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郭旭 《理论界》2005,(4):25-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创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创新的杰出成果,有其科学的创新方法论,主要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思考党的建设;着眼于根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代表"标准的辩证统一;通过科学的概括和综合实现理论创新.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方法论,对于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突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通过现实性方法奠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基础,通过矛盾分析方法把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通过总体性方法实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与思想体系的有机统一.在如何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我们提供重要的哲学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立旭 《河北学刊》2003,23(5):5-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新的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基石、理论内涵、集中概括、落脚点、灵魂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内涵中,对思想路线的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对治国方略的理论创新、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相互联系、渗透、贯通,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结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加深了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因而具备指导人们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一重要论断,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建设的、创新的和成熟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要求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在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明确的衡量标准和强大的理论武器;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三个代表'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光芒.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与时俱进,从而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同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原创性的理论创新,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这三个层面上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一种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间较短、写进党章是否成熟的模糊认识,较具体地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的13年之久的历程,这是一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对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探索、从实践到理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思考已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韩天宝  周哲 《江淮论坛》2005,1(6):76-8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新概括和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生产力作了明确的定性分类,是对唯物史观生产力论的新贡献;从新视角透视文化现象,突出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理论的新贡献;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根本点,并把它上升到至高点,是对唯物史观群众观点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对唯物史观的总体把握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林惠英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11-119,159
石涛晚年作为"文人职业画家",在绘画理论与现实抉择上都体证了绘画的自主性。处身于明末清初"异业同道"所呈现的多元认同中,绘画不再只是文人抒情遣怀的余兴节目,而是与道德、事业并列,因其不同文化型态,展现"道"的全体。石涛自觉"书画非小道"、"笔墨资真性",视绘画"创作"为"超凡成圣"的修行,乃是即画业以成学,进而即画业以成圣。呼应于王龙溪"即业以成学"的思想,石涛的"修行绘画"是鲜明而深刻的实践个案。  相似文献   

12.
论舞蹈中的“形象美”、“形态美”与“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舞蹈外在美的探究从形象美、形态美、形式美来探讨舞蹈艺术直观、外在的"形"之美感,这对于深入认识舞蹈本质、丰富舞蹈艺术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本体论”是“文艺活动论”的理论前提,它把人的生存活动视为艺术的本体,认为艺术源于我们的生存、有归于我们的生存,引导着我们生存的超越;而“文艺活动论”则是对以人的生存为本体的艺术性质的动态展示、也是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具体把握。虽然在对这两种观念的具体阐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毫无疑义这是近2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极有价值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5,18(2):53-56
"史德"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史德"论是历代史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在大力倡导治史,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把章学诚"史德"论当作中华文明的成果之一进行分析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继承发扬其主体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华新生代诗人,林幸谦的诗歌传承了海外华人"文化怀乡"传统中的某些因素;作为新一代学者,林幸谦试图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海外华人暖昧复杂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意识.这种"传承"与"理性"的矛盾,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思想"的"火花",一一呈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华人对自己"根性"的找寻,正在继承传统中走出传统,其找寻的本身就已经成为一种"自我"裂变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7,27(2):172-177
凡是有利于追求和谐的人类创造物,均属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所追求的和谐目标,不是一般性的价值目标,而是终极性的社会价值目标。和谐文化是由和谐理论、和谐观念、和谐制度与和谐装备构成的系统。和谐文化具有辩护批判、辨析优化、导向激励和协调整合四项基本功能。和谐文化既然是服务于和谐目标的工具,我们就不能为了打造和谐文化而打造和谐文化,而只能在追求现世和谐的实践过程中打造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7.
“寻常词语艺术化”是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虽然限于当时修辞的发展水平,这一课题在提出之初有其缺陷性,但是瑕不掩瑜,“寻常词语艺术化”这一理论终究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指引后来者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西方法学中,"权利之声压倒一切",至今权利问题始终是其政治辩论和法律生活的主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在行政法主体研究领域,《行政相对方权利的语义分析》一文突破传统的行政法学研究模式,以行政相对方权利为视角,对行政相对方权利这一行政法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构建了行政相对方权利的理论体系,弥补了传统行政法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一生是对民主不懈追求的一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同时也包含了理论上的失误和实践上的教训。毛泽东晚年所推行的"大民主"观是探索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失误和实践偏差。认识"大民主"观的缘起,反思"大民主"观对于民主的歧变,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