活度的增加会削弱RTA条款深度对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缩减双边制度距离是RTA条款深度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增长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RTA条款深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但显著抑制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进口扩展边际的增长;相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二元边际,RTA条款深度的提升仅显著促进了工业品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为更好地发挥RTA促进进口的积极效应,中国应加快签署深度RTA,同时积极推进与发达经济体之间RTA的谈判与合作,有选择性地设置RTA条款的灵活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H-K测度法对2002—2017年中国水果总体及下分鲜冷冻、加工水果进出口增长进行三元边际分解,以期为入世以来中国水果贸易变化提供基于增长路径的经验解释。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水果进出口均主要沿着数量主导的集约边际增长,但进口扩展边际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分阶段地,出口主要增长路径由扩展边际逐渐转向数量边际,而进口增长则由价格边际逐渐转向数量和扩展边际共同推动;分类别地,由于鲜冷冻和加工水果的主要贸易市场存在特征差异,其进出口边际结构也有所不同;分国家地,价格边际是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越南水果出口增长的主要路径,泰国市场则由数量边际主导。而对各进口主要贸易国水果进口的增长均由数量边际主导。最后,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的多产品企业视角,运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的微观数据分解了中国进口的二元边际,并结合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削减对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产品企业内部的扩展边际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50%,关税削减在短期内增加了进口企业数和进口产品种类的扩展边际,但却减少了进口市场的扩展边际;在长期内,关税下降分别从企业、产品、市场的3个维度促进了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女性作为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半边天”,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激发一国女性经济潜能以促进经济增长却依然难有定论。基于我国对中亚五国2004—201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我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直接投资对中亚五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影响程度与显著性存在国别差异,我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积累、出口溢出、制度变迁、投资集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2)通过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女性就业—经济增长”这条作用机制,发现我国直接投资对中亚五国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中,约有10.8%是通过提高当地女性就业水平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业和工业女性就业水平来推动中亚五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亚五国无疑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一体化水平如何,对于认识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测度贸易一体化水平的四个指标:贸易依存度、贸易密集度、区域内贸易份额和双边贸易强度进行赋权,得到贸易一体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利用该方法分别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比较,得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在逐步上升,但相较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采用VAR模型、协整检验、IRF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对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政策层面和现实层面,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在经历重大的历史变化。我国的外贸政策经历了从"奖出限入"到"优进优出",再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变化。在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融资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金融角度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是否均可以促进贸易活动,贷款成本会对进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外商投资企业之间,这种影响会有哪些差异。文章以世界银行2005年投资环境调查报告和2012年企业调查报告为基础,考察了银行信贷影响我国企业出口和中间投入品进口的历史变化,同时还考察了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中这种变化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整体上,银行信贷对进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正向影响呈现不断增强的特征。在扩展边际上,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对出口参与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在出口的集约边际上,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对直接出口金额的影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抵押贷款显著提高了直接出口比重;2003年抵押贷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的比重,2011年转变为无抵押贷款发挥这种作用。全样本的检验结果更多地反映了银行信贷对非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低成本贷款取代高成本贷款,在促进非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进出口和提高中间投入品进口比重中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为国际贸易从注重价格到注重质量的转变提供了支持。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较高的贷款成本促使非外商投资企业减少国内市场供给,在提高出口比重的同时出口金额未发生显著增长。这意味着,在较高的还贷压力下,贷款企业被制约在为缓解融资约束而出口、出口模式难以升级的困境中。我国应继续推进银行改革,改善融资环境,切实降低本土企业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为缓解融资约束而进行的低质量出口,纠正过度的出口导向,促使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进口,带动企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1年中国蔬菜产品HS-6位出口数据,运用二元边际分解方法对中国蔬菜出口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蔬菜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扩展边际的贡献,但集约边际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后发现,中国蔬菜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数量扩张,价格边际的贡献相对较小。蔬菜出口企业应在保持蔬菜品种多样化的同时尽量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蔬菜新产品,以实现中国蔬菜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增长,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本文以中国进出口为研究对象,以贸易伙伴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为核心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定量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及政府防控政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冲击下出口目的国(地区)进口需求增长对中国出口具有拉动作用,欧美地区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较强。同时外部疫情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并不显著,显示中国进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农产品HS六位码出口数据,计算我国向所有贸易伙伴国出口的二元边际及价格指数与数量指数,进一步分析二元边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并就我国向不同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差异作简要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方向增长,并且集约边际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此外,我国向农业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出口质量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对农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出口农产品逐渐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农产品出口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6~2016年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5个东南亚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考虑各国内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构建GVAR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外部冲击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五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菲律宾和泰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效应,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效应。东南亚五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外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国际经济的外部冲击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应该从本国国情、他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量“走出去”战略,同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国外企业“走进来”。  相似文献   

14.
基于CEPII-BACI数据库2002—2017年的HS6分位数据,以“一带一路”国家为样本,从贸易关系生存的视角,通过将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作为参照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了二元边际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相比,在扩展边际方面,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关系数量迅速增长,出口关系利用率增速较高,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已有关系的中断和新关系的进入;在集约边际方面,德国出口关系的生存情况优于中国,而印度的深化情况好于中国。二元边际分解结果显示,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更大,而出口关系中断带来的损失不可忽视。在二元边际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事实分析,发现出口关系生存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出口额的增长,还可以提高出口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发展是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重要经济基础。立足中亚国家,采用2009-2015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贸易基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直接投资额,以及中亚五国汇率波动均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有正向影响,而中亚国家人均GDP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结论,从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优化贸易产业结构、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农业支持水平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入世以后,世界农产品市场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使得各国农业政策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国农业政策的变动势必将影响其他国家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其中各国农业支持政策如出口补贴、价格支持等由于其刺激农民生产,压低国际市场价格而直接影响各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农产品贸易占国内贸易较大份额的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对2008 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至181.6亿美元,远远超过此前各年的逆差水平。文章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产品结构和重点产品价格及数量的角度对此次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形成进行了结构分析,并采用贡献率测算的方法分析了重点农产品进口中价格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是进口价格驱动下形成的短期现象,应理性看待。建议积极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完善农产品进口预警和防御的快速反应机制,以避免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对2006-2012年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日本、美国等13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阻碍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GDP乘积、伙伴国(地区)的贸易开放度与台湾地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交叉项对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对台湾农产品出口贸易起阻碍作用,但对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却为正。在此基础上,提出台湾地区应加强与贸易开放度高的国家(地区)的合作,注意贸易和投资管理措施的协调统一,走创新资产寻求型的投资道路等,以促进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巴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巴西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分析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结构、贸易集中度、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优势等问题,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以中国从巴西进口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高,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优势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 FAO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数据、Google的 GDELT事件数据,通过测算中国食物对外依赖率、 地缘关系强度、食物对外依赖风险指数,从地缘关系视角考察中国食物进口的对外依赖风险。研究表明:中国的食物进口主要源自世界五大洲,其中大豆进口依赖美洲、牛肉进口依赖南美洲和大洋洲、婴儿食品进口依赖欧洲、棕榈油进口依赖亚洲、大麦进口依赖欧洲和大洋洲;在进口依赖率提高与地缘关系强度减弱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巴西、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逐渐扩大, 而对澳大利亚、乌拉圭、加拿大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剧烈波动。因此,我国在增强食物自给能力的同时, 应不断拓宽食物进口渠道,降低贸易风险,并积极参与世界粮农治理,把握食物安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