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传播语境中,文化交往和价值竞争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建世界文化发展新秩序、推进全球文明治理变革的重要举措与题中之义。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应当在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共同价值”、秉持“承创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共融、主体共述、体验共情、价值共享的交互表达,不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发展为国际政治的演进注入了许多新变量,其中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具有深远意义,它反映了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日益上升的作用。全球公民社会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国内公民社会的超越和发展,其行动者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事务,已成为除主权国家及政府间国际组织外的一支新生力量。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将对国际政治的运行构成某种制约,影响国际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尽管全球公民社会还很不成熟,但它在完善现有的全球治理结构方面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需要积极处理与全球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国际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国际社会法治的目标和现实路径是全球化时代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国际社会的内涵及其与法治的内在关联角度,探讨了当代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作者提出,国际社会实行法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其现实基础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内在变化,并认为国家原子化、从无政府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变以及从地缘政治向新型政制模式转化的三种变革趋势构成了当代国际社会建设法治的重要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传统牧业社会的现代转型,依附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观念体系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变迁过程。河西走廊牧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可还原为“核心层—基础层—外显层”三重层级结构。在多层级双向互动中,传统万物有灵的“赋魅”式价值观念与科学主义“祛魅”式价值观念及崇尚资本的“再赋魅”式价值观念交错并置,整合共生,日益呈现加速化、差异化、多元化、主流化等价值观念变迁趋向,既推动了新的复合型生计方式生成与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同时亦使社会面临价值失范风险。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牧业社会价值观念变迁规律,引导其良性变迁,对于推动牧业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经历了迷茫、沉沦、反思和重构四个阶段的变化,存在着多元化价值观的并存与冲突,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理想主义价值观的缺失等主要问题。必须正确反思和对待这些变化,当务之急是从宏观上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为前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核心,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以促进多元化价值文化的融合与再生为途径。  相似文献   

7.
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与欧洲中世纪后期以来的几次重大社会变革有直接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创立并完善了主权国家观念和近代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 ,瓦解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旧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 ,欧洲旧的基督教共同体的统一性多样性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欧洲近代国际社会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8.
作为21世纪的新社会运动,全球正义运动的参与主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人口统计学、价值取向以及政治光谱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新特征。就社会经济结构特征而言,主要反映在全球正义运动参与者在社会经济部门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全球正义运动参与者的就业结构两方面。就人口统计学特征而言,全球正义运动是一个年龄跨度较大、女性占主体的知识分子运动。就价值取向而言,全球正义运动参与者具有明显的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倾向。就政治光谱而言,全球正义运动是一个包含左中右力量的政治大熔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多样化发展,既使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矛盾冲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共同价值观,才能整合各种社会利益,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共处的局面。我党深入把握执政规律,它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致力于社会整合和凝聚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北村(康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先锋小说转型开始创作基督教小说,其转型后的创作,尤其是近年的小说如《愤怒》《我和上帝有个约》等表现出稳定的艺术模式。对外,关注现实而表现绝望;对内,依赖信仰而寻求喜乐。作者当年的转型与现在的焦虑都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态度,而信仰是其自救与救世之路。作为基督徒的北村,信仰日益坚定并借此走出绝望,而作为小说家,北村的先锋性几乎荡然无存。北村的小说,一方面通过抨击、反叛现实而试图不断拓展信仰的大道;另一方面以日趋固定的、趋众的艺术模式向现实投降。北村的小说内在地陷入反叛与屈从的两难困境,从而很容易流露出焦急的宣教倾向,其反叛因而也显现出不彻底性。北村以他的成就宣告着先锋性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的死亡,这是中国当代文坛的悲哀。先锋性创作手法也许并非无懈可击,但先锋性创作精神却是文学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