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高速增长的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进而拉动宏观经济增长。但这种依靠投资 ,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 ,强势拉动的经济增长“高速但低效”。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体制性投资过热 ,但由于现有体制下高额委托代理成本的存在 ,这种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和效果根本难以保证。因此 ,最好的选择就是逐渐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短期内淡出积极财政政策还有一定困难 ,因此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 ,应当赋予这种政策以更充分的改革内涵 ,并且要在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上进行必要的甚至是比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一、政府参与县域经济增长的现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部分县级政府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过于膨胀,政府几乎直接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从而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窒息了企业活力,最终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但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不能否认政府应从宏观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应该看到,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需要地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象过去传…  相似文献   

3.
廖春 《江汉论坛》2001,(7):25-29
本文论述了我国转轨时期需求约束的特殊性,指出转轨时期的需求约束主要是因为体制的原因产生的,这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的需求规律制约下的需求约束有所不同。因此,治理转轨时期的需求约束不能简单挪用本文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而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市场机制,才是治理转轨时期需求约束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软预算约束经济中,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要高效一些,但是与硬预算约束经济相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降低了。正因为如此,政府才不得不采用行政手段以及信贷控制、土地审批这样的控制数量变量的手段来调控经济。软预算约束下的"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加之特殊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经济的调整缺少弹性,导致经济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更有特殊的体制性原因。解决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办法不是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和调节,而是必须通过改革来有效加以解决。在"产能过剩"、"消费压抑",同时国外需求由超常增长向常规增长回归的情况下,过度的财政扩张可能使中国经济再次陷入通缩的境地,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过度扩张则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其运行有哪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2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中国区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计划调控和市场体系是不同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物质和能量流通的基本手段。在转轨时期,市场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政府行政的干预,同时由于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等原因,导致区域经济运行中面临着种种矛盾。1.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矛盾。政府行为在实践中要实现两大目标:管理社会和调节经济。就政府的社会性职能而言,各级政府的社会功能没有质的区别,而政府在履…  相似文献   

6.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大的背后,隐含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主要表现为:经济存在内外失衡,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显,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收入分配比重偏低且差距过大,阻碍了全体居民对成果的共享。就现行的财税制度而言,又集中明显地体现出不足之处:过于扩张的财政政策;负向激励的税收制度;纵向失衡的财政体制;尚需调整的财政支出结构。基于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思路与对策是: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方式;积极构建内生增长机制;优化现行税制结构;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是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在内的结构性失衡。固然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乃相当之大,但由于解决结构性失衡需要较长的时间,决定我国今后20年是不可能保持前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1998年以来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实现止降转稳乃至止降回升,但不可能恢复到前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双重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双重过渡陈宗胜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双重过渡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从发展水平看,正在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跃进;从体制模式看,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换言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就是正处于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失衡可以表述为这样一种状态:或者是由于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而造成的一种失衡状态;或者是由世界经济共同体内一种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所导致的世界经济的失衡状态;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当今世界经济的失衡,既源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又源于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还和全球人口流动与商品、资本流动的非对称性相联系。短期内,世界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源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以及美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面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的对策可以概述为:对内改变增长方式,对外保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转轨探索是一个原理一般性与实践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 ,在没有现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 ,实践成果对于认识深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为考察对象 ,在对既有研究成果和改革绩效进行比较、探讨、归纳后认为 ,中国案例在转轨经济的研究对象、运行特征、动因与路径、演进进程等基础性课题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由于中国实践在这些方面的意义主要是对流行认识的证伪 ,可以说是其独特价值所在 ,本文尝试着进行了命题式的归纳。这些命题基本形成了转轨经济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是进行比较体制研究的基础。本文的探讨表明 ,以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为对象创新转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正在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内外经济失衡下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是内外经济失衡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引发了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和资产市场价格加速上涨的情形。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国内市场的痼疾和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将成为导致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重要内在因素。流动性过剩表面看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却是经济运行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内外经济失衡下对内对外多种政策调整滞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采取加快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积极修正涉外经济金融政策,努力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策,加快提高存贷款利率并缩小存贷差等综合性举措,多管齐下形成政策合力才能逐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过剩主要是因政府经济职能错位而引起的政府行政力量对于经济运行的不适当干预,结果导致市场经济新体制发育受阻。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过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经济职能的过剩;直接经济职能的过剩;纵向经济职能的过剩。改革政府过剩经济职能不仅着眼于政府经济职能的量的分解或转移,而必须着眼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构,以此来实现政府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对于国民经济的合管理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我国经济增长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约束倾向越来越明显,作用愈来愈强.去年以来,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需求并不旺盛,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强劲.相反,宏观经济却表现通货紧缩特征.当前,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结合南京实际情况,探讨南京经济增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文科 《学术论坛》2002,3(1):70-7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转轨是全方位的 ,具有中国特色。经济转轨特色在体制转轨、产业转轨、发展转轨、战略转轨、文化转轨等诸种目标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本文指出 ,近年来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 ,“软着陆”之后的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但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几年呈下滑之势。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体制转轨的深化期、长时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和由全面短缺到阶段性买方市场的转变期 ,三大转换的交叠重合使经济回升的难度明显加大。作者认为 ,经过这一轮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与波动将可能出现“缓起缓落”与“长起短落”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刘晓莲同志撰写的《经济转轨时期的地方财政问题》一书最近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把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深入地探索经济转轨时期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规律的专著 ,是作者在从事十几年财政领导工作实践中勤奋思考的结晶。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成功地探索了经济转轨时期地方财政理财机制的转变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地方财政要从过去单纯的收支活动转变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促进经济发展 ,保证社会稳定 ,确保增长质量 ,要从过去微观经济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 ,立足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资源高消耗、投资高增长为基础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导致了国际市场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与国内资源约束递增。受此影响,东部沿海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增长趋缓;中西部自然资源富集地区投资持续增长,资源产业与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可见,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致资源稀缺的结构性变迁与地域性转移,以及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变化,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出现收敛趋势。这表明,在市场体制下,经济发展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会带来资源约束变动,地区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关系变动因此受到资源供给的约束与资源配置力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市场供求关系难以锁定,地区资源供给与资源配置力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而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失业不同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 ,它是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以及劳动仍然是人类谋生的手段 ,促使我们寻求新的政策处方 ,以解决我国当前的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而政府采取一些直接干预的方法来解决再就业问题 ,将对转轨过程起到积极作用 ,从而避免照搬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一些政策措施所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财政政策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由于中国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在体制转换中,政府管理经济运行和企业行为,其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运作才能实现调控任务。这里撇开货币政策不谈,财政政策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税收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多数情况下,市场可以自动调节社会包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使之达到均衡状态。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需…  相似文献   

20.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与持续 1998年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和体制转换所引起的需求不足,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在适当的货币政策配合下,着力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对经济扭降转升和推动经济继续快速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过几年的运行,这一财政政策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启动社会总需求的效应也不如过去那样全面而迅猛。 从投资需求方面看,经过 20年的体制改革,我国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投资行为趋于市场化,投资风险机制逐渐强化,企业、银行的财务约束逐渐硬化。所有这一切影响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